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原书第3版
定价:89.00元
作者:德博拉 C.贝德尔(Deborah C. Beidel)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1115496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哥伦比亚大学等100多所美国大学采用教材
根据DSM-5标准全新改版
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案例丰富
广受欢迎的外版心理学教材
内容提要
戴安娜王妃是如何战胜神经性贪食症的?
想变性的男人的大脑竟然与正常女性的大脑非常相似?
为什么自杀会传染?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该怎么辨别?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么快翻开这本有趣又有益的《心理学》吧。
本书是一部的心理学教材,由该领域三位专家共同编著,且被美国众多大学采用。它清晰、有趣、可读性强,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不但适合教学,也适合学生和心理健康从业者自学,更推荐每个关心自己和亲友的读者阅读。书中包含诸多完整的案例和名人的故事,读者可以从这些真实故事中感受到心理学与自己的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仅在一线之间,并学会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或从心理异常中恢复。
相对于同类书,本书的特色如下:
● 文字简单易懂,内容全面详细,编排生动活泼
本书写作风格顺畅灵活,易于阅读和消化,本科生或大众读者都可以轻易理解。完整案例、个案对比、证据检验、研究热点等各种栏目的编排使内容丰富、全面且活泼。
● 涵盖众多真实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异常行为,增长人生智慧
本书通过丰富的临床资料,如插图、个案史以及个案自述,吸引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学,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重要的概念。作者生动的描述使每个个案变得鲜活,让读者在阅读时引以为鉴、防微杜渐,在别人的故事里增长自己的智慧。
● 三位心理学专家心血之作,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达到结合
本书的三位作者均是心理学领域的专家,不但在学术上有深厚造诣,在教学和临床实践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本书所有个案均取材于作者的临床实践,结合扎实的理论叙述,使本书成为不可多得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德博拉 C .贝德尔
(Deborah C. Beidel)
中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及医学教育教授,精神创伤、焦虑、康复与预防(C-TARP)中心主任,美国心理学协会、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和心理科学协会会员。在中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心理学。
她是《焦虑障碍杂志》主编,发表科学著作超过230篇。她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1990年获得先进行为疗法协会的新研究者奖;2007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协会Samuel M .Turner 临床研究者奖。她因的课堂教学两次获学生颁的教学奖。1995年,她获颁医学院心理学家协会杰出教育家奖。
辛西娅 M. 布利克
(Cynthia M. Bulik)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系进食障碍方向特聘教授,吉林斯全球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和UNC进食障碍项目主任,也是UNC精神病基因组学联席主任。
作为受过训练的临床心理学家,布利克教授自1982年开始做进食障碍的研究与治疗,发表了超过450篇关于进食障碍的科研论文和专著章节,并写了《进食障碍:发现与治疗》等著作。她是进食障碍学会前主席、进食障碍联盟前副主席、《国际进食障碍杂志》前副主编,是美国首位被授予进食障碍方向的教授。她曾获得进食障碍联合研究奖、赫尔卡创新奖、进食障碍领导研究学会奖、普莱斯家族国家进食障碍协会研究奖等多个奖项。
梅琳达 A. 斯坦利
(Melinda A. Stanley)
贝勒医学院门宁格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心理学部教授兼主任,曾任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休斯顿)精神病学教授以及心理学实习项目主任。
斯坦利教授的研究兴趣涉及老年人焦虑和抑郁障碍的认定与治疗。她是超过150篇科学著作的作者,包括期刊论文、图书。2008年,斯坦利博士获得中南部MIRECC研究奖;2009年,她获得MIRECC研究教育奖。她还获得了许多教学奖项,并担任五个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奖的导师。
译者简介
袁立壮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心理学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癌症康复会委员,瑞士苏黎世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7)。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资资格、国家创新能力培训师资资格。自1995年以来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工作,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元心理分析学理论和“斐乐蒙”系列成长与督导课程。独立翻译出版了本书中文版(2013)。
文摘
序言
当我开始真正沉浸在这本书的阅读之中时,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作者细腻而严谨的笔触。即使是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作者也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并且辅以大量的实例和研究案例,这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富有说服力。书中的图表和插画也恰到好处,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内容的有力补充,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关键的心理机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研究时,能够详细介绍研究的设计、方法和局限性,这让我觉得作者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也让我能够批判性地去审视书中所介绍的知识。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理解身边的人和事。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照,去反思自己过往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我发现,很多之前不理解或者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心理学的视角下,都变得豁然开朗。作者对于人类动机、情绪、认知偏差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情绪波动,也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自己在某些情况下的思维误区。这种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对我来说是这本书最宝贵的收获之一。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书中学习到的心理学原理,更有效地运用到人际交往、工作学习以及自我成长等各个方面,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懂得理解自己、也更懂得理解他人的人。
评分作为一名对心理学领域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深入探索的读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期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话题时所展现出的客观和平衡的态度。她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单一的答案,而是呈现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证据,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方式,让我觉得这是一本鼓励独立思考的书。此外,我对书中涉及的一些经典实验和理论的介绍,也感到非常满意。它们不仅让我了解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更让我体会到了这些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被验证和完善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学习心理学的一个坚实起点,并且在我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为我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那种简洁又不失专业感的设计,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的书。拿到书的那一刻,触感也很棒,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我对内容的期待值又高了几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翻阅目录,我就能感受到它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知识点的逻辑性似乎很强,章节之间的过渡也很自然,这对于学习一门复杂的学科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并且在深入浅出的同时,能够展现出前沿的研究成果。我一直对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感到好奇,而心理学正是解答这些疑问的最佳钥匙。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离我探索内心世界、理解他人又近了一步。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博学的朋友,引导我走进心理学的殿堂,让我不仅能了解理论,更能体会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一开始有些困惑。我原本以为“机械工”这个词汇会出现在书的内容里,或许是指心理学与工程学、或者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结合。但当我粗略翻阅后,发现这部分内容似乎更多的是关于作者的背景信息,而非直接贯穿全书的主题。这让我感到一丝意外,但也因此激起了我更强的探索欲。我想知道,作者为何会选择将“机械工”这个词放在书名里,它是否暗含着某种深喻,或者仅仅是为了突出作者的个人特色?这种命名方式,反而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多了一层思考的维度。我个人对跨学科的结合非常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够将心理学与其他领域,特别是与“机械工”所代表的精密、逻辑、系统性思维相联系,那将是一次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我期待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些意想不到的连接点,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看似无关领域之间的深刻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