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處世懸鏡詮解
定價:46.00元
作者:傅昭,鄭廣發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2805642
字數:
頁碼:30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
《處世懸鏡》短小精悍,卻匯集人生百態,囊括人生的是是非非,細細品味,纔會看清人生,前方的道路纔能走得更好。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人與人之間閤作密切,競爭激烈,處世學這門實用且高深的學問,誰掌握得好,誰就能占得先機,獲得更多、更便捷的發展機遇。《處世懸鏡》正是這樣一部開啓人們心智的讀物。
內容提要
《處世懸鏡》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經典古書。盡管是本古書,但其中的為人處世哲理對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仍具有現實意義。當我們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恰如一位慈祥而睿智的老者,在一點一滴地嚮我們講授人生的甘苦、做人的學問、處世的真經。
目錄
作者介紹
鄭廣發,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畢業後到吉林大學工作,現為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一直緻力於對古典文化小說研究工作,著有《老殘遊記》、《今古奇觀》、《讀懂易經》、《中國古代見人秘訣》、《增廣賢文》等。
文摘
過瞭不久,有人舉薦舜給堯,舜姓姚,名重華。舜為人正直厚道,雖然父母兄弟對他不好,但他還是很孝順父母,關懷弟弟象。 n
有一天,瞎父親叫舜到屋頂上去抹頂篷,然後他悄悄地在下麵放火,想燒死舜。舜見濃煙四起,火焰往上躥,急忙一手舉著一頂鬥篷,好像張開翅膀一樣跳瞭下來,脫離瞭危險。 n
一計未成,又施一計。過瞭幾天,瞎父親叫舜去挖井,等到井快挖好的時候,就把泥土倒進井裏,想活埋舜。他們沒想到舜在井底挖瞭一條斜巷,在裏麵休息。井被填死後,舜急中生智,從斜巷裏挖開瞭一個齣口,爬齣來瞭。 n
象以為這次舜必死無疑,於是滿心歡喜地跑進舜的房裏,躺在床席上,自得其樂地彈起琴來。不料,舜平平安安地進屋來瞭,象大吃一驚,繼而假惺惺地說:“哥呀,你怎麼挖井挖半天也不上來,我真為你擔心呢”舜並沒有責怪象,反而說:“謝謝你這麼關心我,我沒事。” n
堯聽瞭舜的這些事跡後,非常感動,於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瞭舜。舜結婚後,帶著兩個妻子一起種地乾活,仍舊孝順父母,關心弟弟。舜的名氣也開始往四麵八方傳播。 n
舜在曆山腳下種地,本來那裏的農民經常為瞭爭奪土地而發生械鬥,舜的事跡傳到那裏後,農民們開始相互謙讓,你讓我,我幫你,社會風氣大變。舜到雷澤一帶去捕魚,本來那裏的漁民經常為瞭一些蠅頭小利而打得頭破血流,舜一來,漁民們紛紛嚮他學習,相互禮讓。和睦得像一傢人。 n
堯聽說後,認為舜確實是一個韆載難逢的大德大纔之人,於是將部落聯盟的職位讓給瞭舜,自己退居一旁養老。 n
舜擔任部落聯盟八年後,堯去世瞭,堯活瞭一百多歲。舜更加勤勤懇懇地工作,把天下治理得比堯的時候更好。舜經常到各地去巡視,關心人民的生活。 n
後一次,舜巡視到南方蒼梧地區時,不幸染病去世。娥皇和女英悲痛萬分,趕至南方,也死於江湘之間。相傳,她們常常扶著竹子悲切地痛哭,眼淚滴到竹子上,久而久之,凝成瞭斑斑點點的美麗的花紋。這種有花紋的竹子,後來即被人們稱為“湘妃竹”。 n
陳元方妙言解難題 n
陳元方小時候就聰明伶俐、能言善辯。他還在11歲時,有一次傢人領他去袁公府上做客。這位被稱作“袁公”的人,是當朝的大官,同時也是位學識淵博、勤政愛民的人。到瞭袁公府上,陳元方彬彬有禮的舉止深得大傢的喜愛。 n
袁公很喜歡陳元方,他疼愛地拉著元方的小手和顔悅色地道:“我素聞你勤奮好學、聰慧過人,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父親在太丘做父母官,為什麼能深得民心?” n
陳元方不假思索地迴答:“迴袁大人:傢父為人清正廉明,秉公執法。在治理太丘時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原則管理,對那些倚仗權貴而作威作福的人,進行嚴厲地製裁;對貧睏交加的百姓,去關心和幫助,使他們的生活得到切實改善。這樣恩威並重、執法嚴明的管理,天長日久就贏得瞭百姓的尊重和擁護。” n
袁公聽後,欣喜地說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就有如此一番見解,果真是名不虛傳啊!”袁公沉吟片刻後,語重心長地說:“我以前曾任郵縣縣令,當時也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治理的。要是所有的父母官都能這樣做,那天下纔會太平無事,百姓纔能豐衣足食啊。” n
陳元方道:“您和傢父是智者所見略同。” n
袁公高興地把元方摟在懷裏說:“你如此善於詞辯,來考考你如何?”元方道:“等會兒暢所欲言時,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袁大人見諒。” n
袁公微笑著說:“依你看,我和你父親理政的策略是誰先嚮誰學的?” n
陳元方想瞭想說:“大人,您可記得古代政治傢周公和孔子嗎?他們先後齣生在不同的年代,可是他們都有共同的目標,都為百姓而造福,都推行瞭仁政。為瞭國傢的富強,為瞭百姓的安居樂業而奉獻一生的心血。因此,他們也都深受民眾的敬仰。他們的理論至今都受到擁護,誰又能分清周公和孔子兩位聖人的治理之策是誰跟誰學的呢?”說完後,元方看看袁公的臉色,發現並沒有責怪自己的意思,纔長舒瞭一口氣。 n
隻見袁公哈哈大笑,他一把抱起元方,不住地點頭稱贊道;“好!很好!迴答得恰如其分,今後你不要浮躁,要踏實做人,將來必是國傢的棟梁呀!”又轉身對陳元方的傢人說:“真是後生可畏,可喜可賀呀!” n
小元方的精妙之處在於他以周公、孔子的事跡作比袁公和父親,對二者同時稱贊,不曾厚此薄彼,纔博得喝彩。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確實存在,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耐心和對傳統文化基礎概念的開放態度。它不是那種適閤在通勤路上隨便翻翻的書,而更像是一份需要靜心研習的“案頭書”。初次接觸時,可能會因為術語的陌生感而略感吃力,但這恰恰是其價值所在——它強迫我們走齣舒適區,去接觸那些被現代社會遺忘的深度思考。我個人認為,如果能結閤一些曆史背景知識來輔助閱讀,效果會更佳。它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為人處世”的膚淺理解,認識到真正的智慧往往深藏於那些看似陳舊的文本之中。這本書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它能給你帶來即時的成功,而是它能潛移默化地重塑你的認知結構,讓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變得更加深邃和富有層次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古樸典雅的氣質,仿佛能讓人一下子穿越迴那個講究章法的年代。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子精良製作的誠意。打開扉頁,那熟悉的古籍排版風格,讓人倍感親切。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無論是字體選擇還是版式布局,都透露齣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考究。印刷清晰度很高,即便是細小的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對於閱讀體驗來說至關重要。能感受到齣版社在選材和製作工藝上下的功夫,這絕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普及本,而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可以常置書案的佳作。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它就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帶著曆史溫度的物件,讓人愛不釋手,忍不住想去探究其中深藏的智慧。這種用心打磨齣來的實體書,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對於“度”的探討,這種“度”的把握,滲透在每一個章節的細微之處。它教導的不是權謀術,而是關於如何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個既能保有自我,又不至於顯得格格不入的平衡點。讀完後,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社交中所扮演的角色,許多曾經覺得難以處理的尷尬境地,現在似乎有瞭一條清晰的脈絡可以遵循。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心靈雞湯,隻提供廉價的安慰,而是更像一位嚴厲卻公正的老師,指齣你的盲點,告訴你“過猶不及”的道理。這種冷靜、理性的分析視角,讓人在麵對情緒化決策時,能多一分冷靜的審視,從而做齣更符閤長遠利益的選擇。它不是教你如何取勝,而是教你如何“不敗”,在人世間的風浪裏站穩腳跟。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在我看來,呈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感。它既不全然是佶屈聱牙的古文,讓人望而卻步,也絕非那種過於現代化的口語化解讀,顯得輕飄。作者似乎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切入點,用現代讀者的視角去“轉譯”古老的智慧,但又小心翼翼地保留瞭原著的韻味和力量。特彆是他們在處理一些具體案例或情境分析時,那種抽絲剝繭的邏輯推演,讓人感到非常信服。閱讀時,我發現自己很少需要頻繁地去查閱注釋,這錶明作者在構建闡釋體係時考慮得非常周全,他們預設瞭讀者可能産生的睏惑,並提前在行文中巧妙地給予瞭迴應和鋪墊。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遠比生硬的說教來得有效,它引導著讀者自己去悟,而不是被動接受結論。
評分閱讀體驗的過程,簡直是一場思維的馬拉鬆。作者們似乎擁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將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古人處世哲學,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現齣來,卻又在不經意間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間。我常常需要在某個關鍵的節點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反復咀嚼那些字裏行間蘊含的深意。這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入,更像是一場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每當我自以為抓住瞭作者的某種意圖時,下一段文字又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顛覆我的認知,迫使我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框架。這種持續的挑戰性,正是閱讀此類經典書籍的魅力所在——它拒絕被輕易概括,要求讀者付齣心神去“磨閤”。長時間的沉浸後,我感覺自己對復雜人際關係的理解,似乎有瞭一種更具韌性和彈性的處理方式,不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而是多瞭幾分周鏇與從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