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禮經釋例 | 作者 | 淩延堪,鄧聲國,劉蓓然 校 |
| 定價 | 88.00元 | 齣版社 | 江西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210096139 | 齣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數 | 頁碼 | 280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禮經釋例》十三捲,為淩廷堪研究古代禮製之重要著作。淩氏以為“《儀禮》節文威儀,委麯繁重”,故將《儀禮》拆散,重新比較、整理、貫通,分為通例、飲食之例、賓客之例、射例、變例、祭例、器服之例、雜例八類。 本書的整理者為井岡山大學鄧聲國、劉蓓然教授。鄧聲國教授二十多年來,一直緻力於禮學研究,治學嚴謹,有紮實的文獻整理功夫。他齣版的學術著作有《清代“五服”文獻概論》、《清代〈儀禮〉文獻研究》。鄧聲國、劉蓓然教授整理齣來的,屬於他們治學主要目標視野內的書稿質量都是較高的。 《禮經釋例》十三捲,為淩廷堪研究古代禮製之重要著作。淩氏以為“《儀禮》節文威儀,委麯繁重”,故將《儀禮》拆散,重新比較、整理、貫通,分為通例、飲食之例、賓客之例、射例、變例、祭例、器服之例、雜例八類。 本書的整理者為井岡山大學鄧聲國、劉蓓然教授。鄧聲國教授二十多年來,一直緻力於禮學研究,治學嚴謹,有紮實的文獻整理功夫。他齣版的學術著作有《清代“五服”文獻概論》、《清代〈儀禮〉文獻研究》。鄧聲國、劉蓓然教授整理齣來的,屬於他們治學主要目標視野內的書稿質量都是較高的。 |
| 作者簡介 | |
| 鄧聲國男,1969年6月齣生,江西上饒人,文學博士。現為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山東師範大學閤作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常務理事,江西省民俗與文化遺産學會副會長,江西省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江西省文藝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和傳統經學史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至今已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齣版專著10部,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和廳級社科項目8項,獲省部級奬項2次,市廳級奬項1次,橫嚮課題2項。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為古籍整理新成果,全文繁體精裝本。此書為禮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之一。原作者淩廷堪(1755—1809),祖籍安徽歙縣。在經學研究方麵淩廷堪尤專精於禮學,年將三十始肆力於《儀禮》研究,終成《禮經釋例》一書。該書曾先後五易其稿。和此前的許多學者一樣,淩廷堪在禮學研究過程中,頗有一番獨特的認知,並據此進行《儀禮》禮製的考據和發覆。 |
| 文摘 | |
| 序言 | |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能輕易被“震撼”的讀者,尤其是麵對這類看似嚴肅的傳統文獻解讀類書籍。但這本書的某些章節,確實展現齣一種罕見的洞察力。作者似乎擁有穿透曆史迷霧的慧眼,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那些被前人忽略的細微之處,並將其提升到理論高度進行剖析。比如關於某一儀式的起源探討,他沒有盲目遵循主流觀點,而是從更基礎的社會心理層麵進行溯源,提供瞭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角。行文風格上,它介於嚴謹的學術論文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敘述之間,這種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過程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乏閱讀的樂趣,讀起來絲毫沒有冗長拖遝之感。每次閤上書本,總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又被重新校準和加固瞭一層,這種充實感是很多其他書籍無法給予的。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必須特彆指齣,它有一種獨特的“氣場”。它不是那種故作深沉、故弄玄虛的文字,而是透露著一種經過時間沉澱後的從容與自信。作者的遣詞造句,準確而富有錶現力,既能精準地傳達復雜的學術概念,又不失文字的韻律美。在處理那些存在爭議的學術問題時,作者的態度是審慎且尊重的,他會清晰地呈現不同的觀點,然後纔給齣自己的傾嚮性判斷,這種尊重不同聲音的處理方式,體現齣極高的學術道德和專業素養。我個人特彆喜歡它在解釋一些晦澀難懂的古籍原文時所采用的“白話翻譯+深入注解”的組閤模式,這種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使得即便是對古籍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入門,並逐步深入到更深層次的文本分析之中。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既能滿足專業研究者需求,又能兼顧普通愛好者閱讀興趣的優秀作品。
評分我通常會根據書籍的索引和目錄來快速評估其內容的廣度與深度,而這部作品的目錄設計本身就充滿瞭匠心。它清晰地勾勒齣瞭一幅係統而全麵的知識地圖,從基礎的框架到復雜的細節,層次分明,邏輯鏈條清晰可見。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闡述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遊刃有餘的大傢氣度。他能夠非常自然地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文獻之間進行穿梭和對比,這種跨越式的思維展現瞭作者紮實的學養基礎。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時常停下來,細細品味那些精妙的論斷,有些觀點我甚至需要結閤其他輔助資料進行二次確認,以確保完全理解其內涵。這部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思考問題的新範式,它教會我們如何更批判性、更全麵地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點,是真正能夠啓發心智的良作。
評分我最近在研究古代禮儀製度的演變脈絡,手頭也翻閱瞭不少資料,但坦率地說,很多著作都陷於空泛的理論闡述,讀來令人昏昏欲睡。直到接觸到這本,那種感覺纔徹底改變。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沒有停留在對概念的簡單界定上,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微觀的個體行為編織在一起,讓那些塵封已久的製度仿佛又活瞭過來。舉個例子,書中對於某個特定場閤下服飾規範的描述,細緻到連紋飾的顔色和使用的場閤都有明確的區分,這種層層遞進的解析,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當時社會結構的理解。我驚喜地發現,以往睏擾我的幾個關鍵概念的模糊地帶,在這部書中得到瞭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釋。這無疑是一部經得起反復推敲的佳作,其價值絕非曇花一現,而是具有持久的參考意義,對於任何想要深入探究該領域精髓的同道而言,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典韻味的紙張選擇,拿在手裏分量十足,觸感溫潤,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初翻幾頁,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駕馭上的深厚功力,行文流暢,邏輯清晰,即便是初涉該領域的人也能輕易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欣賞的是那些精妙的排版布局,疏密得當,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理論闡述變得生動起來,閱讀體驗極佳。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從內到外都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敬畏與對讀者的尊重。隨便翻到某一章,那些引用的例證都經過瞭細緻的甄選和考量,絕非信手拈來,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足見作者在資料搜集與消化方麵所下的苦功。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往往是判斷一部學術著作是否能流傳後世的關鍵所在。我個人非常看重書籍的實體品質,而這部作品在這一點上,無疑是做到瞭上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