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抵抗遗忘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赵勇著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396393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抵抗遗忘》由赵勇所著,运用作者所擅长的文艺美学知识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当下生活中的文化、文学、娱乐、教育等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现场评说,勇于“介入”社会,富于现实感和可读性,见解犀利独到,行文嬉笑怒骂,用心温和中肯,充分体现出知识分子不懈言说的求真精神和坚持道义的担当意识。
《抵抗遗忘》由赵勇所著,运用作者所擅长的文艺美学知识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当下生活中的文化、文学、娱乐、教育等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现场评说,勇于“介入”社会,富于现实感和可读性,见解犀利独到,行文嬉笑怒骂,用心温和中肯,充分体现出知识分子不懈言说的求真精神和坚持道义的担当意识。
序 为什么写时评社会如何让人记忆和遗忘003/户外广告与咱老百姓的政治无意识005/红色景点的“黄段子”意味着什么007/红段子能否战胜黄段子010/红色经典剧的加法与减法012/样板戏:青春记忆与革命情结015/“彭丹代言”的“能指”与“所指”017/“很黄很暴力”事件的另一种解读019/消费主义与节日记忆的擦抹021/消费背后的隐蔽逻辑023/电子眼与恐惧心理的形成026/黑砖窑事件后对媒体的反思029/雪灾让“景观社会”变得脆弱031/“群众”是政治面貌吗034/禁用“不明真相”,“群众”呢036/从“不折腾”的翻译说起039/舞禁、思想解放与身体反应041/社会如何让人遗忘043/“淡”在中国怎么“扯”给文化批判一席之地049/门:网民是更大的受害者051/门与网民关系再思考053/封杀汤唯的理由有点滑稽055/当“抵制”变成“恶搞”057/汶川地震唤醒国民的道德情感060/ “范跑跑”何以打败了“郭跳跳”062/上海楼房倒塌与狂欢话语分析064/“3万元房时代”让人心惊肉跳066/“国图”复印费价格下调的喜剧效果068/“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启示070/给文化批判一席之地073/换一个角度看“繁简之争”075/其实,火星文并不可怕077/网上祭祀更文明079/绕过“新文化传统”之后081/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083/“中华私塾”背后的文化含量有多大教授的“形象”问题087/高考30年: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089/领导发话与学者说话091/研究生人头费的潜在后果093/北大三角地拆除了什么095/校园的人文风景是怎样消失的097/李银河“炮轰”中的官方话语100/从于丹的出场费说起102/“杀师案”已被娱乐化104/程春明是在替人受过106/教授的“形象”问题109/学术抄袭的另一种解读111/“汪晖事件”的警示意义113/赵树理能“熟读英文原著”吗115/编教材不是做时装117/阿多诺这个倒霉蛋120/教书作为一种志业恶俗是恶俗者的通行证125/10岁的相声127/不想看《英雄》129/为什么骂大片132/《黄金甲》的滞后反应134/胡玫与制作方的权力之争136/为什么老纠于丹的错139/单田芳适合《百家讲坛》141/《百家讲坛》很难再火了143/我对《两只狗》的美学意见145/春晚小品的缺陷是价值观的体现147/恶俗是恶俗者的通行证149/亲爱的,让我们一起刷博吧151/谁在喜欢“注水剧”153/学播音主持是件累人的事情155/宝马车头奔驰的标158/如此解读赵本山,跑偏了吧161/《蜗居》其实很“和谐”作家不可太聪明165/作家富了,穷文学恐有不测167/“实力榜”与“富豪榜”区别不大169/“作家富豪榜”的毛病出在哪里172/续写《红楼梦》:这件事情很次要174/王朔同志是的好孩子177/王朔的多面性179/作家住到哪儿181/作家不可太聪明183/铁主席错了,贾主席怎么还错上加错185/《废都》:“缺席”也许比“在场”重要187/二月河没“挂名出书”也有问题189/由“80后”作家的“人会”说起191/陆天明没必要反应过度193/青春文学:作家偶像化与读者粉丝化196/张平从政的必然性与合理性198/怎样争论《风雅颂》200/像保护环境一样保护语言202/欲获诺贝尔奖,中国作家先要学会两条腿走路204/茅盾文学奖的游戏规则206/获奖作家的不同境界208/“中产阶级立场写作”的症候分析210/给德国汉学家找点反证213/顾彬演讲之后的联想215/顾彬不读中国当代小说吗218/当代作家的软肋与文学唱盛党的问题221/文学“唱盛”为哪般学者如何面对社会发言225/“知道分子”的来龙去脉228/今天我们怎样怀念路遥230/余虹之死让我们疼痛232/浩然与我们的文学记忆234/不合时宜的柏杨236/王元化先生的精神遗产238/抵抗遗忘:索尔仁尼琴的精神标高240/纪念海子,让我们先来澄清误读243/从韩寒的角色扮演说起246/巴金当年怎样与读者交往249/西南联大被谈论的现实意义252/向吉登斯学习254/学者如何面对社会发言257/向钱理群先生看齐260/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问题262/后记
赵勇,1963年生于山西,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已出版《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大众文化理论新编》(主编)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南方都市报》、《文艺报》等报纸发表学术随笔、时评多篇。
评价二: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是一场盛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线叙事,将看似独立的故事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图景。这种结构的设计,让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去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去探寻事件背后的因果。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解开一个巨大的谜题,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抛出一个新的线索,引领我走向真相。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保持叙事张力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些纠结、那些挣扎、那些不为人知的痛苦,都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能感受到角色的呼吸,能听到他们的心跳,仿佛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亲身经历着他们的人生。语言的运用也堪称一绝,时而如诗般优美,时而如利剑般犀利,精准地捕捉到了人物的情感波动和时代氛围。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纯粹乐趣,那种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感觉,久久萦绕在心头。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次智力上的挑战与情感上的洗礼。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韧劲和力量。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一开始就抛出惊人的情节,而是徐徐展开,如同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地揭示出事件的真相和人物的内心。这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好奇。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溯前面的章节,去思考人物的动机,去揣摩作者的意图。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让我对书中的世界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同时,书中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光明与阴暗面,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扭曲与升华。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人类自身产生了更深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回响着书中人物的对话,思考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评分评价三: 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洗礼。作者以一种近乎悲悯的笔触,描绘了在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顽强。那些在历史巨变中被裹挟、被遗忘的生命,通过作者的文字重新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我看到了普通人的坚韧,看到了他们在绝境中仍然努力寻找光明的那份勇气。书中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也极其严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脉搏。它让我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所经历的,所铭记的,又被多少人遗忘?而那些被遗忘的,是否就意味着不再存在?这本书让我对“记忆”这个概念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它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讲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红了眼眶,那种情感的共鸣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需要反复地停下来,整理自己的思绪。
评分评价一: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交织着个体命运的挣扎与宏大叙事的演进。我被那些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信仰与彷徨,都仿佛烙印在我的心中。书中对于那个特定时代社会肌理的剖析,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奈与抗争,让人读来感慨万千。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物件,一句平凡的对话,都能在字里行间折射出时代的缩影,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坚韧。每一次翻开它,我都能发现新的意味,仿佛进入了一个无尽的宝藏。它不仅仅是故事的堆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那些关于记忆、关于归属、关于存在的疑问,都在字里行间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答,又或许是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唤醒读者沉睡的记忆,让我们审视当下,也回望来路,思考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又将走向何方。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文字如同拥有生命一般,在我脑海中跳跃,在我心中激荡。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我被书中描绘的场景深深吸引,那些画面感极强的描述,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视觉盛宴。人物的塑造更是立体而丰满,他们的情感变化,他们的内心挣扎,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残酷,也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它让我思考,在面对巨大的困境时,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勇气?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最终又会汇聚成怎样的力量?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和书中人物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考,都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我。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