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
定价:150.00元
售价:102.0元,便宜48.0元,折扣68
作者:《北京文化艺术年鉴》编辑部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2382633
字数:
页码:36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是一部大型文化艺术类资料工具书和史料文献。《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为2007年卷。本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反映2006年度北京地区文化艺术的客观情况。本年鉴正文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目录、大事记、综合、文学、戏剧、曲艺、杂技魔术、电影、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图书馆、群众文化和区县文情,共16个部类。
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
大事记
综合
文学
戏剧
曲艺
杂技魔术
电影
音乐
舞蹈
美术
书法篆刻
摄影
图书馆
群众文化
区县文情
索引
翻开《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股浓郁的京味儿,仿佛一阵夹杂着胡同里炸酱面香气和前门大街叫卖声的风扑面而来。 2007年,对于北京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来说,无疑是充满变革与活力的一年。 在这本厚重的年鉴里,我看到了那些曾经在报刊杂志上零散读到的文化艺术事件,如今被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仿佛一下子将我拉回了那个时代的脉搏之中。 从年初的春节庙会、冰灯展,到年中层出不穷的各类艺术展览、话剧演出,再到年末的音乐会、电影节,《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将每一个闪光的瞬间定格。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北京传统工艺的篇幅印象深刻,那些关于景泰蓝、京剧脸谱、兔爷制作的细腻描述,不仅展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更传承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甚至是一些不太为人知的民间艺术活动,也在这本年鉴中得到了应有的关注,让我领略到了北京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翻阅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当年在京的种种经历,那些美好的回忆被这本年鉴勾勒得更加清晰,让我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读者,《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中的文学版块尤其让我感到欣喜。 2007年,北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不少优秀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以及诗歌作品。 这本年鉴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书名和作者,而是深入探讨了当年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几位实力派作家创作心路历程的采访,他们关于城市、关于历史、关于人性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年鉴还关注了当年北京的出版市场,包括一些重要的文学奖项的评选过程以及文学评论界的热点话题,这些都为我理解当年的文学生态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此外,关于北京一些文学社团、读书会的发展情况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文学在民间的生命力。 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就像在2007年的北京城里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文学漫步,与那个时代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和读者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到《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总觉得年鉴类的书籍可能会有些枯燥乏味,充斥着官方的辞令。 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 我被书中那些生动详实的文字所吸引,仿佛置身于2007年的北京街头,感受着文化艺术的气息。 比如,关于当年北京戏剧舞台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剧目列表,而是深入剖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剧团、导演和演员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挑战传统、探索新形式方面的努力。 我还读到了关于北京电影产业在2007年的发展动态,包括几部重要电影的幕后故事和市场反响,这些细节让冰冷的数字变得有血有肉。 甚至连北京的音乐现场,从大型音乐节到小型Livehouse的演出,年鉴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记录了那个时期北京音乐的多元化和活力。 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主流到非主流的全面记录,让我对2007年的北京文化艺术景观有了立体化的认知。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人来说,《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的出现,简直是意外的惊喜。 2007年的北京,正处于艺术创作的爆发期,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等地的画廊和工作室里,涌现出无数令人振奋的新锐作品。 这本年鉴并没有简单罗列展览信息,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引领思潮的艺术现象。 我在书中看到了对当年几位重要艺术家的访谈,他们对创作理念、艺术市场以及北京作为艺术中心的角色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字里行间充满智慧与洞察。 那些被收录的优秀作品图片,清晰而富有质感,让我仿佛置身于展览现场,与艺术家的思想进行直接对话。 更让我惊喜的是,年鉴还关注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以及艺术教育在当年的发展情况,这些都展现了北京文化艺术领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读完关于当代艺术的部分,我感到自己对2007年的艺术格局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对未来艺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它的文化脉搏。《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7)》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 2007年,北京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其文化艺术的繁荣景象,在这本年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我被书中关于北京城市景观与文化融合的篇章深深吸引,那些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关于新兴文化地标的崛起,都展现了这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思考。 年鉴中对北京民俗文化的记录也让我倍感亲切,从春节的习俗到端午的活动,再到七夕的浪漫,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年鉴还关注了北京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努力,包括一些重要的国际艺术节、文化展会,以及北京与世界各地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情况。 这种既立足本土、又放眼世界的视角,让我看到了2007年北京文化艺术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