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青竹风骨 古代文人与竹的故事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贤之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802231726
字数:172000
页码:2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每个朝代在建国后的安定时代,都有人提出复古。很多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寄托。幻想着理想的世界,古文化似乎成了图腾。在中国的古典文化里,我们读到了中国的味道,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一种将生活方式艺术化,而又将艺术生活化的真实写照。
一切皆在于激活现实生命个体的情感因素,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民族有那么长久的历史是一种荣耀。让大众走向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人类走向文明。这就是《中国味道系列丛书》的期望与目标。
历史的风,吹拂着竹林,吹出了一种何等神奇的精灵!从此,竹,在中国思想史上,承载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意蕴。
当遥远的滚滚风烟已成为今天流传的历史与传记,当往昔的景物年华成为人们的回忆,而竹还在与人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将3000年的漫长时光一笔带过,依然魅力无穷。
《青竹风骨》这本书,从名字上就让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竹”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他们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的。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窗户。我特别好奇,书中会讲述哪些具体的文人与竹之间的故事?是那些流传千古的佳话,还是那些鲜为人知的隐秘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这些文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如何从竹的坚韧与挺拔中汲取力量,如何在困顿之时,依然保持内心的清高与孤傲。我一直觉得,竹不仅仅是文人笔下的意象,更是他们精神品格的投射。这本书能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为何竹会成为古代文人如此钟爱的象征?它能否帮我揭示,在那清瘦的身影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我很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评分拿到《青竹风骨》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别具一格的书名,光是“青竹风骨”这四个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我一直认为,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竹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一直好奇,那些风流才子、隐逸之士,是如何将自身的情感、抱负、甚至是人生哲学,融入到对竹的描绘和感悟之中?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穿越时空的画卷,徐徐展开一幅幅文人与竹相伴的生动画卷?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文人与竹的故事的梳理,比如,苏轼笔下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如何体现他豁达的人生观?王维的诗画中,那些青翠欲滴的竹子,又承载了他怎样的禅意和归隐情怀?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不止于文学欣赏,更在于它能够带领我们去理解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去体会一种属于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精神气质。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挖掘这些故事的,是依据史料考证,还是结合民间传说?这种探究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充满魅力。
评分《青竹风骨》这个书名,总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无限遐想。我一直觉得,竹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文人君子品格的象征,代表着虚心、坚韧、正直。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在古代,文人们是如何与竹结下不解之缘的。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描绘那些才子佳人,在竹林中吟诗作赋,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竹的挺拔与清雅;又或者,在他们身处逆境、饱受磨难之时,是否会从竹的“岁寒不凋”中获得力量和慰藉。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展现,竹是如何渗透到文人的日常生活、艺术创作乃至人生哲学中的,这种独特的精神连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风骨”的全新体悟。我非常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竹”能够成为古代文人心目中如此重要的精神符号。
评分收到《青竹风骨》这本书,我immediately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觉得,“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文人的品格和风骨。我一直觉得,古代文人与竹的故事,一定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奥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精彩的描写,展现文人们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甚至人生经历,与竹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那些文人墨客在竹林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不朽的诗篇和画作的场景,一定会非常动人。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历史上著名文人,如苏轼、郑板桥等,他们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现在对竹的描绘和感悟之中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与古代文人精神的对话,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意义的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竹”能够成为古代文人心中那样重要的地位。
评分刚收到这本《青竹风骨》,书名就透着一股清雅脱俗的气息,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隐逸山林、寄情山水的古代文人。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竹”有着莫名的情愫,总觉得它身上集合了君子“虚心有节”、“坚韧不拔”的美德,是文人精神的最佳象征。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考究,封面上的水墨竹影若隐若现,纸张触感温润,翻开扉页,便是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鼻而来,瞬间将人拉入了那个墨香四溢的时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关于竹的故事娓娓道来,它们又将如何与古代文人的命运、情感、以及他们的创作交织在一起。光是想象那些画面,便足以让人心生期待。不知道书里会不会描绘那些文人墨客在竹林中吟诗作对的场景?或者,在他们遭受挫折、心灰意冷之时,是否会从竹的挺拔中汲取力量?我对书中会提及哪些具体的文人及其与竹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文豪,还是那些鲜为人知却同样有着深刻情怀的隐士?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邀约,邀请我走进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雅致情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