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物联网的触点—RFID技术及的案例应用
:40.00元
售价:27.2元,便宜12.8元,折扣68
作者:汪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0302953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RFID技术是物联网重要的感知触点之一,本书重点围绕作者多个RFID相关,向读者详细展示物联网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物流、零售、服装、图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物联网技术相关研究人员、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员、高校物流专业及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选读。
汪浩,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硕士、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宁波市政协特邀委员,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历任日本福冈MAEDA株式会社工程师(研修)、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工程师、新加坡IDSC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兼大中国区首席代表、TOPASIA咨询公司总经理。在日本、新加坡、中国的智能交通和工程物流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活跃于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教学与培训领域,是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推出的IPSCM认证及国际的高级培训师。
2005年回国后,获得国家授权30余项,主持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1项、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2项、宁波市软科学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SCI收录3篇,EI收录9篇。2007年,主持完成的雅戈尔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座服饰成品仓储智能化物流系统。该项目在吸收国际*物流理念和物流装备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应用了多项智能化仓储及配送新技术,代表了我国当前服饰成品物流仓储领域的*技术水平,并获得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叙事风格和对读者的引导能力。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公式堆砌,而应该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读者一步步探索知识的殿堂。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在阅读过程中,我非常期待作者能提出一些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引导我去思考技术背后的伦理、安全和未来社会的构建。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耳边低语,而非一本僵硬的教科书,那么它的阅读体验无疑会大大提升。那种读完后让人感到“醍醐灌顶”,思维边界被拓宽的感觉,才是我真正追求的阅读收获。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是否能提供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行业全景图。技术领域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我希望作者不仅关注当前的热点,还能对未来三到五年的技术演进方向做出一些前瞻性的预测和分析。这种预见性,对于我制定个人的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和权衡,能够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专业判断,而非简单的罗列。如果书中能包含对不同技术标准、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对比分析,并明确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那无疑会极大地增加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拿到书后,首先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看得出作者和出版社在装帧上下了不少功夫。我期待着翻开书页,能看到那些关于未来科技的精彩叙述,尤其是那些能够激发思考和想象力的内容。毕竟,“物联网的触点”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科技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我希望作者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技术原理剖析得透彻明白,让即便是技术门外汉也能从中领略到科技的奥秘。这本书的定价似乎也挺合理,考虑到它作为一本专业技术书籍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究竟能为我打开怎样一扇通往智慧世界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看起来非常严谨,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深入技术的探讨,再到实际应用的展示,逻辑性很强。我注意到其中对几个关键技术点的描述,似乎比我之前阅读过的其他相关书籍要更细致一些,这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充满了期待。作者在介绍理论框架时,是否能巧妙地融入一些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呢?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案例应用”的部分,希望看到真实世界中那些令人惊叹的场景,比如智慧物流、智能零售,甚至是智能医疗中的具体实践。毕竟,理论知识只有结合实际应用,才能真正展现出其价值和生命力。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架构图或流程图,那就更完美了,那将大大降低我的学习门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对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有着直接影响。我希望它的纸张质量能够保证在不同光线下都能清晰阅读,页边距的设计也应该合理,方便我进行批注和重点标记。对于一本如此专业的书籍,清晰的图表和高质量的插图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们能有效地帮助理解复杂的系统运作过程。我非常期待那些对关键技术流程的图示化表达,它们能瞬间打破文字带来的理解障碍。总而言之,一本优秀的专业书籍,必须在内容深度、逻辑清晰度以及物理阅读体验上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赢得读者的青睐和长久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