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9787030569004 科学出版社

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9787030569004 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晏清皓 著
图书标签:
  • 庞德
  • 三十章草
  • 女性形象
  • 文学研究
  • 诗歌
  • 现代主义
  • 西方文学
  • 文化研究
  • 比较文学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9004
商品编码:2972969294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定价:88.00元

作者:晏清皓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305690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庞德(Pound,Ezra 1885-1972),女性,人物形象,诗歌研究

内容提要


《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构建了庞德《诗章》的赋格结构模式,对《三十章草》的女性形象做了系统的归类研究,对其中的典型形象做了具体分析。《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概括了《三十章草》的151位女性,以及从其所属的历史、文化、生命3个维度划分了22种类型,对每个类型都做了系统的建构性探究。历史维度共10个类型的女性,无论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她们的人生都与各自的政治生境密切相关;文化维度的6个类型包括神话中的女巫、女儿与恋人,也包括人间的母亲、妻子与女儿,都具有三位一体的性质;生命维度的6个类型则体现着庞德对生命本身的关注,甚至她们的生死、善恶、真假、美丑,连同她们的爱恨情仇,也都打上了生命的烙印。《三十章草》的女性形象都是支离破碎的,却彰显了整部《诗章》的碎片性、开放性、分散性与拼贴性等特点。没有她们,《三十章草》将面目全非,整部《诗章》也都势必迥然不同。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导论 1
**章 《诗章》的赋格结构模式 16
**节 赋格结构模式在《诗章》中的统摄作用 17
第二节 赋格结构模式下的意象塑造 24
第三节 赋格结构模式下的主题呈现 30
第四节 赋格结构模式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35
第二章 作为历史书写的女性 38
**节 政治生态中的女性 39
第二节 激情控制下的女性 53
第三节 向往自由的女性 62
第三章 作为文化传承的女性 77
**节 古典神话的复活 77
第二节 重建心中的天堂 95
第三节 人间的寓意 106
第四章 作为生命载体的女性 121
**节 基于生命的人物形象塑造 122
第二节 基于自由的人性释放 132
第三节 基于真爱的人间天堂 146
结论 158
参考文献 166
附录 人名翻译对照表 173
索引 17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寂寞红颜,诗魂低语: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意象流变 在中国古典诗歌绵延千年的璀璨长河中,女性形象始终是其中一道不可或缺、却又复杂多变的光景。她们或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理想,或映照出时代的风貌与价值,或抒发着自身的哀愁与渴望。这些女性形象,并非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折射出深刻社会现实的艺术创造。《寂寞红颜,诗魂低语: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意象流变》一书,旨在深入剖析这一重要主题,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勾勒出中国古典诗歌中古典女性意象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丰富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认知框架。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类特定文本的孤立研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宏大叙事,从先秦的质朴呼唤,到汉魏的婉约感伤,再到唐宋的繁复多彩,直至明清的世俗描摹,试图梳理出女性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作者笔下的呈现轨迹与内在逻辑。我们将关注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诗人所塑造、所解读、所赋予的意义。 第一章:远古的回声与初现的剪影——先秦时期女性意象的萌芽 在《诗经》的质朴歌谣中,女性形象初露端倪。她们或是积极参与劳动、展现生命活力的劳动者,如同《七月》中的“女执懿筐,遵彼微行”;或是表达纯真爱恋、憧憬美好婚姻的少女,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所描绘的待嫁新娘。这些早期形象,朴实无华,充满了生命本真与自然的韵味,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初步的能动性与重要性。本章将考察《诗经》中不同性别身份的女性形象,分析她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对她们的描绘,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伦理观念与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会初步探讨这些形象中潜藏的对女性特质的早期认知与审美倾向。 第二章:情感的低语与才情的闪耀——汉魏六朝时期女性意象的多样化 汉代乐府诗的兴起,为女性形象的刻画注入了更强烈的现实关怀与情感深度。《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以其刚烈不屈的抗争精神,成为古代女性反抗命运、追求自由爱情的典型;《陌上桑》中的秦罗敷,以其绝世的容貌与高傲的气度,展现了女性的魅力与自信。魏晋时期,文人风骨与玄学思潮影响下,女性形象的描绘开始更加细腻,情感表达也更加内敛深沉。曹操笔下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虽非直接描绘女性,却也透露出对短暂人生与世事无常的感慨,间接衬托了生命中情感的珍贵。这一时期,女性的才情与智慧也开始得到更多关注,如蔡琰(卓文君)的才女形象,她们的命运与才情交织,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本章将深入分析汉乐府诗中现实主义的女性形象,以及魏晋南北魏六朝时期,女性形象如何从侧重叙事走向侧重抒情,从社会角色走向个体情感的表达,并探讨此时期文人对女性美的标准与追求。 第三章:繁华似锦与愁绪万千——唐代女性意象的辉煌与无奈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女性意象的呈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绚烂。长安城仕女的娇媚与风韵,成为诗人笔下描绘不尽的景致。李白笔下“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描绘了贵妃的绝代风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侧重社会批判,却也隐含了对底层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边塞诗中,英勇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如王昌龄《出塞》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可能暗含的对边关女性坚韧的想象。宫怨诗的兴盛,则集中展现了深宫内院女性的寂寞、愁苦与幽怨,她们的青春在等待中消逝,情感在压抑中枯萎。同时,唐代也涌现了如薛涛、鱼玄机等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们以自身的视角,创作了充满个性的女性诗篇,为我们了解唐代女性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本章将细致考察唐代女性意象在不同题材、不同流派诗歌中的表现,分析其风格的多样性,以及这些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唐代社会文化、男女关系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第四章:婉约含蓄与词情并茂——宋代女性意象的细腻与深刻 宋代是词的王国,而词的特质决定了其女性意象的呈现往往更加细腻、婉约,充满情感的张力。柳永笔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描绘了羁旅思妇的凄凉;李清照的词,更是将女性的细腻情感推向极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以女性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少女的怀春、少妇的离愁、中年女性的孤寂以及晚年女性的凄凉。宋代女性意象不仅局限于闺阁中的愁绪,也开始触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如苏轼笔下那些坚韧、豁达的女性形象,她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生命力量。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不同阶层女性形象的出现,如瓦肆勾栏中的歌女、艺伎,她们的命运在繁华背后显得尤为悲凉。本章将重点分析宋词中女性意象的特点,探讨词体与女性情感表达的契合度,并考察宋代女性形象在社会变迁中的演变,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展现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第五章:世俗人间与情感的曲折——明清时期女性意象的现实与象征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女性意象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她们的命运与爱情缠绕,成为对封建社会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她们的悲剧,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戏曲舞台上的女性形象,如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展现了青春期少女对自由爱情的朦胧向往与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此同时,诗歌中对女性的描绘也更加贴近现实,但同时也充满了象征意义。例如,对歌女、妓女的同情与赞美,以及对她们悲惨命运的哀叹。明清诗歌中,女性的贞节观念、家庭伦理等也成为重要的表现主题。本章将审视明清时期,女性意象在小说、戏曲、诗歌等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呈现,分析其现实主义的色彩与象征意义的融合,并探讨此时期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如何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以及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情感世界。 第六章:意象的流变与文化意涵的变迁——总结与展望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中古典女性意象的千年流变,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的形象从最初的朴实参与者,逐渐演变为情感的寄托者、才情的闪耀者,再到时代的镜子、文化的象征。这些意象的变迁,并非孤立的文学现象,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经济变动、文化思潮、哲学观念以及性别角色的演变紧密相连。女性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每一次呈现,都是一次关于时代、关于情感、关于人性、关于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刻探讨。 本书最后将对上述各个章节的研究进行整合与升华,总结中国古典诗歌中古典女性意象的主要流派、核心意象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涵。我们将探讨这些女性形象如何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符码,如何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观念,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的启示意义。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与价值。通过对这些“寂寞红颜,诗魂低语”的细致解读,我们不仅能够品味文学之美,更能窥见历史的深邃与人性的光辉。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种种与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批评相关的画面。这本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ISBN号是9787030569004,这些信息都让我感觉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庞德,作为一个在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东方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再创作,一直是学界和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而《三十章草》作为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更何况,研究的切入点是“女性形象”,这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我设想,作者是如何从庞德的视角出发,去解读《三十章草》中的女性人物的?这些女性是历史的符号,还是鲜活的个体?她们的命运、她们的情感、她们的社会地位,在庞德的笔下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全新理解,或许是揭示一些被忽视的细节,或许是提供一种更具颠覆性的解读视角,让我能够透过文字,更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代女性的生存智慧和情感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让我感到非常惊喜。9787030569004这个ISBN号码,背后承载的是一个经过严谨审校和打磨的学术成果,出自科学出版社,这本身就为这本书的质量提供了初步的保障。我平时就比较关注一些与文化、艺术、历史相关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深度分析和独特视角的读物。庞德的名字,在我看来,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跨文化的对话和理解,而《三十章草》作为他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解读空间。再结合“女性形象研究”这个研究方向,我预感这本书将是一次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全新审视。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将庞德的西方视角与中国古代文本相结合,又是如何透过《三十章草》这扇窗,去捕捉那些属于古代女性的生命轨迹。她们是否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沉默的形象,还是在庞德的笔下,她们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和复杂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或者至少能让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古老的女性形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字体和排版的选择都透着一股古典而又不失现代感的韵味。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这第一印象,就足以勾起我对内容的好奇心。封面上“庞德《三十章草》”这几个字,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而“女性形象研究”则又将主题拉回到现代学术的视角。科学出版社的名字,也保证了其学术性和严谨性。我一直对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们的命运、她们的思想、她们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总是让我百感交集。而庞德作为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西方诗人,他笔下的《三十章草》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其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独特性?这本书会从一个怎样独特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形象,去揭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她们的世界?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和感悟,或许会颠覆我对某些经典意象的固有认知,又或许会让我发现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璀璨珍珠。封面传递出的信息,就好比一个精心布置的门庭,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推门而入,一探究竟。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当我看到《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这本书的标题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阅读冲动。科学出版社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充满了信心,而9787030569004这个ISBN码,也让我知道这本厚重著作的身份识别。庞德,这位西方汉学大家,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总是充满了独特的见解和深邃的洞察。而《三十章草》本身,便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本。将这两者结合,再聚焦于“女性形象研究”,这无疑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中国古代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探求。我很好奇,庞德在解读《三十章草》时,是如何看待其中出现的女性角色的?他是否捕捉到了她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是否发掘了她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挣扎与反抗?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面棱镜,将这些古老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斑斓的光彩,让我看见她们更立体、更鲜活的一面?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揭示一个我未曾抵达过的文学世界,一个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女性图景。

评分

我个人一直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颇有研究兴趣,尤其是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这本书,名为《庞德<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其出版单位是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569004),光是这些信息就足以吸引我。庞德,作为一位对东方文化有着深刻体悟的西方作家,他如何理解和重塑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我好奇的是,《三十章草》中的女性形象,在庞德的笔下,是否超越了传统的刻板印象?她们是否被赋予了更复杂的人性,更独立的思想,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庞德本人对女性的某种理想化或批判性的认知?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女性形象的文学原型,以及她们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庞德的解读方式和其作品所带来的文化影响?我期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