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數字時代圖書館危機管理
:45.0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周金龍 等
齣版社:海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2781750
字數:
頁碼:34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59kg
《數字時代圖書館危機管理》在對國內外有關圖書館危機管理及企業危機管理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進行綜述的基礎上,針對全國主要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專業圖書館,以及中小型圖書館的資源現狀、服務現狀、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等進行調查,深入分析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在管理、資源、服務、業務流程、發展環境等方麵麵臨的深層危機,提齣相應的應對策略,並通過剖析圖書館組織體係,建立圖書館危機管理信息係統,以為數字時代各級各類圖書館組織應對危機提供藉鑒。
周金龍,男,1951年生。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傢科學圖書館)研究館員,碩士生導師。197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1980年起在《圖書情報工作》雜誌從事編輯工作至今。1993年《圖書情報工作》成立雜誌社,任首任社長至今。期間曾任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助理(館長助理)、副主任(副館長),2005年至2011年5月擔任《圖書情報工作》主編。曾兼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圖書館分會(原中央和科學研究係統圖書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常務理事等社團職務。
    長期集管理及業務工作於一身,有較高的研究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10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2項、省部級和中國科學院項目多項。在負責《圖書情報工作》雜誌社工作期間,對雜誌社的管理體製進行瞭改革,實行市場機製;對刊期進行瞭重大改變(1997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2009年由月刊改為半月刊),縮短瞭齣版周期;刊物獲得瞭10餘項、中國科學院級、中國圖書館學會奬項,取得瞭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對於獲得閤法存檔權的數字資源,圖書館首先需要利用數據管理,模塊對其整理並編製長期保存元數據,然後將數字資源和元數據存入長期存儲係統,並根據需要維護被存儲數據的持久可利用性。因此,在存檔和維護管理過程中,數字資源的復製、析取元數據以及數字資源的刷新(refresh)、遷移(migration)、仿真(emulation)等處理,必然涉及一係列的知識産權問題,尤其是自建數字資源、網絡資源及數字作品等,圖書館在對其進行長期保存管理的過程中,所麵對的知識産權危機就比較嚴峻。無論是在著作權立法、修訂機製相對較為完善的發達國傢,還是在著作權立法方麵仍存在較大的完善空間的發展中國傢,均未能通過本國現行的可適用於圖書館的復製權例外規定,使得圖書館更為順利地利用復製權例外解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中涉及的主要版權問題。可適用於圖書館的著作權例外的存在,為圖書館開展資源建設與信息服務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從當前世界主要國傢的情況看,可適用於圖書館的著作權例外與圖書館的業務實踐並不協調。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成為圖書館需要重點麵對的問題之時,這種不協調更為明顯。
    需要指齣的是,雖然數字作品的傳播能夠為其創作者帶來數百萬元的利潤,但是,這種隻是數字形式存在與傳播的數字資源,其有效的保存也給作品創作者或作品版權擁有人帶來新的挑戰。圖書館不能隨意將自己長期保存的數字作品不加限製地提供,需要明確界定、獲取和保障自己在一定條件下將長期保存的數字資源嚮一定範圍的用戶提供一定形式的服務的權利。此外,雖然網絡可公開獲取資源的長期保存也需要引起重視,而且藉助相關的爬行技術能夠方便地收集和保存這類資源,但極有可能會侵犯作品的復製權,圖書館在收集和保存這些數字資源時必須相當慎重。
    ……
我一直對那些默默守護知識的機構充滿敬意,而圖書館無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類。然而,我深知,任何事物都無法逃脫時代的變遷,尤其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常常在想,那些承載著厚重曆史的圖書館,在數字洪流的衝擊下,會麵臨怎樣的“生存考題”?比如,當海量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輕鬆獲取時,圖書館的價值何在?當讀者越來越習慣於碎片化、即時性的信息消費時,圖書館如何留住那些渴望深度閱讀和係統學習的人?更何況,數字資源的版權保護、數據安全、技術更新換代等問題,也都是擺在圖書館麵前的巨大挑戰。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這個復雜命題下的一份探索報告,它或許會揭示齣圖書館在數字時代所麵臨的“危機”究竟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會如何提齣“管理”這些危機的方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未來圖書館發展方嚮的啓示,讓我看到,即使在技術革新如此迅猛的時代,圖書館依然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繼續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評分作為一個對信息時代的變化頗為敏感的讀者,我常常在思考,那些曾經代錶著知識殿堂的圖書館,在如今這個信息觸手可及的時代,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印象中的圖書館,總是安靜、莊重,充滿著書墨的香氣,是知識的寶庫。但現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閱讀盛行,傳統的深度閱讀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奢侈。我擔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圖書館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冷清?這本書的標題“數字時代圖書館危機管理”,就像是一劑強心針,讓我看到瞭圖書館應對挑戰的決心和可能。我迫切想知道,在這本書裏,會不會探討到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行為,從而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如何利用社交媒體等新平颱,與讀者建立更緊密的聯係?又或者,如何在保護數字信息安全的同時,確保知識的開放獲取?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我們看到圖書館在數字時代依然能夠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個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傳承,而圖書館無疑是其中的重要載體。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似乎看到一些老牌的圖書館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變革,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危機”。這種危機並非是經濟上的窘迫,更多的是一種生存方式、服務模式上的挑戰。想象一下,當人們可以足不齣戶就能獲取海量信息時,圖書館還能提供哪些不可替代的價值?電子書、在綫數據庫、虛擬現實技術……這些新事物的齣現,無疑是在給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敲響警鍾。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它可能是在探討如何在數字浪潮中,讓圖書館不被時代拋棄,甚至煥發新的生機。我很好奇,作者會提齣哪些具體的應對策略?是擁抱新技術,開發新的數字化服務?還是迴歸初心,強化其作為社區文化中心的功能?亦或是找到一種全新的模式,將綫上綫下的優勢完美結閤?這其中的探索,對於我們這些熱愛閱讀、珍視知識的人來說,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評分最近在書店閑逛,無意中翻到一本封麵設計很吸引人的書,雖然我平時不太關注那些理論性的書籍,但它的標題“數字時代圖書館危機管理”引起瞭我的興趣。我平常是個愛去圖書館的人,雖然現在電子書很方便,但實體書的觸感和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而且,我總覺得圖書館承載著一種文化和知識傳承的使命。所以,當看到這個標題,我不禁會想,在如今這樣一個信息爆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圖書館似乎也麵臨著不少挑戰。比如,信息過載如何篩選?讀者需求多樣化如何滿足?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又該如何保障?還有,那些古老的紙質書籍如何在數字化浪潮中保存下來,同時又能被更多人接觸到?這本書或許能從一個專業的角度,為我解開這些疑惑,讓我更深入地理解圖書館這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機構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和發展方嚮。我對它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全新的視角和啓發,讓我對圖書館多一份敬意和理解。
評分最近,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依賴於手機和電腦來獲取信息,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認真地走進圖書館瞭。但每當我在網上搜尋資料,或是麵對信息過載感到迷茫時,總會想起那些整齊排列的書架,那些沉默卻充滿智慧的書本。我總覺得,圖書館不僅僅是書籍的集閤,更是一個精神的棲息地,一個沉澱知識和思想的空間。然而,如今的數字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形式之多樣,讓我想象著,傳統的圖書館一定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本書的標題——“數字時代圖書館危機管理”,恰恰觸及瞭我內心的睏惑。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定義圖書館在數字時代的“危機”?是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對實體圖書館的衝擊?是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還是圖書館自身在技術應用、資源整閤、服務創新方麵的滯後?我更期待書中能夠給齣一些具體的“管理”方案,比如,圖書館如何擁抱新技術,利用數字平颱提升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如何平衡好傳統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的價值?又或者,如何讓圖書館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社區,連接不同群體,激發更多元的思考?這本書,讓我對圖書館的未來充滿瞭好奇和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