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读库1802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正版新书--读库1802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立宪 著
图书标签:
  • 张立宪
  • 新星出版社
  • 读库
  • 文学
  • 小说
  • 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长篇小说
  • 现实主义
  • 社会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30039
商品编码:2972997857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读库1802

定价:30.00元

作者:张立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33300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九篇文章。《区块链与比特币》、《印度风波》、《吴小兔自述》、《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高丽'称帝'幻梦》、《'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不体面的撕扯》、《马桶与痰盂》和《忘年交》。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技术(理念)宣告诞生。区块链已成为近几年z火的互联网字眼,伴随它一起出现的词就是比特币。汪诘在《区块链与比特币》里本着'自顶向下、逐次求精'的原则,将比特币和区块链知识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希望读者每剥下一层都有完整的知识收获。

  《印度风波》是由徐龙华翻译自2014年5月8日《纽约书评》里温迪·多尼哥所写India: Censorship by the Batra Brigade(《印度:巴特拉之流的审查》),起因是作者2010年在印度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印度教徒:另一种历史》一书,被一位退休校长提起诉讼,官司打了四年,出版社决定放弃诉讼。多尼哥复盘了整个过程中双方的交锋,也将更多的思考留给了未来。

  王天兵采访整理的《吴小兔自述》,讲的是紫砂壶大师吴小兔的生活经历以及如何开始寻找紫砂泥、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他半路出家研究紫砂,没有老师,全凭自己试验、琢磨,耐着性子去相信、热爱、了解,找泥做壶,终成传世之作。文中还展示了十几款吴小兔做的紫砂壶泥胚和成品,极为难得。

  四十年前的1978年,北京的外宾接待能力到底如何?据当年主管宾馆接待业务的北京市第yi服务局报告称,实际能用于接待临时外宾的房间为2012间,4017个床位,按高容量可住外宾2990人,工作人员650人。陈徒手老师梳理了近两年的公开档案,在《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一文中,让读者看到第yi服务局是如何与各方周旋,如何调度安排,如何疲于应付。

  公元918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贵族王建创立高丽王朝,从历史上看,高丽王朝让今天的朝鲜民族确立了初步完整的民族共同体和成熟的民族认同意识。王建当时接受后唐、后周帝国册封的'高丽国王'封号,在形式上纳入中华文明主导的宗藩羁縻体系内。秋原在《高丽'称帝'幻梦》里记录了始终有强烈自主意识的历任高丽统治者,如何屡屡尝试摆脱与中原的羁縻关系,力图重新称帝建号的举动。

  《'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里展示的是希区柯克筹拍的浪漫悬疑片《捉贼记》里的时尚印记。女主角格蕾丝·凯莉给人的传统印象--既有高冷女神的孤傲,又颇具大家闺秀的和气,与希区柯克对理想中的女性'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的矛盾体'的苦心追寻不谋而合,电影让格蕾丝精致的女装风格深入人心,成为1950年代的廓形。

  王鹤在《不体面的撕扯》里回顾了郁达夫与王映霞的一段过往,他们为看客献上无比活色生香的谈资,也将彼此残剩的感情烧得灰飞烟灭,令人不胜唏嘘。

  《马桶与痰盂》从顺口溜'马子满街晒'讲起,勾连出南京的诸多旧物与旧习。安枫在《忘年交》里回忆了自己与作家孟伟哉交往的点滴。

目录


1-50 区块链与比特币汪诘

51-70 印度风波温迪·多尼哥

71-147 吴小兔自述王天兵整理

148-168 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陈徒手

169-220 高丽“称帝”幻梦秋原

221-273 “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Archie M

274-303 不体面的撕扯王鹤

304-327 马桶与痰盂余斌

328-345 忘年交安枫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库》1802:探寻时代脉搏,对话个体灵魂 《读库》系列,作为国内人文社科领域备受瞩目的品牌刊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时代洞察和精良的出版品质,赢得了广大读者特别是知识分子的青睐。每一辑《读库》的问世,都意味着一次思想的梳理、一次视角的延展、一次知识的刷新。《读库》1802,承载着张立宪先生及新星出版社一贯的严谨与热情,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元的精神盛宴。 本期《读库》1802,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主题的单向输出,而是如同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复合体,旨在触及当下中国社会的多个重要侧面,并深入个体经验的肌理。其内容之广泛,题材之丰富,编排之精巧,无不体现出编辑团队深厚的文化功力与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它不是一本让你轻松消遣的读物,而是一本需要你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咀嚼的书。 在内容构建上,《读库》1802延续了其一贯的“非虚构”倾向,大量收录了具有深度调查、历史回溯、人物访谈、思想评论等特质的文章。这些文章如同精密的仪器,扫描着我们所处的时代,捕捉着那些不易被察觉的细节,揭示着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下的真实肌理。 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对当下社会热点议题的冷静剖析。这并非简单的随波逐流,而是力求从历史的纵深和文化的维度去理解问题的根源,探究其演变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思考。例如,针对某个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编辑团队可能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跨学科的解读,力图还原事件的复杂性,避免片面化和简单化的结论。这种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审视,正是《读库》1802给予读者的宝贵财富。 除了对现实议题的关注,《读库》1802同样不会忽视对历史的温故与反思。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也是未来的启示。《读库》1802中可能收录的文章,会带领读者重返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或是在熟悉的历史事件中发现新的视角。这可能是一段尘封的往事,一个被忽视的人物,或是一种被淡忘的思潮。通过对历史的再审视,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当下,理解我们的文化基因,以及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种回望,并非为了沉湎过去,而是为了汲取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 人物的深度访谈是《读库》1802另一大亮点。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而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往往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读库》1802中的人物访谈,不会止步于简单的生活经历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轨迹以及他们与时代发生的深刻互动。无论是那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的学者、艺术家,还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独特印记的普通人,《读库》1802都试图通过细致的笔触,捕捉他们的生命经验,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抉择与思考。这些鲜活的人物故事,往往比枯燥的理论更具感染力,更能触动人心。 此外,《读库》1802还可能包含一些关于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的深度文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深邃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读库》1802中的这些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审视当下文化景观的批判性视角,或是在复杂的思想流派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这可能是一篇关于某个文学作品的独到评论,一次对某种艺术思潮的深入探讨,或是一次对某个哲学命题的哲学式追问。这些文章,将帮助读者拓展视野,提升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读库》1802的编排艺术同样值得称道。它并非简单的文章堆砌,而是力求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不同性质的内容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有机整体。文章的顺序、段落的衔接,都经过精心的考量,旨在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进入作者所构建的思想世界。有时,一篇看似独立的文章,在整体的语境下,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联结;一篇充满学术性的论述,与一篇温情的人物故事结合,更能激发出读者多层次的思考。 在装帧设计上,《读库》1802依然保持了读库系列一贯的简约、典雅风格,注重纸张的质感、排版的疏朗以及封面的设计。这种对出版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也体现了对知识本身的尊重。精美的装帧,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出版者对读者的诚意。 总而言之,《读库》1802是一本内容扎实、思想深刻、视野开阔的刊物。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思考、去质疑。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寻找。它关注个体,也关怀时代;它回溯历史,也面向未来。它不乏理性分析,也不缺人文关怀。阅读《读库》1802,是一次与时代精神的对话,一次对个体灵魂的探索,一次对知识边界的拓展。它值得每一个对深度思考和人文关怀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细细品读,反复涵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库1802》的到来,像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精神充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停下来深入思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奢侈。而读库系列,恰恰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得以暂停脚步,去探索更广阔世界、更深邃思想的契机。张立宪先生的品味,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具有普适价值的思考。这本书,我把它看作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自我认知和对世界认知的拓展。我会在通勤的路上,在短暂的休息间隙,或者在睡前的片刻,翻开它,让那些精彩的文字涤荡我的心灵,拓展我的思维边界。我期待它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启发,让我成为一个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人。

评分

当拿到这本《读库1802》时,我首先被它朴实而富有质感的外壳吸引了。那是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知识的厚度。翻开扉页,张立宪先生的名字映入眼帘,一个名字,一段传奇。我不是第一次接触《读库》系列,但每一次翻开,都像是踏入一个全新的知识宝库。这次的1802,从书脊上的数字就能感受到它的特别之处。我喜欢这种不浮夸的设计,不靠花哨的封面来吸引眼球,而是用内容本身说话。这本书,我打算放在床头,每天睡前读上一两个篇目,让那些智慧的火花在夜色中悄然点亮我的思绪。我尤其期待那些关于历史的叙述,关于文化的探寻,以及那些穿梭于时代缝隙中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老朋友,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惊喜和启发。我还会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们,尤其是那些同样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的同道之人。一本好书,值得被分享,被珍藏。

评分

我对于《读库1802》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它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淹没,而真正的深度和有价值的内容,却变得愈发稀缺。《读库》系列,恰恰填补了这一块空白。张立宪先生和他的团队,就像一群辛勤的园丁,精心打磨着每一篇文字,力求将最优质的知识和故事呈现给读者。这本书,我把它视为一种精神食粮,一种能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源泉。我会在某个悠闲的午后,泡上一杯茶,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慢慢品味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我也会尝试将书中的某些观点,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和反思,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感悟。它不会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会陪伴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给我带来新发现的书。

评分

拿到《读库1802》的那一刻,我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关于阅读的场景。可能是阳光正好,窗外鸟语花香,我捧着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也可能是深夜,万籁俱寂,我独自一人,与书中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新书,更像是一次与未知世界的邀约。张立宪先生的选文,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某些沉睡的角落,唤醒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我喜欢那种不经意间被点醒的感觉,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更多这样的时刻,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也会把它当作一份珍贵的礼物,赠予那些同样热爱生活、热爱知识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读库1802》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拥有一种独特的“匠心”。在如今这个追求速成、快餐式阅读的时代,读库系列就像一股清流,坚持着它对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追求。张立宪先生的编选眼光,毋庸置疑,总能挖掘出那些被忽略却又极其有价值的文字。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延续了读库一贯的风格,简洁、清晰,文字的呼吸感很强,读起来不费力,反而能让人更专注于内容本身。我特别喜欢它在纸张选择上的考究,那种略带粗糙的触感,以及恰到好处的墨色浓度,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归阅读本质的舒适。我已经在计划如何将它融入我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之中了。也许我会把它作为我某个研究课题的背景资料,也许我会从中寻找一些灵感来拓宽我的视野。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承载的信息,更在于它所传达的一种对待知识、对待生活的那份认真和执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