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北京宫苑图考-朱偰 大象出版社 9787534791833

{RT}北京宫苑图考-朱偰 大象出版社 97875347918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偰 著
图书标签:
  • 北京宫苑
  • 故宫
  • 建筑史
  • 清代建筑
  • 朱偰
  • 大象出版社
  • 历史
  • 文化
  • 图考
  • 9787534791833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1833
商品编码:2972998687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北京宫苑图考 作者 朱偰
定价 85.00元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 9787534791833 出版日期 2018-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朱偰先生《元大都宫殿图考》《北京宫阙图说》《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三本书的内容,原书先后于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新排印,200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将此三本书合订出版,命名为《昔日京华》。本书以朱偰先生的原稿为基础,参照以上两个版本,订正了句读、引文的错漏,并于附录中收录了《八百年前的北京建筑——金中都宫殿图考》一文及家人与友人撰写的纪念文章三篇。该书出版之初即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史的空白,如今亦是古建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著作。


   作者简介

朱偰(1907年4月15日-1968年7月15日),浙江海盐人,中国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朱希祖之子;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向提出意见,加以制止;先生因勇敢保护了明城墙,而招致被错误的打成'右派'并撤销一切职务;''爆发后,朱偰先生遭受更大的迫害,终至于1968年含冤而死;著有《金陵古迹名胜影集》、《玄奘西游记》等。


   目录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本书将朱偰先生的有关北京宫苑考释的三本建筑学著作《《元大都宫殿图考》《北京宫阙图说》《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与两篇专论《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八百年前的北京建筑——金中都宫殿图考》完整收录,在此之前,三本专著自20世纪30年代以单行本出版以来,近的一次版本也是12年前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了 ,而两篇专论自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及50年代写成发表后,始终沉寂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偶有追忆朱偰先生的文章或可一见其只言片语。这三部专著与两篇专论均为朱偰先生于上个世纪的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用自己的双脚与双手一步步丈量与一次次考释的心血成果,其考核文献之严谨、排比著述之详尽,实堪为古建筑与文化史研究的翘楚之作。而朱偰先生的本意并非专为考古,而是欲以北京宫苑的美好精致启迪民众的热爱祖国之心,这用意之深更令人感动。难能可贵的是,本书除将朱偰先生的有关北京宫苑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还收录了朱偰先生当年写就原书时所附的所有的手绘建筑图稿与摄影照片,这些图稿与照片许多已经在流传中丢失了,这次多亏了朱偰先生的儿女从中国图书馆及南京老宅找到的初版书,让我们得以将这些发黄的图稿与照片复刻并力求清晰呈现。书后附录中所附的三篇文章,为朱偰先生的家人及朋友写就,均为带泪之文,可对读者了解朱偰先生的生平提供参考。腰封上附有的孙郁先生及单士元先生的推荐语,是其本人的旧文摘录,特奉献于此书。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北京宫苑图考》:一座城市的历史烙印与艺术回响 《北京宫苑图考》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建筑的图册,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探寻北京这座古都灵魂深处的旅程。本书由朱偰先生倾注心血撰写,由大象出版社精心出版,ISBN码为9787534791833。它以精妙的图文结合,将那些曾经辉煌、如今或已湮没、或仍巍然屹立的宫殿、苑囿、园林等皇家建筑群,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得以窥见明清两代帝王的生活空间,感受他们对天地、自然、人文的理解与追求。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北京皇家建筑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梳理。北京作为两朝皇城,其皇家建筑的体量与丰富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从紫禁城的庄严宏伟,到颐和园的秀丽灵动,再到圆明园的繁华绮丽,这些建筑群不仅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朱偰先生通过严谨的考证与细致的描绘,将这些复杂的建筑构件、空间布局、装饰细节一一呈现。无论是庑殿顶的飞檐翘角,还是斗拱结构的神韵,亦或是彩画纹饰的寓意,都被他用笔下的图画和文字赋予了生命。 书中的图,并非简单的照片堆砌,而是经过艺术化的再创作,力求还原建筑的历史原貌与精神气质。每一幅图都凝聚了作者对建筑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深情凝视。他不仅绘制了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更通过透视画法,展现了建筑在不同角度下的空间感与光影效果。通过这些图,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昔日的宫廷之中,感受那份帝王的气息,体会那份历史的厚重。 而文字部分,更是锦上添花。朱偰先生的文字,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历史温度。他不仅介绍了建筑的形制、结构、功能,更深入挖掘了每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传说典故,以及与之相关的帝王生活、朝代变迁。例如,在描绘承德避暑山庄时,他会细致地勾勒出康乾盛世时期,帝王在此处理政务、休憩游乐的场景;在讲述圆明园时,他会追溯其由盛转衰的曲折历史,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这种将建筑与历史、文化、人物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本书具有了极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北京宫苑图考》的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它保存和传承了宝贵的历史信息。许多北京的皇家建筑,历经岁月的侵蚀、历史的动荡,如今已不复当年。有的甚至只剩下断壁残垣,或已完全消失。朱偰先生通过他的“考”与“图”,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遗产的影像记录,使得后人能够了解它们的昔日风采,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与教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宫廷文化、皇家生活等领域的学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头巨著。 本书的编排也颇具匠心。它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地理区域或建筑类型进行划分,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梳理北京皇家建筑的脉络。例如,可能会先从内城的核心——紫禁城讲起,然后过渡到郊外的离宫别苑,如圆明园、颐和园、清漪园等。这种结构安排,不仅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北京皇家建筑的整体认知,也使得阅读过程更加流畅。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宫苑图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回顾,它还蕴含着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刻解读。北京的皇家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东方美学精神的体现。它们在空间布局上追求天人合一,在色彩运用上强调阴阳和谐,在装饰细节上寄寓吉祥寓意。朱偰先生通过他的细致描绘与深入解读,让读者不仅看到了建筑的外形,更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与人文精神。这些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宇宙自然的敬畏,对社会秩序的建构。 本书的出版,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感受中国传统建筑魅力的绝佳途径。对于许多北京市民而言,生活在历史的遗迹之中,却未必真正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北京宫苑图考》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他们走进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建筑,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体会它们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独特韵味。对于非北京籍的读者而言,本书更是了解北京这座古都魅力的窗口,通过翻阅本书,便能对北京的皇家建筑有一个宏观而又深入的认识,从而激发起进一步探访北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许多历史遗迹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在这个背景下,《北京宫苑图考》的价值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一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历史,尊重文化,守护那些凝聚着先人智慧与血汗的建筑遗产。 总而言之,《北京宫苑图考》是一部集历史、建筑、艺术、文化于一体的鸿篇巨制。朱偰先生的严谨考证、精湛画技与深厚学养,与大象出版社的精良制作相结合,共同造就了这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著作。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近明清两代皇家建筑的辉煌,感受北京这座古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每一位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珍藏。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将那些曾经宏伟壮丽的宫殿苑囿,以一种生动而鲜活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地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讲究,一种沉静内敛的蓝色基调,配上烫金的“北京宫苑图考”几个大字,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铜版纸,而是偏向于哑光,带着一点点韧性,翻阅的时候不会有刺眼的光泽,读起来很舒服。我之前对北京的宫苑建筑一直很感兴趣,但往往零散地看过一些资料,总觉得不够系统。这次看到这本书,特别是了解到是朱偰先生的作品,更是期待。我印象中朱偰先生对古代建筑的研究非常有造诣,他的文字功底也很深厚。这本书的名字“图考”,顾名思义,应该是以图为主,辅以考据,这正是我喜欢的学习方式。我设想,翻开这本书,应该能看到精美的插图,或许是古代的绘画,又或者是先生自己绘制的复原图,然后配以细致的文字说明,讲解宫苑的布局、建筑的细节、历史的演变等等。我特别好奇的是,不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宫苑,或者对一些著名的宫苑有全新的解读。北京的宫殿园林,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能够通过一本如此用心制作的书籍去深入了解,绝对是一种享受。

评分

从拿到这本书开始,我内心就涌起一股探索的冲动。书名“北京宫苑图考”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意味,它暗示着一种深入细致的研究,一种对过往辉煌的追溯。我一直对北京的那些宏伟建筑心生向往,它们不仅仅是砖石木瓦的堆砌,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载体。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入那些曾经神秘而庄严的宫苑。或许,书中会呈现一些我从未见过的老照片,记录下宫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又或许,会有精美的复原图,将那些早已消逝的建筑重新展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期待的是,作者能否通过严谨的考证,揭示出宫苑设计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比如建筑的朝向、布局、装饰等,都可能与古代的哲学思想、等级制度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知识上的满足,更希望它能激发我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所打动。书名“北京宫苑图考”简洁而有力,透露着一种严谨的研究态度。我一直对北京的皇家园林情有独钟,无论是故宫的宏伟,还是颐和园的秀丽,亦或是圆明园的沧桑,都深深吸引着我。然而,要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园林的背后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设想,书中一定收录了大量的珍贵图片,或许是历史照片,或许是精美的建筑图纸,又或许是作者实地考察后的手绘草图,这些图像资料将是理解宫苑建筑的关键。同时,我更期待的是作者朱偰先生能够以他深厚的学识,为我们梳理北京宫苑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建筑风格的演变,阐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感受那些曾经辉煌的宫苑,体验古人是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融合,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园林艺术。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见这本书的,当时就被它朴实而又厚重的装帧吸引了。没有华丽的宣传语,没有夸张的排版,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封面上那几个古朴的字,仿佛就带着一股子岁月的沉淀,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它背后的故事。我平时喜欢翻阅一些关于历史建筑的书籍,但很多市面上的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图考”二字,让我觉得它一定是对北京的宫苑有着细致入微的考察和记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那些已经被岁月侵蚀、甚至消失的宫苑的样貌,或者通过对现有遗迹的细致分析,来推断其曾经的辉煌。我想,一本好的历史图考,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考证和解读,能够让我们站在古人的视角,去理解那些建筑所蕴含的智慧和审美。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讲述着那些早已远去的辉煌,等待着有心人的聆听。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静水流深”的魅力。它不像那些封面花哨、内容空泛的书籍那样哗众取宠,而是以一种低调而沉稳的姿态,吸引着真正对历史和建筑感兴趣的读者。书名“北京宫苑图考”就足以说明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汇集了作者多年来的心血和智慧。我平时阅读这类书籍,最看重的是其资料的真实性和解读的客观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可靠的史料,并且对宫苑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考证,而不是简单的陈述。例如,对于某个宫殿的建造年代、设计师、使用功能,甚至原材料的来源,我都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图考”二字,更是强调了图文并茂的重要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高质量的插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宫苑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物。我更希望,作者的解读能够超越简单的历史事件叙述,能够挖掘出宫苑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皇家审美和礼仪制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