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北京宫苑图考 | 作者 | 朱偰 |
| 定价 | 85.00元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791833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收录朱偰先生《元大都宫殿图考》《北京宫阙图说》《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三本书的内容,原书先后于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新排印,200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将此三本书合订出版,命名为《昔日京华》。本书以朱偰先生的原稿为基础,参照以上两个版本,订正了句读、引文的错漏,并于附录中收录了《八百年前的北京建筑——金中都宫殿图考》一文及家人与友人撰写的纪念文章三篇。该书出版之初即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史的空白,如今亦是古建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著作。 |
| 作者简介 | |
| 朱偰(1907年4月15日-1968年7月15日),浙江海盐人,中国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朱希祖之子;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向提出意见,加以制止;先生因勇敢保护了明城墙,而招致被错误的打成'右派'并撤销一切职务;''爆发后,朱偰先生遭受更大的迫害,终至于1968年含冤而死;著有《金陵古迹名胜影集》、《玄奘西游记》等。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将朱偰先生的有关北京宫苑考释的三本建筑学著作《《元大都宫殿图考》《北京宫阙图说》《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与两篇专论《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八百年前的北京建筑——金中都宫殿图考》完整收录,在此之前,三本专著自20世纪30年代以单行本出版以来,近的一次版本也是12年前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了 ,而两篇专论自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及50年代写成发表后,始终沉寂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偶有追忆朱偰先生的文章或可一见其只言片语。这三部专著与两篇专论均为朱偰先生于上个世纪的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用自己的双脚与双手一步步丈量与一次次考释的心血成果,其考核文献之严谨、排比著述之详尽,实堪为古建筑与文化史研究的翘楚之作。而朱偰先生的本意并非专为考古,而是欲以北京宫苑的美好精致启迪民众的热爱祖国之心,这用意之深更令人感动。难能可贵的是,本书除将朱偰先生的有关北京宫苑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还收录了朱偰先生当年写就原书时所附的所有的手绘建筑图稿与摄影照片,这些图稿与照片许多已经在流传中丢失了,这次多亏了朱偰先生的儿女从中国图书馆及南京老宅找到的初版书,让我们得以将这些发黄的图稿与照片复刻并力求清晰呈现。书后附录中所附的三篇文章,为朱偰先生的家人及朋友写就,均为带泪之文,可对读者了解朱偰先生的生平提供参考。腰封上附有的孙郁先生及单士元先生的推荐语,是其本人的旧文摘录,特奉献于此书。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讲究,一种沉静内敛的蓝色基调,配上烫金的“北京宫苑图考”几个大字,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铜版纸,而是偏向于哑光,带着一点点韧性,翻阅的时候不会有刺眼的光泽,读起来很舒服。我之前对北京的宫苑建筑一直很感兴趣,但往往零散地看过一些资料,总觉得不够系统。这次看到这本书,特别是了解到是朱偰先生的作品,更是期待。我印象中朱偰先生对古代建筑的研究非常有造诣,他的文字功底也很深厚。这本书的名字“图考”,顾名思义,应该是以图为主,辅以考据,这正是我喜欢的学习方式。我设想,翻开这本书,应该能看到精美的插图,或许是古代的绘画,又或者是先生自己绘制的复原图,然后配以细致的文字说明,讲解宫苑的布局、建筑的细节、历史的演变等等。我特别好奇的是,不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宫苑,或者对一些著名的宫苑有全新的解读。北京的宫殿园林,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能够通过一本如此用心制作的书籍去深入了解,绝对是一种享受。
评分从拿到这本书开始,我内心就涌起一股探索的冲动。书名“北京宫苑图考”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意味,它暗示着一种深入细致的研究,一种对过往辉煌的追溯。我一直对北京的那些宏伟建筑心生向往,它们不仅仅是砖石木瓦的堆砌,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载体。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入那些曾经神秘而庄严的宫苑。或许,书中会呈现一些我从未见过的老照片,记录下宫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又或许,会有精美的复原图,将那些早已消逝的建筑重新展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期待的是,作者能否通过严谨的考证,揭示出宫苑设计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比如建筑的朝向、布局、装饰等,都可能与古代的哲学思想、等级制度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知识上的满足,更希望它能激发我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所打动。书名“北京宫苑图考”简洁而有力,透露着一种严谨的研究态度。我一直对北京的皇家园林情有独钟,无论是故宫的宏伟,还是颐和园的秀丽,亦或是圆明园的沧桑,都深深吸引着我。然而,要真正深入了解这些园林的背后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设想,书中一定收录了大量的珍贵图片,或许是历史照片,或许是精美的建筑图纸,又或许是作者实地考察后的手绘草图,这些图像资料将是理解宫苑建筑的关键。同时,我更期待的是作者朱偰先生能够以他深厚的学识,为我们梳理北京宫苑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建筑风格的演变,阐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感受那些曾经辉煌的宫苑,体验古人是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融合,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园林艺术。
评分我是在一个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见这本书的,当时就被它朴实而又厚重的装帧吸引了。没有华丽的宣传语,没有夸张的排版,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封面上那几个古朴的字,仿佛就带着一股子岁月的沉淀,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它背后的故事。我平时喜欢翻阅一些关于历史建筑的书籍,但很多市面上的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图考”二字,让我觉得它一定是对北京的宫苑有着细致入微的考察和记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那些已经被岁月侵蚀、甚至消失的宫苑的样貌,或者通过对现有遗迹的细致分析,来推断其曾经的辉煌。我想,一本好的历史图考,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考证和解读,能够让我们站在古人的视角,去理解那些建筑所蕴含的智慧和审美。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讲述着那些早已远去的辉煌,等待着有心人的聆听。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静水流深”的魅力。它不像那些封面花哨、内容空泛的书籍那样哗众取宠,而是以一种低调而沉稳的姿态,吸引着真正对历史和建筑感兴趣的读者。书名“北京宫苑图考”就足以说明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汇集了作者多年来的心血和智慧。我平时阅读这类书籍,最看重的是其资料的真实性和解读的客观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可靠的史料,并且对宫苑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考证,而不是简单的陈述。例如,对于某个宫殿的建造年代、设计师、使用功能,甚至原材料的来源,我都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图考”二字,更是强调了图文并茂的重要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高质量的插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宫苑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物。我更希望,作者的解读能够超越简单的历史事件叙述,能够挖掘出宫苑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皇家审美和礼仪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