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中国人惹谁了
: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宁一,庞永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500439257
字数:448000
页码:3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这是一个谁也不愿提起的话题,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本书又将成为引人关注,引起议论的时政话题。全书分六篇从古至今论述中国人的形象和地位问题,内容涉及:敌对势力敌视和丑化中国人的深层次原因;中国人应该有哪些民族精神?从国外角度来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还缺少什么?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在国际上树立崭新的民族形象?等等。
这是一个我们谁也不愿意提起的话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中国人惹谁了?  2003年春,在广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抗击SARS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时候,在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充分展现的时候,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在利用SARS做政治文章,他们叫嚣要“一防伊拉克人,二防中国人”,大搞种族歧视,严重丑化中国人形象。  通过媒体,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有关中国人被侮辱、被攻击、被欺的报道:  2003年5月,中国留学生和乌克兰学生发生激烈冲突;  2003年6月,一名外国人穿着“告诫中国人”的T恤在南京街头招摇;  2003年7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里出现假借校长之名的排华海报;  2003年8月,“中国间谍”又成为美国的热点话题;  2003年9月,一华商在巴西被警察殴打致死……  这些现象绝非偶然,现在中国人正全方位地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触多了,出现了与我国国家实力不相称的中国人形象和地位问题。甚至在个别人嘴里,Chinese(中国人)竟是骂人的话,中国人遭到歧视、敌视和仇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也必须引起世界上爱好正义的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党的领导下,SARS终究会被战胜,针对中国人的事件也必然会得到公正解决,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也是不可辱的!同时这些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有些外国人敌视和丑化中国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讲究“一日三省其身”的民族,一个对待批评和误解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的民族,一个虚怀若谷的民族,一个追求与时俱进的民族,一个正在实现复兴的民族,我们同时自己也时常在认真反思和努力查找:我们自己会不会还有问题?  对一个人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又反过来影响性格。而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文化决定性格,性格又会反过来影响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民族性格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是什么?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其他国家民族性格相比孰优孰劣?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归宿。在当今这样一个“更长时间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需要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崭新形象?  本书将带着这个问题与你共同走过一个横贯时空的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有鲜花和芳草,也可能会有荆棘。它可能会划破你的衣服,刺伤你的皮肤,更有可能刺痛你的心。作者不是导游,更没有资格做“导师”,作者只是愿意与你一同审视,一同探讨,一同沉思,一同反省。更重要的是,一同踏踏实实地去做。
宁一,50年。下过乡,插过队,招过工,出过国。念过大学,当过教师,开过公司。先后在《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商界》、《经营与管理》等国内大型期刊上发表教育和经济管理等各类作品20余篇。主要作品“折翅的万燕”、“大话企业”、“国有企业采购制度亟待改革
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就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不像那种温吞水一样的书名,而是直接抛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问题,瞬间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我感觉这本书一定不是一本浅尝辄止的读物,它可能是在探讨一些非常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议题。我很好奇,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角度来阐述“中国人惹谁了”这个主题的?是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还是对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进行梳理?我猜,书中可能涉及到了大量的史实和数据,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将这些冰冷的史实,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复杂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非常独立的思考,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它或许会触及一些敏感的、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但恰恰是这些话题,才更能体现作者的勇气和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以及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它可能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绝对是一本能够带来启发和思考的书。
评分我拿到这本《中国人惹谁了》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书名,有点儿意思。” 感觉它不像那些陈词滥调的历史书,而是带着一股子不服气、甚至有点儿冲劲儿的劲儿。我总觉得,这背后一定藏着不少故事,可能是关于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细节,或者是那些被忽略的视角。书里会不会讲到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在某个关键时刻,中国人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被误解、被边缘化,甚至是被欺负的?我希望作者不是那种只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评论家,而是真正走进人群,去听那些普通人的声音,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如果能把那种“我们在努力,为什么总是遭受不公?”的困惑和呐喊写出来,那就太到位了。我猜,书里可能充满了对比,一面是积极的、努力的中国人,另一面是外部世界戴着有色眼镜的审视,甚至是恶意。这种碰撞,必然会引发很多思考。我也希望,作者能在最后给出一些积极的答案,或者至少是让人看到希望的方向。毕竟,一味的抱怨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如何让世界更了解我们,我们也更了解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第一眼就吸引了我。深邃的墨色背景,搭配一抹中国红,显得既有力量感又不失含蓄。书名“中国人惹谁了”更是直击人心,带着一丝不甘和反问,让人立刻想要探究其背后的故事。我猜这本书一定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人所遭遇的困境和不公。或许作者本身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亲历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呐喊。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在逆境中寻找出路的智慧,以及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挖掘。它可能不是一本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一系列碎片化的、充满个人情感的篇章,通过这些篇章,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或者说一群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宏大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的,又是如何将个人的遭遇上升到一种普遍性的意义。这本书的出现,或许就是一种对过往的回溯,一种对现实的拷问,更可能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希望人们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能够以更平和、更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彼此。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议题的读者,我看到《中国人惹谁了》这个书名时,内心涌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它既有振聋发聩的质问,又带着一丝隐忍的无奈,仿佛是在对某种长久以来存在的误解和偏见发出强烈的信号。我猜测这本书的写作,很可能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梳理,但并非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人物故事。作者或许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些个体命运的描绘,来揭示中国人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在挑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非常客观、理性,但又不失情感温度的叙述方式。它需要有理有据,能够让读者信服,同时也要能够触动人心,让读者感同身受。或许,这本书的目的是在于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同时也要提醒我们,在争取理解和尊严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导致误解的根源,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如何打破隔阂,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共融。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外部世界如何看待我们,同时也能反思我们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评分拿到《中国人惹谁了》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书名太有力量了!它不是那种委婉的、试探性的标题,而是直接抛出一个质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实感,仿佛在诉说一段不为人知的委屈,或者是一段充满抗争的历史。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中国人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成为了众矢之的,承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是被误解和妖魔化。这本书,我猜测,很可能是在试图拨开迷雾,用一种更接地气、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去揭示那些被掩盖的事实。它或许不像那些宏大的历史著作那样,仅仅罗列事件和人物,而是会深入到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去描绘他们在那个特定时代下的情感波动、生存挣扎以及他们对“为什么是我们?”的困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极其真挚的笔触,去呈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坚韧,以及他们对和平与尊严的渴望。它可能不是一本宣泄情绪的书,而是一本引导思考的书,让我们去理解,去反思,去寻求真正的沟通与和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