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跨文化對話 34輯
: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樂黛雲,錢林森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080547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樂黛雲、李比雄主編的《跨文化對話(34輯)》由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書院跨文化研究院與歐洲跨文化研究院共同主辦,並列入法國夏爾-雷奧波·梅耶人類進步基金會(FPH)麵嚮未來的文化間文庫,本期主題——紀念湯一介先生專刊,通過湯先生生前的七次講話和諸多學者的迴憶文章,凸顯湯先生的學術價值和人格魅力。本期還有南京大學中文係百年慶典係列文章,對漢語言文學的曆史、現狀和未來做一深入的迴顧與反思。沿著當前跨文化、跨學科研究空前發展的思路,本期第二次特彆推齣在跨文化研究方法論方麵卓有貢獻的“僑易學圓桌筆談”。另外,“與城邦”的專題文章和對古文化的探源等多是開新之作,值得閱讀。
捲首語
沉痛悼念本刊創始人之一——湯一介先生
湯一介先生後的七次講話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湯一介先生的學術與時代精神
湯一介先生論儒學與馬剋思主義
競德業·順自然·除無明
湯一介先生墓前講話
南京大學中文係百年慶典
主持人語
在慶祝南京大學文學院成立1 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在慶祝南京大學文學院建院1 00周年大會上的緻辭
中西與古今:一個中文係教師的零星思考
嚮麵對世界的自絕者脫帽緻敬
圓桌筆談:僑易學討論(II)
主持人語
僑易學的開創與中國學術的主體自覺
世界文學的僑易格局
精神的政治經濟社會史
僑易學與國際政治
僑易學視角下的近代在華傳教士
關於僑易辯證關係的斷想
與城邦
主持人語
拜倫《唐璜》中的與城邦
父慈的艱辛與動人:論曾國藩的《教子書》
清民變局中的政治儒生與國運情懷
“竹林內外”的個人與國傢想象
對話與訪談
莫迪亞諾:巴黎德占時期“記憶”藝術及其現代書寫意義
莫迪亞諾:寫作就是無休止的開始
古文化探源
象太一之容——從吠陀典探華夏上古宗教源流
說東道西
師生之間:解釋學與讀書人的虛心切己之道
“創建中國解釋學”的實踐
要籍時評
天之律——硃載堉與《律曆融通》思想初探
信息窗
本刊主編樂黛雲教授、執行主編錢林森教授獲
“中國比較文學終身成就奬”
作者簡介
贈書鳴謝
《跨文化對話 34輯》這本書,剛一入手就給我一種彆樣的感覺。它的封麵設計獨具匠心,色彩搭配既有衝擊力又不失和諧,仿佛在訴說著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書本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可靠而充實的感覺。 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在於它是否能夠真正引領我進入“對話”的核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接觸到各種關於不同文化的介紹,但真正理解和建立有效的對話,卻是一門更深的學問。我希望《跨文化對話 34輯》能夠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幫助我跳齣刻闆印象,去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背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體係。 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構建這場“對話”的。是通過深入的訪談,還是通過精妙的案例分析?它是否會涉及不同文明之間的曆史淵源,還是會聚焦於當今世界格局下的文化互動?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鮮活生動的例子,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跨文化交流的魅力與挑戰。 再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培養我更加敏銳的文化洞察力。很多時候,文化差異並非顯而易見,而是潛藏在細微之處。《跨文化對話 34輯》是否能夠教會我如何去捕捉這些信號,如何去理解那些不同尋常的錶達方式,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建立起更加真誠的連接? 總而言之,我對《跨文化對話 34輯》抱有很高的期望。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去探索更廣闊的文化世界,去與那些曾經遙遠的麵孔進行心靈的對話。
評分這本《跨文化對話 34輯》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時,就被其封麵設計所吸引,一種古樸而又現代的韻味撲麵而來,仿佛預示著即將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盛宴。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書香縈繞鼻尖,瞬間將我帶入瞭一個沉靜的閱讀氛圍。 我一直對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深感興趣,總覺得每一次深入的理解,都是一次自我邊界的拓展。而這本書,從書名上就給我一種強烈的期待。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那樣,流於錶麵地羅列文化差異,而是似乎要深入到對話的本質,去探究那些塑造我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層根源。 我特彆關注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敏感或者容易引起誤解的議題的。跨文化交流中,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那種不帶偏見、尊重差異的姿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一些作者獨到的觀察視角,來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是如何看待同一個世界,又是如何通過溝通來彌閤分歧,甚至激發齣新的靈感。 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論。畢竟,理論知識再豐富,如果不能指導實踐,那也隻是紙上談兵。《跨文化對話 34輯》是否能教會我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比如在國際商務談判、跨文化團隊協作,甚至是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交流時,更有效地運用這些知識?是否能提供一些溝通技巧,或者一些避免文化衝突的策略?這些都是我非常看重的方麵。 總而言之,對於《跨文化對話 34輯》,我的期望值很高。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更廣闊的世界,理解更多元的視角。我希望通過閱讀它,能夠讓我的思維更加開闊,讓我對“世界公民”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體會。
評分剛拿到《跨文化對話 34輯》,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它的裝幀設計非常講究,有一種沉靜而有力的美感,讓人一看就心生好感。書頁的觸感也很舒適,印刷清晰,文字大小適中,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源於其“對話”這個關鍵詞。在當今這個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真正的對話並非易事,它需要雙方的耐心、尊重和開放的心態。我希望這本《跨文化對話 34輯》能夠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有效跨文化對話的深刻見解和指導。 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構建這場“對話”的。是通過采訪、案例分析,還是理論梳理?它是否涵蓋瞭不同地域、不同曆史背景的文化,還是聚焦於某幾個具體的文化領域?我希望它能夠展示一些生動鮮活的例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聯係,以及在對話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 另外,我比較關注的是這本書能否幫助我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敏感度。很多時候,文化誤解並非源於惡意,而是缺乏對差異的認知。我希望通過閱讀《跨文化對話 34輯》,我能夠學會如何識彆和理解那些潛在的文化信號,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總的來說,我對《跨文化對話 34輯》充滿瞭期待。它給我一種能夠拓展視野、深化理解的感覺,相信它能夠成為我在探索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評分《跨文化對話 34輯》這本書,單看書名就足以引發我對它濃厚的興趣。在如今這個日益緊密聯係的世界裏,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是必然趨勢,而如何在這種碰撞中求同存異,實現真正的理解與對話,則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麵對的課題。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跨文化對話的深層奧秘。它是否會深入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嚮以及溝通習慣的差異?又或者,它會提供一些實用的策略和方法,來幫助我們跨越文化鴻溝,建立起更加有效的溝通橋梁?我希望它能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而是能觸及本質,給予讀者更具啓發性的思考。 我也對作者的視角和敘述方式充滿瞭好奇。是會以宏觀的曆史視角切入,還是會聚焦於微觀的個體經驗?是會以嚴謹的學術筆觸展開,還是會以生動的故事性來吸引讀者?我希望它能夠展現齣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風格,讓我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知識的滋養和思想的啓迪。 此外,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伴隨著誤解和衝突。《跨文化對話 34輯》是否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些誤解的根源,並提供化解衝突的思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如何更巧妙地處理那些棘手的文化差異,從而建立起更加融洽的閤作關係和人際交往。 總而言之,《跨文化對話 34輯》在我心中已經種下瞭一顆期待的種子。我渴望它能成為我探索多元文化世界的一把鑰匙,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更清晰地認識自己。
評分拿到《跨文化對話 34輯》的那一刻,我仿佛聞到瞭一股思想碰撞的火花。它的設計風格簡潔而又不失力量,散發齣一種內斂的智慧感。書本拿在手中,有著恰到好處的分量,預示著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理解源於深入的對話,而跨文化的對話更是如此。它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更是心靈的溝通,是不同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碰撞與融閤。我非常期待《跨文化對話 34輯》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不同文化的大門,讓我能夠從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 我特彆關注的是,這本書會如何處理文化中的微妙之處。那些看不見的習俗、不易察覺的肢體語言、以及那些潛藏在日常錶達背後的文化密碼,往往是造成誤解的根源。我希望作者能夠以敏銳的洞察力,帶領我深入探索這些細節,並給齣一些令人豁然開朗的解讀。 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幫助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無論是在工作場閤與國際同事溝通,還是在旅行中與當地人交流,抑或是僅僅在網絡上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互動,《跨文化對話 34輯》是否能為我提供一些“錦囊妙計”,讓我能夠更加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跨文化場景? 從書名來看,《跨文化對話 34輯》似乎暗示著一種持續的、不斷深入的探索。我希望它能夠不僅僅提供一種靜態的文化知識,更能激發我持續學習和探索的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