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剋翹著的《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誌》是一部史 誌性質的專著,對秦漢至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與南亞 文化交流的史實作瞭分門彆類的記述,涉及宗教哲學 、文學、藝術、民俗的交流,也兼顧瞭物産和科技的 交流,歸納瞭各個曆史時期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的特 點。雖然兼及南亞諸國,但重點在於中國與印度的文 化交流概貌。行文簡明,具有工具書價值。
自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南亞諸國及曆史文化概述
第一節 南亞的名義與主要**
第二節 南亞的曆史與文化
第三節 有關問題的說明
第二章 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簡史
第一節 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的曆史分期與特點
第二節 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的曆史沿革
第三章 中國與南亞的物質文明交流
第一節 南亞傳入中國的物産
第二節 中國傳入南亞的物産
第三節 近代以來中國與南亞的貿易
第四章 中國與南亞的科技交流(上)
第一節 天文曆算
第二節 化學醫藥
第三節 工農業技術
第四節 現代科技交流
第五章 中國與南亞的科技交流(下)
第一節 語言學
第二節 翻譯學
第三節 中國的南亞學與南亞的中國學
第六章 中國與南亞的宗教哲學交流
第一節 佛教的傳入及其影響
第二節 中國道教在南亞
第三節 近現代的交流
第七章 中國與南亞的文學交流(上)
第一節 印度佛教文學的傳入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誌怪書
第三節 唐宋傳奇與誌怪
第四節 元明清時代的小說和寓言
第八章 中國與南亞的文學交流(下)
第一節 佛教與中國詩歌
第二節 佛教與中國詩論
第三節 近現代中國與南亞的文學交流
第四節 泰戈爾與中國
第五節 魯迅在南亞
第九章 中國與南亞的藝術交流(上)
第一節 建築
第二節 雕塑
第三節 繪畫
第四節 近現代中國與南亞的美術交流
第十章 中國與南亞的藝術交流(下)
第一節 樂舞
第二節 戲劇
第三節 電影電視
第十一章 中國與南亞的民俗文化交流
第一節 中國史籍關於南亞民俗的記載
第二節 民間信俗
第三節 歲時節日
第四節 人生禮儀
第五節 飲食遊藝
第六節 雜技體育
主要參考書目
外國人名譯名索引
後記
從人類學和民俗學的視角來看,文化交流往往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探索讓我頗感振奮。我一直對不同文化中相似的節慶習俗、宗教儀式、以及飲食習慣背後的深層聯係感到好奇。例如,南亞地區的婚禮儀式有哪些元素與中國傳統婚禮有所共通?節日慶典中,是否存在著共同的象徵意義和祈福方式?飲食方麵,香料的使用,食材的搭配,烹飪的技藝,這些細節的交流,是如何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書中對於這些微觀層麵的文化滲透的梳理,定能讓我感受到文化交流的生動與真實,理解人類在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相似性與共通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樸素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封麵上“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誌”幾個字,就如同開啓瞭一扇通往古老東方與神秘南亞的窗戶。我一直對印度洋沿岸的文明史充滿好奇,尤其對中國與南亞之間跨越韆年的聯係深感著迷。從佛教的東傳,到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再到香料、絲綢、瓷器的交換,這些故事在我的腦海中描繪齣一幅幅壯麗的畫捲。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探索這些文化交融契機的絕佳機會。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佛教如何在傳播過程中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閤,孕育齣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宗派,以及由此帶來的哲學、藝術、建築等方麵的深刻影響。同時,對於海上絲綢之路,我想瞭解更多關於航綫、商貿物品、以及沿途港口城市的變遷,它們是如何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節點。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紮實的史料考證,輔以生動的敘述,帶領我穿越時空,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文化交流史。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在政治和經濟維度上對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的探討,有著濃厚的興趣。曆史上的政治聯姻、朝貢體係、以及區域性的閤作與衝突,都深刻地影響著文化傳播的走嚮和深度。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不同時期,中國與南亞地區在政治上的互動,例如唐朝與吐蕃、南詔等政權的交往,以及這些政治關係如何為文化交流提供瞭平颱或帶來瞭阻礙。經濟方麵,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商貿活動的興盛,不僅帶來瞭物質的交換,更促進瞭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融閤。書中對這些經濟因素如何驅動文化交流的分析,能讓我更全麵地理解這段曆史,認識到文化交流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深深植根於具體的曆史和社會實踐之中。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即被其中對南亞曆史的宏大敘事所吸引。作者的筆觸雄渾,仿佛帶著讀者親臨瞭古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感受瞭吠陀時代的哲學思辨,見證瞭孔雀王朝的輝煌。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南亞社會結構的變遷、政治格局的演替,以及經濟活動的脈絡都有著細緻的描繪。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南亞次大陸不同區域文化特點的論述,比如北印度和南印度的語言、宗教、藝術風格上的差異與聯係,以及它們如何與中國文化發生互動。曆史的洪流中,總有一些人物、事件如珍珠般閃耀,我期待書中能齣現那些在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個體,他們的智慧與膽識,他們的探索與發現,是如何促進瞭文明的碰撞與融閤。對於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忽略的細節,作者的挖掘和梳理,無疑會為我們展現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南亞。
評分作為一名對語言學和文學感興趣的讀者,我對書中關於南亞文學與中國文學相互影響的部分抱有極大的期待。我深知印度文學,尤其是梵文文學,對整個亞洲文學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從《摩訶婆羅多》到《羅摩衍那》,這些史詩的智慧與哲思,是如何通過翻譯和改編,滲透進中國文人的創作之中?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具體作品的分析,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的創作是否受到南亞神話的影響,又或者唐代詩人如何從南亞古典文學中汲取靈感,創作齣具有異域風情的詩篇。此外,語言的交流更是文化傳播的基石,我想瞭解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在語言上的接觸,例如是否存在相互藉鑒的詞匯,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突破,以及這些語言的交流如何反哺瞭文學的繁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