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克翘著的《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是一部史 志性质的专著,对秦汉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与南亚 文化交流的史实作了分门别类的记述,涉及宗教哲学 、文学、艺术、民俗的交流,也兼顾了物产和科技的 交流,归纳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的特 点。虽然兼及南亚诸国,但重点在于中国与印度的文 化交流概貌。行文简明,具有工具书价值。
自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南亚诸国及历史文化概述
第一节 南亚的名义与主要**
第二节 南亚的历史与文化
第三节 有关问题的说明
第二章 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简史
第一节 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的历史分期与特点
第二节 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中国与南亚的物质文明交流
第一节 南亚传入中国的物产
第二节 中国传入南亚的物产
第三节 近代以来中国与南亚的贸易
第四章 中国与南亚的科技交流(上)
第一节 天文历算
第二节 化学医药
第三节 工农业技术
第四节 现代科技交流
第五章 中国与南亚的科技交流(下)
第一节 语言学
第二节 翻译学
第三节 中国的南亚学与南亚的中国学
第六章 中国与南亚的宗教哲学交流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道教在南亚
第三节 近现代的交流
第七章 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交流(上)
第一节 印度佛教文学的传入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书
第三节 唐宋传奇与志怪
第四节 元明清时代的小说和寓言
第八章 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交流(下)
第一节 佛教与中国诗歌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诗论
第三节 近现代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交流
第四节 泰戈尔与中国
第五节 鲁迅在南亚
第九章 中国与南亚的艺术交流(上)
第一节 建筑
第二节 雕塑
第三节 绘画
第四节 近现代中国与南亚的美术交流
第十章 中国与南亚的艺术交流(下)
第一节 乐舞
第二节 戏剧
第三节 电影电视
第十一章 中国与南亚的民俗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中国史籍关于南亚民俗的记载
第二节 民间信俗
第三节 岁时节日
第四节 人生礼仪
第五节 饮食游艺
第六节 杂技体育
主要参考书目
外国人名译名索引
后记
作为一名对语言学和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我对书中关于南亚文学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的部分抱有极大的期待。我深知印度文学,尤其是梵文文学,对整个亚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摩诃婆罗多》到《罗摩衍那》,这些史诗的智慧与哲思,是如何通过翻译和改编,渗透进中国文人的创作之中?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创作是否受到南亚神话的影响,又或者唐代诗人如何从南亚古典文学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异域风情的诗篇。此外,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传播的基石,我想了解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在语言上的接触,例如是否存在相互借鉴的词汇,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突破,以及这些语言的交流如何反哺了文学的繁荣。
评分从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来看,文化交流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探索让我颇感振奋。我一直对不同文化中相似的节庆习俗、宗教仪式、以及饮食习惯背后的深层联系感到好奇。例如,南亚地区的婚礼仪式有哪些元素与中国传统婚礼有所共通?节日庆典中,是否存在着共同的象征意义和祈福方式?饮食方面,香料的使用,食材的搭配,烹饪的技艺,这些细节的交流,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书中对于这些微观层面的文化渗透的梳理,定能让我感受到文化交流的生动与真实,理解人类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相似性与共通性。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即被其中对南亚历史的宏大叙事所吸引。作者的笔触雄浑,仿佛带着读者亲临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感受了吠陀时代的哲学思辨,见证了孔雀王朝的辉煌。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南亚社会结构的变迁、政治格局的演替,以及经济活动的脉络都有着细致的描绘。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南亚次大陆不同区域文化特点的论述,比如北印度和南印度的语言、宗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与联系,以及它们如何与中国文化发生互动。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人物、事件如珍珠般闪耀,我期待书中能出现那些在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个体,他们的智慧与胆识,他们的探索与发现,是如何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对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的细节,作者的挖掘和梳理,无疑会为我们展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南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素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封面上“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几个字,就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东方与神秘南亚的窗户。我一直对印度洋沿岸的文明史充满好奇,尤其对中国与南亚之间跨越千年的联系深感着迷。从佛教的东传,到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再到香料、丝绸、瓷器的交换,这些故事在我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些文化交融契机的绝佳机会。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佛教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以及由此带来的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同时,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我想了解更多关于航线、商贸物品、以及沿途港口城市的变迁,它们是如何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扎实的史料考证,辅以生动的叙述,带领我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文化交流史。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在政治和经济维度上对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的探讨,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上的政治联姻、朝贡体系、以及区域性的合作与冲突,都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传播的走向和深度。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时期,中国与南亚地区在政治上的互动,例如唐朝与吐蕃、南诏等政权的交往,以及这些政治关系如何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或带来了阻碍。经济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商贸活动的兴盛,不仅带来了物质的交换,更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融合。书中对这些经济因素如何驱动文化交流的分析,能让我更全面地理解这段历史,认识到文化交流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实践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