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老伍拾光寫生 鵲問人蹤 從粉坊琉璃街到如意鬍同5號
定價:49.00元
作者:老伍
齣版社: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467238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城逝去誰追念, 是光陰可撿拾。
內容提要
本書以老北京風物寫生畫為主體,圖文結閤展現北京之美。本書的調性定位於“懷舊”,充滿感彩,所繪場景有近一半已然變化甚至消逝,更引人思考。所以本書的文字內容以“寫生誌”概念,為每一幅作品建一個索引,詳細寫明每一寫生場景的位置,過往曆史要點,變遷情況,匯集起來,猶如一本民間風物誌,具紀錄意義。配手繪地圖標明位置。
目錄
Ⅰ 序一 既然是美的,總會被有心人發現
Ⅲ 序二 生命中 真誠的歲月
001 逝 | 粉坊琉璃街
003 粉坊琉璃街 |拆字滿巷
006 老街,老街坊
012 粉坊琉璃街 |三元理發攤
014 粉坊琉璃街 |“為善 樂”老門
016 潘傢鬍同 |蠻子門
020 潘傢鬍同 |“恩承鳳闕”門聯
022 賈傢鬍同 |西洋門樓
026 賈傢鬍同 |西洋門樓兒殘基
030 北大吉巷 |“子孫賢族將大”門聯
034 北大吉巷 |被拆毀的宅院
038 北大吉巷 | 7 號院門聯
041 北大吉巷 |祥雲門墩
045 北大吉巷 |一扇記述特殊年代的老如意門
046 北大吉巷 |李萬春先生故居
050 鵲問人蹤 053 鞦 | 巷
055 西四北頭條 | 國慶日
060 米市鬍同 | 二百餘年前的“便宜坊”磚樓
065 校場口鬍同 |44 號還有幾間小店鋪
066 魏染鬍同 | 京報館舊址
068 西琉璃廠 | 古文化街
073 大柵欄西街 | 觀音寺正殿重現
075 羅傢井鬍同 | 鬍同深處的“永增厚”
078 西打磨廠街 | 深鞦京城的打磨廠街
088 南文昌鬍同 | 正午時分
091 南鑼鼓巷 |“萬慶”當鋪的老店門
092 地安門外大街 | 古都報時中心
098 鈴鐺鬍同 | 鬍同鈴聲
100 老北京的根兒107 憶 | 如意鬍同 5 號
109 協和專傢彆墅前的想念
112 如意鬍同 5 號
124 獻給母親的白玉蘭
126 父親讓我學打草
128 母親教會我剪汽車
130後的黃昏
136 紫禁城雨花閣
141 兒時 愛攀爬的太廟鬆
143 逝去的公理會塔尖
148 雪中的黃米巷
152 臨時工
156 送給女兒的國子監寫生
159 鬍同裏的國學
162 藉錢
167 後記一 | 放下懷舊又如何
172 後記二 | 跟朋友們聊天
作者介紹
老伍(伍佩銜),1942年生於北京皇城根,愛北京、畫北京的人。60歲退休前是:重型機床裝配鉗工、廣告專業攝影師、企業形象設計師。1954年接受畫傢張平良、楊先讓兩位教授,做人作畫理念:“用真善美的心,繪真善美的畫”。自2005年起,重拾畫筆,曆經十餘年,遊走於京城街巷、皇傢園林,用 普通的簽字筆,堅持實地實景寫生作畫。
文摘
序言
讀到《老伍拾光寫生 鵲問人蹤 從粉坊琉璃街到如意鬍同5號》這本書,仿佛被拉進瞭一個時光隧道,裏麵充盈著溫潤的京味兒,和一種洗盡鉛華後的從容。書頁翻動間,我仿佛看到瞭老北京那些古老鬍同裏的生活百態,不僅僅是建築的描繪,更是對其中人情世故的細膩捕捉。作者的筆觸,沒有那種刻意的煽情,也沒有故作深沉的哲學思辨,而是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友,娓娓道來那些陳年往事。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街頭巷尾尋常百姓的片段,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被賦予瞭生命力,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又常常在某個瞬間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種不動聲色的敘述,反而比那些聲嘶力竭的呐喊更有力量,更能直擊人心。仿佛我就是那個在鬍同裏穿梭的孩子,感受著陽光灑在青石闆路上的溫度,聽著鄰裏之間的傢長裏短,聞著空氣中彌漫的煙火氣。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讀故事,不如說是在體驗一種生活,一種已經被時間衝刷,卻依然頑強保留在記憶深處的,溫厚而純粹的生活。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一開始是被書名所吸引。《老伍拾光寫生 鵲問人蹤 從粉坊琉璃街到如意鬍同5號》這個名字,就帶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韻味,仿佛藏著一個等待被揭開的故事。然而,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甚至到瞭廢寢忘食的地步的,是作者那種獨特的敘事視角和語言風格。他像一個遊俠,在老北京的街巷裏自由穿梭,沒有固定的路綫,卻總能在不經意間遇到令我驚喜的人和事。書中的人物,沒有臉譜化的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無奈與堅持。作者並沒有去評判他們,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他們呈現在我麵前。我看到瞭那個年代的淳樸,看到瞭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聯係,也看到瞭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描繪這些的同時,並沒有迴避曆史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他隻是靜靜地講述,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這種不動聲色的力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過去的記錄,更是一本關於人性的深刻洞察。
評分閱讀《老伍拾光寫生 鵲問人蹤 從粉坊琉璃街到如意鬍同5號》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的靈魂對話。他沒有給我灌輸任何觀點,也沒有試圖說服我什麼,而是邀請我一同走進他所描繪的世界,去感受,去思考。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扇窗戶,透過它,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的北京,一個充滿市井氣息,又有著深厚底蘊的北京。我看到瞭老一代人的智慧與堅韌,看到瞭他們在艱難歲月中,如何用樂觀的態度麵對生活。書中對人際關係的描繪,也格外令人動容,那種純粹的情感,那種鄰裏之間的互助,在如今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作者的文字,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它讓我暫時忘卻瞭現實的煩惱,沉浸在那份寜靜與溫情之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有瞭更深的感悟。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體會的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種不同於速食文化的閱讀體驗。它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它擁有的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慢”的藝術。就像書名中的“拾光”二字,作者用一種拾貝的方式,將那些被遺忘在時間角落裏的碎片,一塊塊地撿拾起來,然後用一種極其審慎和充滿愛意的方式,將它們重新組閤。我常常在一頁讀完後,會停下來,迴味那其中某個細節,某個場景。作者對於細節的描繪,簡直是入木三分。比如對一個老物件的質感、一個老建築的斑駁,抑或是某個老人眼神中的故事,都寫得淋灕盡緻,仿佛親眼所見。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當下的生活,是不是因為太匆忙,而忽略瞭太多美好的事物?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被現代生活所裹挾,而逐漸模糊的過去。它不是懷舊,更不是感傷,而是一種對過往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一種對生命本真的探尋。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蘊藏著最動人的詩意。
評分這本《老伍拾光寫生 鵲問人蹤 從粉坊琉璃街到如意鬍同5號》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閱讀上的“安靜”。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本讓我願意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書,實屬不易。作者的筆觸,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卻能將那些平凡的日常,寫得如同藝術品一般。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描繪,它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承載瞭無數故事和情感的活著的有機體。從粉坊琉璃街到如意鬍同5號,這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標記,更是時間流淌的印記,是無數人生軌跡交匯的節點。作者就像一個耐心的考古學傢,一層層地揭開城市的記憶,讓我看到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聽到那些被遺忘的聲音。讀這本書,就像走進一個溫暖的畫室,作者用文字作畫,描繪齣那個時代的色彩,那個時代的溫度,以及那個時代的人們臉上,所特有的那種溫和而堅韌的錶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