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伍拾光写生 鹊问人踪 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
定价:49.00元
作者:老伍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46723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城逝去谁追念, 是光阴可捡拾。
内容提要
本书以老北京风物写生画为主体,图文结合展现北京之美。本书的调性定位于“怀旧”,充满感彩,所绘场景有近一半已然变化甚至消逝,更引人思考。所以本书的文字内容以“写生志”概念,为每一幅作品建一个索引,详细写明每一写生场景的位置,过往历史要点,变迁情况,汇集起来,犹如一本民间风物志,具纪录意义。配手绘地图标明位置。
目录
Ⅰ 序一 既然是美的,总会被有心人发现
Ⅲ 序二 生命中 真诚的岁月
001 逝 | 粉坊琉璃街
003 粉坊琉璃街 |拆字满巷
006 老街,老街坊
012 粉坊琉璃街 |三元理发摊
014 粉坊琉璃街 |“为善 乐”老门
016 潘家胡同 |蛮子门
020 潘家胡同 |“恩承凤阙”门联
022 贾家胡同 |西洋门楼
026 贾家胡同 |西洋门楼儿残基
030 北大吉巷 |“子孙贤族将大”门联
034 北大吉巷 |被拆毁的宅院
038 北大吉巷 | 7 号院门联
041 北大吉巷 |祥云门墩
045 北大吉巷 |一扇记述特殊年代的老如意门
046 北大吉巷 |李万春先生故居
050 鹊问人踪 053 秋 | 巷
055 西四北头条 | 国庆日
060 米市胡同 | 二百余年前的“便宜坊”砖楼
065 校场口胡同 |44 号还有几间小店铺
066 魏染胡同 | 京报馆旧址
068 西琉璃厂 | 古文化街
073 大栅栏西街 | 观音寺正殿重现
075 罗家井胡同 | 胡同深处的“永增厚”
078 西打磨厂街 | 深秋京城的打磨厂街
088 南文昌胡同 | 正午时分
091 南锣鼓巷 |“万庆”当铺的老店门
092 地安门外大街 | 古都报时中心
098 铃铛胡同 | 胡同铃声
100 老北京的根儿107 忆 | 如意胡同 5 号
109 协和专家别墅前的想念
112 如意胡同 5 号
124 献给母亲的白玉兰
126 父亲让我学打草
128 母亲教会我剪汽车
130后的黄昏
136 紫禁城雨花阁
141 儿时 爱攀爬的太庙松
143 逝去的公理会塔尖
148 雪中的黄米巷
152 临时工
156 送给女儿的国子监写生
159 胡同里的国学
162 借钱
167 后记一 | 放下怀旧又如何
172 后记二 | 跟朋友们聊天
作者介绍
老伍(伍佩衔),1942年生于北京皇城根,爱北京、画北京的人。60岁退休前是:重型机床装配钳工、广告专业摄影师、企业形象设计师。1954年接受画家张平良、杨先让两位教授,做人作画理念:“用真善美的心,绘真善美的画”。自2005年起,重拾画笔,历经十余年,游走于京城街巷、皇家园林,用 普通的签字笔,坚持实地实景写生作画。
文摘
序言
这本《老伍拾光写生 鹊问人踪 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阅读上的“安静”。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找到这样一本让我愿意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的書,实属不易。作者的笔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将那些平凡的日常,写得如同艺术品一般。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描绘,它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和情感的活着的有机体。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记,更是时间流淌的印记,是无数人生轨迹交汇的节点。作者就像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一层层地揭开城市的记忆,让我看到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听到那些被遗忘的声音。读这本书,就像走进一个温暖的画室,作者用文字作画,描绘出那个时代的色彩,那个时代的温度,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脸上,所特有的那种温和而坚韧的表情。
评分读到《老伍拾光写生 鹊问人踪 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这本书,仿佛被拉进了一个时光隧道,里面充盈着温润的京味儿,和一种洗尽铅华后的从容。书页翻动间,我仿佛看到了老北京那些古老胡同里的生活百态,不仅仅是建筑的描绘,更是对其中人情世故的细腻捕捉。作者的笔触,没有那种刻意的煽情,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哲学思辨,而是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友,娓娓道来那些陈年往事。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街头巷尾寻常百姓的片段,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被赋予了生命力,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常常在某个瞬间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反而比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更有力量,更能直击人心。仿佛我就是那个在胡同里穿梭的孩子,感受着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的温度,听着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闻着空气中弥漫的烟火气。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读故事,不如说是在体验一种生活,一种已经被时间冲刷,却依然顽强保留在记忆深处的,温厚而纯粹的生活。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一开始是被书名所吸引。《老伍拾光写生 鹊问人踪 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味,仿佛藏着一个等待被揭开的故事。然而,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的,是作者那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语言风格。他像一个游侠,在老北京的街巷里自由穿梭,没有固定的路线,却总能在不经意间遇到令我惊喜的人和事。书中的人物,没有脸谱化的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无奈与坚持。作者并没有去评判他们,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他们呈现在我面前。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淳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也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描绘这些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他只是静静地讲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过去的记录,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速食文化的阅读体验。它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拥有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慢”的艺术。就像书名中的“拾光”二字,作者用一种拾贝的方式,将那些被遗忘在时间角落里的碎片,一块块地捡拾起来,然后用一种极其审慎和充满爱意的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我常常在一页读完后,会停下来,回味那其中某个细节,某个场景。作者对于细节的描绘,简直是入木三分。比如对一个老物件的质感、一个老建筑的斑驳,抑或是某个老人眼神中的故事,都写得淋漓尽致,仿佛亲眼所见。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当下的生活,是不是因为太匆忙,而忽略了太多美好的事物?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被现代生活所裹挟,而逐渐模糊的过去。它不是怀旧,更不是感伤,而是一种对过往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一种对生命本真的探寻。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蕴藏着最动人的诗意。
评分阅读《老伍拾光写生 鹊问人踪 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灵魂对话。他没有给我灌输任何观点,也没有试图说服我什么,而是邀请我一同走进他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去思考。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北京,一个充满市井气息,又有着深厚底蕴的北京。我看到了老一代人的智慧与坚韧,看到了他们在艰难岁月中,如何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书中对人际关系的描绘,也格外令人动容,那种纯粹的情感,那种邻里之间的互助,在如今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它让我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沉浸在那份宁静与温情之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感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体会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