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全解
定价:45.00元
售价:28.8元,便宜16.2元,折扣64
作者:韩非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13561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成为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致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干辆战车的诸侯国,就 要敬业守信、节约财力而又爱护人才,按照农时来役 使劳力。”经典解读 孔子在本章中论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施政 方针。在这段话中,孔子向统治者提出了三条治理国 家的方法,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 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体恤官员,爱护人才; 役使百姓不可妄为,应注意不误农时等。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到了一个做事的态度,那就是 “敬”。“敬事”不仅仅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方法, 完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可缺了这两个字。没有“ 敬”,糊里糊涂地做事,就会越做越乱;没有“敬” 时刻想着敷衍了事,就不可能将事情做得完美无缺; 没有“敬”,就不会发现影响事物的深层因素,就不 会有任何创新和提高。所以,人们常说“用心做事才 能把事情做好”。哲理引申 一位学画的青年刚刚从学校毕业,因为学校并不 是很出名,他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来到了城市 中,开始在街边卖画为生,他沿着城市的街道画街景 、为往来的行人画肖像。开始生意还好,可是后来找 他来画画的人,越来越少。一次,他和一位卖油炸豆 片的老人相邻摆摊。他发现街上卖油炸食品的人很多 ,可唯有自己旁边的老人生意特别好。他仔细观察了 一会儿,老人和别人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于是在清闲时,他向老人请教:“大爷,我看您做的 豆片和别人也没啥不同啊,为何生意这么好呢” 老人笑着说:“因为我和他们做的方法不同。” “没什么不同啊,都是油炸之后撒上辣椒、调料 嘛。” “别人卖豆片是用手,而我卖豆片却是用心的。
” “用心”画家不解地问。
老人看着他迷惑的样子说:“小伙子,看你生意 不好吧,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 画家虚心地向老人求教,老人于是意味深长地说 :“做豆片看似很容易,每个人都能做,其实其中的 学问大着哩!从如何选豆子,如何制成豆片,什么时 间制成的豆片炸出来好吃,调料如何搭配可口, 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地方的人喜欢什么口味都是 需要用心去仔细思量。我做了十几年的豆片才明白这 些道理的一小部分……” 画家听了老人的话恍然大悟:是啊,做什么都需 要用心,小小的豆片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画画呢。
从此以后,画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将画画作为一 种得到金钱而不得不为的手段,在每一次为客人画像 的时候,他都用心琢磨怎么才能画得更像,如何才能 在画纸中完美地表现出客人的神态。他甩心地走遍藏 育娟每个地方,一方面提高包己的画技,一方面寻找 能让人动心的景色。终于,他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城市里有个街头卖画的年轻人, 画得肖像惟妙惟肖。他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在城 市中举办了画展,取得了民众一致的赞扬。
媒体纷纷前来采访这位横空出世的青年画家,当 被询问成功的秘诀时,画家只说了两个字:用心。
孔子说,“敬事而信”,说,“天下难事, 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个人只有从简 单的事情入手,用心去做好每一件细微的事情,考虑 到每一个细微的细节,才能沿着成功的道路不断前行 。
“用心做事”是自我提升的发动机,只有用心才 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才能不断地改正自己 身上的缺点,才能不断地走向完善、完美。“用心做 事”是前进路上的风帆,只有用心才能取得更好的成 绩,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才能得到上级的赏识。“ 用心做事”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只有用心,才能打造 出前人未创造过的精品,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秘 诀,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竞争力。
“用心做事”是一种境界,当你达到了这种境界 ,能力才能与日俱增,作为才能越来越大。“用心做 事”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时刻 不忘追求完美。“用心做事”是一种原则,这是对每 一个力求上进者的要求,没有它,一个人再有能力, 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当我们去接手一项工作时,应该思考一下,是想 将它完成,还是让它圆满。如果你想追求,追求 提高,要记得:用手可以把事做完,用心才能将事做 好!
……
序言
这本《论语全解 韩非》实在是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倒不是说内容晦涩难懂,而是它将两本风格迥异的古籍并置一处,着实考验读者的适应能力。孔子的温润平和,阐述着仁义礼智信的为人之本,读起来如沐春风,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理想社会的构建和对个体修养的强调,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地。然而,紧接着翻开韩非子的部分,那股子冷峻、务实、甚至是有些铁血的法家思想便扑面而来。“以法为教”、“赏罚分明”的论调,与《论语》中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教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时常在想,作者这样安排,究竟是想引导我们体悟“儒法互补”的深层智慧,还是仅仅为了展示中国古代思想的巨大光谱?阅读体验上,这种强烈的“跳跃感”是无法避免的,仿佛一个人在温文尔雅地谈论道德情操后,立刻换上了严苛的官僚面孔,要求绝对的服从和效率。虽然两者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在同一本书里快速切换心境,对我这个习惯于沉浸式阅读的读者来说,确实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重新校准自己的认知框架。这更像是一本思想的“双人对决”记录,而非一个和谐统一的哲学体系阐述。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适应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坦白说,初读韩非的部分时,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警惕感去阅读的。韩非子的文字,犀利得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直指人性的幽暗面和权力的运作机制。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君主如何驾驭臣民,权力如何被精确地设计和控制,那种对人性弱点的洞察,既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承认其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这种对“术”的精妙剖析,与《论语》中对“道”的追求形成了天壤之别。孔子的教诲旨在教人如何成为一个“君子”,一个道德高尚的个体,而韩非的理论则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稳固的“国家机器”。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韩非总能用极其冷酷的逻辑将复杂的人事简化为利益的得失和权力的博弈。但这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读完韩非的章节后,我需要立刻回溯到《论语》中去“净化”一下心情,否则,那种事事都用功利心去衡量的思维惯性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挥之不去。这种双重教育,无疑是极富挑战性的,它要求读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泥泞。
评分这本书的“全解”部分,对于一个希望快速掌握原典精髓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处理像《论语》这种需要细嚼慢咽的文本时。我发现注释的深度和广度似乎并未达到“全解”的标准。例如,对于一些关键的典故或孔门弟子的不同解读,书中的解释往往是点到为止,缺乏更细致的考证和多方观点的引入。当我试图深入探究“仁”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内涵变化时,会感到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略显单薄。韩非的部分相对好一些,或许是因为法家思想的逻辑结构更为清晰和直接,注释能更好地跟上其体系的推演。但总体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入门导读,而不是一本供研究者深入挖掘的工具书。我更期待的是那种能把我带入当时的语境,理解先哲们在特定历史节点提出这些思想的必然性,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个现代化的、被简化了的解读版本。这种“浅尝辄止”的讲解,让这本书的价值定位有些模糊不清,它既没有做成深入的学术专著,又没有做到让初学者能够完全无障碍地掌握全部精髓。
评分装帧设计和排版上,这本书的设计透露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实用主义风格,这也许是作者群体为了配合儒法并陈的主题而特意为之,但也确实让整体阅读体验缺乏了一些美感。纸张的质感较为一般,印刷的清晰度尚可,但内文的间距和字体选择,让长时间阅读变得略微吃力。特别是当两种风格迥异的文本交替出现时,如果能通过不同的字体样式或版面设计来加以区分,或许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切换思维模式,但这本采用的统一格式,使得文本的界限变得模糊。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图表或者思维导图来梳理韩非那复杂且环环相扣的权力控制系统,也希望在《论语》的段落旁能有更多的情景插图,来描绘孔子周游列国时的风貌。作为一本承载着中国古典哲学两极的厚重之作,它理应拥有更精致、更能体现其内容深度的外在包装。现在的样子,更像是一套为图书馆或考试复习准备的资料汇编,而非一本能让人爱不释手的“案头清供”。
评分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强迫我进行了一种高强度的思想辩证练习。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了儒家和法家的观点,而是将它们赤裸裸地放在一起,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利弊。在处理社会治理的问题上,我发现自己时常在“德治”与“法治”之间摇摆不定。当面对社会道德滑坡的新闻时,韩非的冷酷逻辑似乎提供了最快的解决方案;但当看到个人权利受到不公对待时,孔子的“恕道”和“仁爱”又成了唯一的慰藉。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提供了最终的答案,而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张力场。它让我认识到,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体系,都必然是这两种力量拉锯的结果,缺一不可。我不会把它当作一本可以快速吸收营养的读物,而更像是一副“思想的哑铃”,需要我不断地用另一端去对抗另一端的重量,才能真正感受到思维的肌肉在增长。这是一种累人但极其有益的阅读体验,它打破了以往我阅读单一学派经典时那种过于顺畅、缺乏批判性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