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宗教與曆史(第九輯)
定價:79.00元
作者:陶飛亞 郭紅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585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宗教與曆史(第九輯)》集中於明清以來基督宗教的漢語文獻研究。本輯收錄的文章來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漢語文獻與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從史學、哲學、文學、區域傳播等諸多角度對各種類型的漢語基督教文獻進行瞭整理與分析,並介紹瞭歐洲漢學傢對現代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探討。本輯意在通過不同層麵與視域的討論,凸顯基督宗教漢語文獻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目錄
《聖朝破邪集》的文獻及思想史意義【王喜亮】
清中葉甘肅地區天主教傳播
——以麥傳世與《默想神工略說》為例【郭 婷 〔英〕瀋艾娣】
華籍神父與晚清天主教神學本地化
——以黃伯祿《聖教理證》改稿為中心的探討【李 強】
慕維廉漢語宗教福音類著述研究【郭 紅 賈鳳英】
《教務雜誌》中的近代佛耶關係【楊雄威 武文匯】
基督教傳教士梅益盛在中國穆斯林中的文字傳教活動【劉欽花】
文字創製與群體認同變遷
——基督教的本土適應與景頗族基督徒的群體認同建構【蔡江帆】
《靈歌》的藝術手法及基督教信仰內涵初探【徐淑萍】
新中國成立初期《田傢》停刊風波的曆史考察【陳 鈴】
韓國現存漢語基督教文獻狀況概述【舒 健 管榮偉】
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收藏的中文基督教文獻探析【喬洋敏】
對中國三本《》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論著的評論
【〔斯洛伐剋〕馬立安·高利剋 著 尹 捷 譯 劉 燕 校】
Abstracts
《宗教與曆史》約稿啓事
編後記
作者介紹
陶飛亞,男,1951年9月生,山東益都人。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曆史係中國史學科帶頭人,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學術總監、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曆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宗教學會副會長等學術。山東大學曆史學學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山東大學曆史係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曆史係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執行院長,上海大學博物館(籌)館長。多年從事中國現代史、基督教與中西文化、義和團運動及西方在華傳教運動與中國社會等領域的研究,先後在美國紐約大學市立學院、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曆史文化研究所、颱灣大學等校擔任過訪問學者。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說,我關注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作者的學術聲譽。他們兩位在各自的領域內深耕多年,積纍瞭紮實的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基礎。因此,當我翻到關於某些邊緣群體或被主流曆史敘事忽略的角落的探討時,立刻就能感受到那股紮根於一手的、未經過度解讀的材料的生命力。書中對一些傳統觀點提齣瞭犀利的質疑,並且提供瞭大量令人信服的新證據或新的解讀路徑。這種挑戰權威、勇於創新的學術勇氣,是真正推動學科發展所必需的精神內核。對於希望站在當代學術前沿的同行或學生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地圖”和“工具箱”。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其字麵上的知識傳遞功能。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理解曆史的既有思維定勢。在跟隨作者的論證路徑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曆史必然性”或“文化連續性”等概念的簡單化理解。它教導我們,真正的曆史往往是充滿瞭偶然性、多重解釋和權力角逐的復雜場域。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忍不住閤上書本,沉浸在對現實世界的聯想中——原來我們今天所麵對的許多社會結構和文化睏境,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如此深遠而精妙的曆史互動之中。這是一次思想上的深度“洗禮”,而非簡單的信息獲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藍色調,搭配著燙金的書名,顯得既莊重又不失現代感。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且略帶紋理,翻閱時有一種踏實的手感。我尤其欣賞的是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疏朗有緻,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編輯在版式設計上顯然是花瞭不少心思,目錄清晰明瞭,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這本書的整體製作水平,體現瞭齣版社對學術著作應有的尊重與用心,讓人從接觸的第一刻起就對內容抱持著更高的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和文化象徵。
評分我最近在研究某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結構變遷,原本以為手頭的資料已經足夠全麵,但接觸到這本著作後,纔發現自己知識體係中的空白點有多麼巨大。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得如同精密的鍾錶齒輪,每一個論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章節緊密咬閤,形成瞭一個宏大而又細緻的分析框架。他們似乎對原始史料有著近乎苛刻的辨識能力,引用和注釋的詳盡程度令人嘆服,幾乎可以構建起一條清晰的學術溯源路徑。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某個關鍵概念的定義和引申含義,這並非因為文字晦澀難懂,而是因為其思想的深度需要時間去消化吸收。這無疑是一部能夠引發深刻反思、推動學術進步的嚴肅作品。
評分與一些行文風格偏嚮學術教條的作品不同,這本書的文字敘述中融入瞭一種近乎文學性的錶達張力。作者在闡釋復雜的曆史現象時,擅定用生動的比喻和恰到好處的敘事節奏來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比如,在描述某個重大曆史轉摺點的社會心理波動時,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讓我仿佛能“看”到當時人們焦慮與希望交織的神情。這種將冰冷的史實與鮮活的人性相結閤的能力,使得閱讀過程既有智力上的挑戰,又充滿瞭情感上的共鳴。它成功地打破瞭嚴肅論著與大眾可讀性之間的壁壘,讓那些原本覺得曆史研究枯燥乏味的讀者也能從中找到樂趣和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