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史記譯注
定價:54.00元
作者: 司馬遷,紀丹陽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555
字數:
頁碼:36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部紀傳體通史
◎開創中國傳記文學先河
◎照耀曆史長河的不落星辰,矗立文化之林的巍峨大山
內容提要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瞭我國三韆年左右的曆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錶十篇,書八篇,世傢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齣,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錶》《日者列傳》《三王世傢》《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目錄
前言
五帝本紀
殷本紀
宋微子世傢
越王句踐世傢
陳涉世傢
管晏列傳
商君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淮陰侯列傳
貨殖列傳
作者介紹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的史學傢、文學傢、思想傢。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曆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識創作瞭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瞭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文摘
序言
從版本學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處理也極其到位。看得齣來,編纂者在底本的選擇和校勘上是下瞭大功夫的,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異都被細緻地處理和說明,這對於我們這些追求準確性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經典文獻的流傳過程中,難免會齣現訛誤和脫節,但通過嚴謹的學術對比,這套書呈現齣的是一個盡可能接近原貌的版本。閱讀過程中,那種踏實感是其他未經精校的版本無法給予的。它讓我確信,我正在接觸的是經過代代學人打磨、最終沉澱下來的可靠文本,這對於認真對待曆史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保證。
評分這套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對中國傳統士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它記錄的不僅僅是朝代的興衰,更是儒傢思想如何在權力結構中掙紮、變形與堅守的過程。我常常被那些被青史留名的“名士”們那種寜摺不彎的氣節所震撼,即便麵對屠刀,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道義。與之相對的,也有那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權謀傢,他們的狡詐和智慧同樣令人不寒而栗。通過這些鮮活的敘事,我得以窺見古代知識分子在道德與現實之間的艱難抉擇,這種對“義”與“利”的深刻剖析,在今天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現實意義,讓人在浮躁的社會中,重新審視自己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刻感受,是一種時間維度的拉伸感。每一次打開閱讀,我都感覺自己被拽入瞭一個宏大敘事之中,那些帝王的更迭、士人的興衰、戰爭的殘酷與勝利的榮耀,仿佛就在眼前上演。它不是那種綫性的、被簡化瞭的故事,而是充滿瞭復雜的人性掙紮和曆史的偶然性。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司馬遷當年記錄這些事件時的心情,他作為一個史官,如何在權力巔峰與底層掙紮之間,保持住那種近乎冷酷的客觀與深沉的悲憫。這種閱讀體驗,遠超齣瞭單純獲取知識的範疇,它更像是在進行一次與古人智慧的深度精神交流,讓人對“成敗論英雄”的世俗眼光産生深刻的反思。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深得我心,那種厚重而又不失雅緻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讓人對裏麵的內容充滿敬畏。初翻開時,那種泛著淡淡墨香的紙張觸感,簡直是穿越時空與古代文人對話的儀式感。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上的考究,字體的大小、行距的疏密,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麵對浩如煙海的史料和注釋,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壓迫感。每次讀纍瞭,我都會閤上書,摩挲著封麵上的燙金字樣,感受著這本“大部頭”所承載的文化重量。可以說,光是擺在書架上,它就是一件藝術品,彰顯著主人對曆史和文字的尊重。這絕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材料可以比擬的,它需要你靜下心來,用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的翻閱,都像是在撫摸一件流傳韆年的古董,那種精神享受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工作簡直是史詩級的,看得我汗顔。對於我這種曆史功底不算深厚的業餘愛好者來說,能夠流暢地理解那些晦澀的文言文,全靠背後那些細緻入微的考據和解釋。很多關鍵的曆史事件、人物的復雜背景,如果脫離瞭注釋,我可能隻能理解個大概,但有瞭這些學者的心血結晶,那些埋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纔得以重見天日。我尤其注意到一些地理名詞和官職變動的標注,精確到令人發指,這錶明譯注者在文獻比對上下瞭多少苦功。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翻譯”,更在於“闡釋”和“還原”,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立體、豐滿、充滿血肉的曆史圖景,而不是教科書上乾巴巴的幾個名詞解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