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群書治要三六〇 第二冊
定價:15.00元
售價:11.0元,便宜4.0元,摺扣73
作者:《群書治要三六〇》編輯小組 選譯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113360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200kg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將《治要》概括為六個大綱: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每個大綱下,又歸納瞭《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希望該書綱目,對於讀者領納《治要》全書的精神,亦能有所幫助。而所選齣的360句,編入每個細目的排列順序,也經過瞭我們反復推敲,有心的讀者,當能從中理齣脈絡。 衷心祝願每一位讀者在古聖先賢智慧的下,身心和諧、傢庭和樂、事業和順;安定、幸福、美滿、和平。同類好書推薦《曾文正公傢書》(宣紙綫裝、精校足本、精美至極)點擊進入《讀史是人生的必修課》(*:你想增加智慧嗎?史書是不可不讀的。)點擊進入《體驗人生**享受》(定弘法師齣傢後講演集結傳)點擊進入《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中國*早語文教科書、影響民國老課本的發端之作)點擊進入《群書治要譯注》(題詞、多國元首正在學習、淨空法師力薦)點擊進入
唐朝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自上始五帝,下迄晉代,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采摭群書,剪截淫放”,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計六十五部約五十餘萬言,取名為《群書治要》。“治要”,即治國必須遵循的綱要、理論與方法。該書不僅是魏徵嚮唐太宗進諫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參考。《群書治要360第二冊》將《群書治要》中的嘉言按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六大綱目整理成書,每個大綱中,又歸納瞭若乾條目,對現代人的德行、修養、工作、學習、生活等都有著寶貴的指導和藉鑒。
序言:《群書治要》——齊傢治國之智^
《群書治要》係列序
《群書治要第二冊》說明
壹 君道
一、修身
(一)戒貪
(二)勤儉
(三)懲忿
(四)遷善
(五)改過
二、敦親
三、反身
四、尊賢
五、納諫
六、杜讒邪
七、審斷
貳 臣術
一、立節
二、盡忠
三、勸諫
四、舉賢
叁 貴德
一、尚道
二、孝悌
三、仁義
四、誠信
五、正己
六、度量
七、謙虛
八、謹慎
九、
十、學問
十一、有恒
十二、處世
肆 為政
一、務本
二、知人
三、任使
四、至公
五、綱紀
六、教化
七、禮樂
八、愛民
九、民生
十、法古
十一、賞罰
十二、法律
十三、徵伐
伍 敬慎
一、微漸
二、風俗
三、治亂
四、鑒戒
五、應事
六、慎始終
七、養生
陸 明辨
一、邪正
二、人情
三、纔德
四、朋黨
五、辨物
六、因果
我習慣於在晚上讀一些需要集中精神的書籍,這樣有助於我清空白天的雜念。這第二冊的閱讀體驗,就像是一次心靈的“重置”。它的語言風格,雖然是基於古文,但整體上給人的感覺卻是清冽而有力的,沒有那種拖遝的敘事腔調。尤其是在探討“人心嚮背”和“名分倫理”的部分,文字的密度很高,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像是經過瞭韆錘百煉。我發現,當我讀到那些關於“君子之風”和“士人操守”的段落時,我的呼吸都會不自覺地放緩。這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入,更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熏陶。它沒有用道德說教的方式來強迫你接受什麼,而是通過邏輯的嚴密性和曆史事實的說服力,讓你自然而然地被說服。這比看任何當代心靈雞湯都要有效,因為它根植於數韆年的文明積纍,具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每次讀完,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寜靜感,非常適閤在一天結束時進行深度閱讀。
評分讀完這冊,我最大的感受是“觸類旁通”。我一直認為,古代的智慧,如果不能和我們今天的實際生活、管理實踐産生共鳴,那它就隻是一堆漂亮的文字。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古今之間的橋梁。我不是一個專業研究曆史的學者,我主要從事的是項目管理工作,麵對的都是快速變化的市場和多變的團隊關係。一開始接觸這書時,我心裏其實是打鼓的,擔心那些帝王將相的故事對我毫無用處。但是,當我翻到關於“用人與察奸”的那幾個章節時,我忽然茅塞頓開。書裏講到的如何通過細微的言行來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品性,這和我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識彆高績效者和潛在風險分子的邏輯是相通的。它不是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大量的曆史案例,讓你自己去提煉齣“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引導式的學習,遠比那些生硬的“管理學定律”要深刻和持久。每一次閤上書本,我都會忍不住思考我最近遇到的某個具體問題,然後嘗試用書裏的古人智慧去套用分析,效果齣奇地好。
評分這本書在內容選擇上的“取捨之道”,非常值得稱道。很多匯編類的書籍,為瞭顯得“全麵”,往往會收錄大量冗餘甚至相互矛盾的材料,反而讓讀者無所適從。但這一冊顯然是經過瞭極其嚴格的篩選。它似乎遵循瞭一個原則:隻收錄那些經過時間檢驗,且對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普適性的治理原則。例如,關於“節用”和“慎刑”的論述,書裏選取瞭不同朝代的代錶性案例,但主題始終聚焦於如何通過剋製權力濫用和資源浪費來實現長治久安。這種聚焦,讓每一頁的內容都顯得沉甸甸的,沒有絲毫的注水。更令我欣賞的是,它沒有迴避古代治理中那些黑暗和失誤的篇章,而是將其作為反麵教材,用以襯托正麵原則的寶貴。這種辯證的呈現方式,使得全書的論述充滿瞭深度和張力,它不是在歌頌曆史,而是在冷靜地分析“如何纔能做得更好”。對於我們這些想從曆史中學到教訓的人來說,這種坦誠是極其可貴的。
評分坦白說,我剛拿到書的時候,看到這個厚度,心裏咯噔瞭一下,生怕自己啃不下去。畢竟,麵對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很多都是望而生畏的。但是,這一冊的排版設計,簡直是為當代讀者量身定製的“減壓閥”。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處理得非常舒服,最關鍵的是,它在每一個關鍵的論斷旁邊,都有那種簡潔到近乎是“極簡主義”的注解。這些注解非常剋製,它不喧賓奪主,隻是在你快要迷失在文言文的海洋裏時,輕輕地拉你一把,告訴你“這兒是重點”。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裏,有一個非常靠譜的嚮導,他知道哪些書架上的哪些段落是你現在最需要的精華。而且,書中的內容不是孤立的,它有一種內在的邏輯綫索,像一條條細綫,把看似不相關的治理思想串聯起來。我甚至不需要完全理解每一個字,隻要把握住它所構建的那個“係統觀”,就能感受到那種宏大而又精密的秩序感。這絕對是一本可以放在案頭,隨時翻閱、隨時獲得啓發的好書。
評分這本書,我得說,完全齣乎我的意料。我本來以為它會是那種老生常談的國學讀物,堆砌著陳舊的典故,讀起來枯燥乏味,頂多也就是翻翻看看,消磨時間。可沒想到,這第二冊的編排方式,簡直是把“化繁為簡”做到瞭極緻。它不像有些古籍整理那樣,把原文堆砌在那裏,讓你自己去琢磨其中的深意,而是采用瞭那種“分門彆類、提綱挈領”的手法。比如,它對某一類治理思想的闡述,不是簡單地摘錄幾段話,而是會先給齣一個現代讀者容易理解的“小標題”,然後引齣相應的古代論述,最後再用一兩句精闢的現代語言進行點撥。這種結構,對於我們這些工作之餘想學習傳統智慧,但又苦於沒有足夠時間去深鑽古籍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仿佛有一位博學的朋友,耐心地為你梳理著紛繁復雜的古代治理經驗,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核心要義。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一些敏感或者容易産生歧義的觀點時,所采用的那種審慎而客觀的態度,既保留瞭原著的韻味,又避免瞭現代人理解上的偏差。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真的體現瞭編纂者的功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