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四庫全書農傢類:農桑輯要
定價:80.00元
作者: 司農司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09
字數:
頁碼:36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元世祖時官撰頒行本也。元世祖欲使其民生業富樂而永無飢寒之憂,詔立大司農司,不治他事,專以勸課農桑為務。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農司諸公又慮夫播植之宜,蠶繅之節,未得其術,於是遍求古今農傢之書,刪其繁重,摭其切要,纂成一書。
《農桑輯要》凡分典訓、耕墾、播種、栽桑、養蠶、瓜菜、果實、竹木、藥草、孳畜十門,大緻以《齊民要術》為藍本,芟除其浮文瑣事,而雜采他書以附益之,詳而不蕪,簡而有要,於農傢之中,為善本。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剛拿到這本《農桑輯要》時,我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現在市麵上的“農學”書籍汗牛充棟,很多都是東拼西湊、缺乏深度的。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它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給鎮住瞭。它的敘事風格非常古典,但內容卻是無比的紮實。比如,書中專門闢齣一個章節,詳盡地對比瞭我國南方和北方不同季節的灌溉技術,從引水渠的設計到水車的使用效率,甚至連不同季節蒸騰作用對水分需求的影響都做瞭量化的分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考證農事節令時的那種一絲不苟,他引用的很多古代文獻資料,我都查閱過,但這本書將這些散落的知識點編織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邏輯清晰,層層遞進。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農業智慧,是曆史積纍和實踐檢驗的産物,而不是憑空臆想齣來的。讀完這個部分,我對我們當地“看天吃飯”的傳統模式有瞭更深層次的反思,開始思考如何更精細地管理每一滴水資源。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讓我學會用更宏觀、更具曆史深度的視角去看待腳下的土地。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工具革新”的記錄,這常常是其他農書會忽略的細節。我們總以為古代的農業技術停滯不前,但《農桑輯要》清晰地描繪瞭不同時期農具的改進過程。比如,它對麯轅犁的結構變化進行瞭詳盡的圖文說明(盡管是文字描述的圖),重點強調瞭如何通過改變犁鏵的材質和角度來適應不同地區的耕地硬度,這對於理解古代工程學的進步非常有幫助。我曾經專門根據書中的描述,嘗試復原瞭一種已經失傳的播種器,雖然過程十分麯摺,但最終成功後,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在敘述技術細節時,變得異常清晰、簡潔有力,幾乎達到瞭說明書的級彆,沒有任何冗餘的修飾詞,完全是技術交流的語態,這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它證明瞭,即便是最樸實的農耕活動,也蘊含著高超的工程智慧和持續的創新精神,這本書功不可沒。
評分我是一個對古籍版本和抄錄細節非常挑剔的人,所以一開始我對這本《四庫全書農傢類:農桑輯要》的“新整理版”持保留態度。然而,實際的閱讀體驗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僅保留瞭原文的韻味,更在關鍵的農事術語旁加入瞭詳盡的解釋,很多我們現在已經約定俗成的詞匯,在古代有著更微妙的含義,這本書幫助我準確地還原瞭當時的語境。比如,書中對“薄收”和“厚斂”的定義,以及它們在不同朝代稅製背景下的實際操作差異,解讀得極其透徹。這讓我意識到,農業生産不僅僅是種地,它還深深植根於當時的社會結構和經濟製度之中。讀這本書,就像是坐上瞭一颱時光機,不僅看到瞭古人的耕作方法,更觸摸到瞭那個時代的脈搏。對於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單純的農學範疇,它是一份珍貴的社會生活史料。它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從宏觀的地理環境分析,過渡到微觀的種子處理技術,過渡自然流暢,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這部《四庫全書農傢類:農桑輯要》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我記得有一次,我們村裏正值春耕的關鍵時刻,大傢都在琢磨著今年的播種密度和肥料配比,那叫一個愁雲慘霧。我趕緊翻開瞭這本“寶典”,書中關於不同土壤類型下的作物輪作策略,那描述得真是細緻入微,從土壤的酸堿度到有機質的含量,每一個細節都給齣瞭明確的指導。特彆是書中提到瞭一個我們過去從未嘗試過的“間作套種”的古老方法,結閤現代的科學分析,讓人茅塞頓開。我按照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我們的玉米和大豆的種植方式,結果那一年鞦收,産量比往年足足提升瞭近兩成,鄰居們都跑來問我是走瞭什麼“好運”。這本書沒有那些空洞的理論說教,全是實打實的經驗總結,那些老農們一輩子的智慧,被整理得井井有條,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在耳邊細說傢常,親切又實用。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可靠的田間助手,隨時都能提供最及時的技術支持,讓我對農業生産的信心倍增。
評分對於我這個科班齣身的農業畢業生來說,很多初級的知識點自然不必多言,但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對“道”的闡述,而非僅僅是“術”。它不像我們教材裏那種冷冰冰的公式和數據,它充滿瞭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和順應。我記得有一次,我的實驗田裏齣現瞭一種罕見的病蟲害,用常規的化學藥劑效果甚微。情急之下,我查閱瞭《農桑輯要》中關於“五榖相剋”的記載,書中雖然沒有直接點齣這種病害的防治方法,但它提到瞭幾種特定植物在特定氣候條件下對害蟲的趨避作用。我受到啓發,嘗試用書中記載的幾種草藥進行熬製噴灑,結果齣乎意料地好——病害得到瞭有效控製,而且對土壤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幾乎為零。這種返璞歸真的智慧,纔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教會我,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和諧共生的,科技是工具,但對自然的理解和尊重纔是根基。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沉穩內斂,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曆經滄桑後的淡定與從容,讀起來讓人心境平和,仿佛能從文字中感受到泥土的芬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