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斯金納共和思想研究
定價:49.00元
作者:張芳山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97533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政治學研究的基礎來自思想史。在思想史研究中,很少有人在哲學纔智上能夠與昆廷斯金納相媲美(裏希特語)。不僅如此,斯金納在共和主義方麵也頗有建樹。
《斯金納共和思想研究》(作者張芳山)主要從斯金納的思想史觀、“曆史語境主義”、“無依附的自由”、國傢理論、公民理論人手,著重闡述瞭斯金納對思想史研究範式、共和主義基本概念和理論的貢獻,並將其理論與傳統觀點進行瞭對比和剖析。
內容提要
共和主義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政治文化傳統,隻是在19世紀開始衰落瞭,20世紀後期共和主義又在西方學術界得到瞭復興。“共和主義的復興”已經成為當今西方政治學界的一大景觀,其中斯金納的作用非常重大。
《斯金納共和思想研究》的研究對象是斯金納的共和主義思想,分為三大部分:斯金納的公民理論、斯金納的國傢理論與斯金納的自由理論。本書以斯金納的文本解讀為依據,必要時也援引瞭其他共和主義思想傢的思想資源。《斯金納共和思想研究》(作者張芳山)堅持理論分析與曆史追溯相結閤,但主要是理論的分析和解讀。
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本書主要采用的是比較分析的方法。也就是說,在介紹、分析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相關內容時,始終將它與其他學者相對照,突齣斯金納思想與其他學者的異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對斯金納思想有一個更好、更全麵、更具體的瞭解和認識。
本書以公民理論、國傢理論、自由理論這三個具體議題為經綫,以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與其他學者共和主義思想的關係為緯綫,描繪瞭斯金納共和主義的基本麵貌。這些構成瞭本書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路徑。
章首先介紹瞭外對昆廷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研究現狀。本書研究是從共和主義思想這個角度去研究昆廷-斯金納的,而於他的曆史學研究、其他的諸如修辭學的研究則言之甚少,關注的是他的共和公民理論、自由理論和國傢理論。
第二章敘述斯金納的生活和學術背景、他特殊的研究方法“曆史語境主義”和他特殊的研究視角“政治與概念”,通過這些來論證昆廷斯金納如何在西方思想史研究領域掀起瞭一場“斯金納式革命”,還論述瞭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主要來源。
第三章正式進入核心主題,開始論述斯金納的共和思想的主要內容:公民理論。公民理論是古典共和主義的基礎,在古典共和主義理論中,大多贊成廣大公民的直接參與,但這種形式在現代社會是難以“昔日重來”瞭。斯金納也指齣,國傢要共和首先要有積極的公民,積極的公民要達到國傢的共和除瞭要有傳統的美德(這是古典共和主義思想的共同主張)之外還必須具備兩個主要的條件:理性與修辭。斯金納認為,一方麵,共和國的們需要掌握必要的演說技巧、高超的演說能力,以說服大眾公民接受有益於公共事務共同之善的法律和政策;另一方麵,作為公民也要具備充分發展的理性來識彆和判斷們的言論和主張,並能通過自己的修辭和演說能力去發錶自己的主張。
第四章研究的是斯金納的國傢理論。斯金納對國傢理論是非常重視的,這從《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礎》和《國傢與公民》可以看齣。斯金納把國傢視為一個有機體,是有生命的;而且,國傢還必須是一個自己治理自己的有機體。總的來說,就是斯金納認為自治、主權、壟斷和世俗性是我們把一個政治單元當成國傢來認識必須滿足的四個缺一不可的條件。
第五章介紹的是斯金納的自由理論。斯金納的這種自由理論突破瞭傳統的古典共和主義有關自由的理論,並打破瞭伯林對自由的的二元劃分,跨越瞭共和主義和自由主義勢不兩立的世代鴻溝,讓人在思想上産生震撼並有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
第六章是對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評論,並指齣斯金納對於共和主義復興的貢獻。對於共和主義的復興或者迴歸,斯金納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但是他的理論卻有彆於古典的共和主義(雖然他自稱就是古典的共和主義)。他到底是在迴歸古典還是移花接木來藉古人宣揚他自己的理論以獲得更大的閤法性認同即使是他的朋友佩迪特的思想,看似和他很接近,但事實上也相距甚遠。
第七章進行簡單的評價,指齣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貢獻與不足,以及它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啓示。斯金納的共和主義理論對我們國傢的建設是一筆值得藉鑒的財富。
目錄
章 導論
節 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研究的緣起
一 選題依據
二 研究的目標和意義
第二節 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研究現狀與不足
一 研究現狀概述及文獻綜述
二 研究的缺陷與不足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結構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視角與結構設計
第四節 創新和不足
一 創新
二 難點和不足
第二章 “斯金納革命”
斯金納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創新
節 斯金納的生平及其著作
一 昆廷斯金納簡介
二 斯金納著作及其學術地位
第二節 斯金納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理論淵源
一 柯林伍德
二 約翰波考剋
三 彼得拉斯萊特
四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五 托馬斯霍布斯
六 後現代主叉
第三節 曆史語境主義
一 劍橋學派對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變革
二 斯金納與曆史語境主義
第四節 以概念史替代思想史
一 “思想”與“觀念”
二 從“觀念史”到“概念史”
第三章 斯金納的公民理論
節 當代公民理論的復興
一 當代會民理論復興的語境
二 當代公民理論探索的兩種誤導性傾嚮
第二節 公民身份
一 公民身份的條件
二 斯金納公民身份理論的特點
第三節 公民美德8l
一 斯金納與共和主義美德觀
二 美德與自由
第四節 公民與修辭
一 修辭的政治功能
二 公民修辭的技巧
第四章 斯金納的國傢理論
節 斯金納對國傢概念的考察
一 國傢概念形成的前提條件
二 國傢概念的演進史
第二節 國傢與公民
一 自由國傢相對於公民的優先性
二 自治共和國與公民
第三節 混閤與均衡
一 政體的均衡
二 共和均衡的前提
第四節 憲政與法治
一 共和國與憲政
二 法律之於共和國的價值
第五章 斯金納的自由理論
節 自由的二元界分
一 伯林關於自由理論的二元劃分
二 古典共和主義的自由觀
第二節 斯金納的消極自由觀
一 共和主義的目的是消極自由
二 共和國是個人自由的前提
三 個人自由的基礎
第三節 斯金納的“無依附自由”
一 自由不僅是“無乾涉”更應是“無依附”
二 “第三種自由”:“無支配”還是“無依附”
第四節 斯金納自由觀的理論睏境
一 難以的:元劃分
二 共和主義的典範之爭
第六章 斯金納與共和主義
節 共和主義的當代復興
一 共和主義在當代復興的背景
二 斯金納在共和主義復興中的作用
第二節 古典共和主義的重新闡發與修正
一 古典共和主義的重新闡發
二 “後自由主義”的政治言說
第七章 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理論貢獻及其啓示
節 理論貢獻與不足
一 理論貢獻
二 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不足
第二節 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鏡鑒
一 樹立法治觀念,加強憲政建設
二 重新審視國傢、社會與公民的關係,推進市民
社會建設
三 加大公民精神建設,培養積極的個體公民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江西上饒人,廈門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四川大學從事宗教學博士後研究。本職崗位為南昌大學MPA教育中心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政治學、基層治理、政治與宗教文化比較研究。曾多次到颱灣世新大學等學校訪學,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課題1項,主持、參與省部級課題5項,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
文摘
序言
這是一部需要時間去消化的著作,它不適閤快速瀏覽,而是要求你沉下心來,如同雕刻傢對待一塊璞玉般,細細打磨每一個認知節點。作者的文字富有節奏感,即便是在論述最為嚴密的部分,也蘊含著一種內在的韻律美。這種美感使得閱讀過程本身成為一種享受,即使麵對那些需要反復琢磨的段落,也不會感到枯燥。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用和批判前人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平衡感——既充分肯定瞭前人的貢獻,又精準地指齣瞭其局限性。整本書讀下來,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敬意,它無疑將成為我書架上被反復翻閱的重要參考。
評分這本書讀起來簡直是一場思想的漫步,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邃,將復雜的理論娓娓道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思想的魅力。特彆是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闡釋,作者總能找到恰當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讓原本枯燥的哲學思辨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脈絡時的那種耐心和條理分明,使得讀者能夠輕鬆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探究問題的本質。在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闢的論斷,思考它們與我們當下社會現實的關聯。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次與偉大心靈的對話,它引導你去質疑、去反思,去構建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框架。那種被啓迪的感覺,讓人意猶未盡,恨不得立刻投入到更深層次的探索之中。
評分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這是一次漫長的、充滿挑戰的精神遠徵。作者的敘述風格冷峻而精確,不帶多餘的情感色彩,純粹以邏輯和證據服人。對於初次接觸該領域的人來說,或許會感到一定的閱讀門檻,但隻要堅持下去,那種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我特彆留意瞭作者處理那些曆史轉摺點的敘述方式,他如何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微觀的個體選擇巧妙地結閤起來,令人嘆服。這種深度和廣度兼備的寫作,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非凡的洞察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人類思想史的認識有瞭一個質的飛躍,看待既有理論的視角也變得更為辯證和全麵瞭。
評分初翻此書,便被其磅礴的氣勢所吸引。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夠將看似分散的論點編織成一張嚴密的知識之網。閱讀體驗是層層遞進的,前期的鋪墊為後期的爆發積蓄瞭強大的能量。我常常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把握,每一個引文、每一次的旁徵博引都顯得那麼恰到好處,絕無半點冗餘。它不迎閤大眾的淺嘗輒止,而是鼓勵讀者進行真正的智力投入。閤上書捲時,腦海中仿佛有無數的火花在碰撞,那些過去睏擾我的疑團,似乎都在某種程度上找到瞭新的解讀方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分析工具箱,讓你能夠以更銳利的目光審視周遭的一切現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本身就透露著一種沉靜的學術氣質,而內容更是名副其實。它成功地做到瞭“深入淺齣”,盡管探討的主題復雜艱深,但作者始終保持著一種對讀者的尊重,力求清晰傳達核心思想。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停下來,在腦海中重構作者剛剛構建的邏輯鏈條,這是一種主動學習的過程,而非被動接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方法論的探討部分,它不僅是對既有學說的梳理,更像是一次對“如何思考”的教學示範。它教會瞭我如何更嚴謹地界定問題、如何構建有力的論證,這種能力上的提升,遠超齣瞭書本本身所涵蓋的具體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