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兵以立:我讀《孫子》(花間一壺酒作者李零力作)
:39.00元
售價:27.3元,便宜11.7元,摺扣70
作者:李零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1010513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這是一本在思想文化史的背景下討論《孫子兵法》的書。北京大學教授李零憑藉20餘年積纍的古文獻和曆史文化知識,在講解《孫子》各篇時,插入大量的背景知識,涉及軍事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諸多方麵,令人目不暇接,為我們理解這一經典文獻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中華讀書報
《孫子》是一部兵學經典,是一部講有戰略高度,帶哲學色彩,側重於運用之妙的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史有有很高的地位。本書作者對這部兵書重新進行瞭哲學意義上的思考。這部小書,重點是講兵法中的哲學:一是兵法本身,二是兵法中的思想,為此,作者在書中加進瞭有關的軍事知識,還有思想史的討論,內容比以前豐富,結構比以前清晰,講法也輕鬆愉快。
這本小書,重點是講兵法中的哲學:一是兵法本身,二是兵法中的思想。為此,我在書中加進瞭有關的軍事知識,還有思想史的討論,內容比以前豐富,結構比以前清晰,講法也輕鬆愉快。希望讀者喜歡它。
這是一本在思想文化史的背景下討論《孫子兵法》的書。北京大學教授李零憑藉20餘年積纍的古文獻和曆史文化知識,在講解《孫子》各篇時,插入大量的背景知識,涉及軍事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諸多方麵,令人目不暇接,為我們理解這一經典文獻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孫子兵法》在兵法類的作品中齣現早,但其閎闊深遠,卻迄無者。此書真可謂集運用之妙的大成。在以往所有的軍事思想傢中,隻有剋勞塞維茨可與之相比,但就連他,也比孫子要“過時”,顯然有點古老陳舊,盡管他著書立說,比孫子晩瞭兩韆多年。孫子有更清晰的眼光,更深刻的見解,和可以垂之的魅力。
自序
講 《孫子》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一)《孫子》是一部兵學經典
(二)《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
(三)低限度參考書
第二講 怎樣讀《孫子》
(一)傳統軍人的讀法
(二)傳統文人的讀法
(三)《孫子兵法》和應用研究
(四)《孫子兵法》和哲學研究
(五)用世界眼光讀《孫子》
(六)嚮鬼子學習
(七)《孫子兵法》和全盤西化
(八)《孫子兵法》與現代中國
(九)毛與《孫子兵法》
(十)郭化若與《孫子兵法》
第三講 (始)計
附錄:《戰爭論》筆記之一:全書結構和警句名言--與《孫子》比較
第四講 作戰第二
附錄:春鞦戰國的武器
第五講 謀攻第三
附錄:《墨子》“十二攻”
第六講 (軍)形第四
附錄:《孫子》中的形勢傢言
第七講 (兵)勢第五
第八講 虛實第六
附錄:古書中的勢
第九講 軍爭第七
第十講 行軍第九
附錄:中國古代的軍事地理著作
第十一講 地形第十
附錄:《戰爭論》筆記之二:剋勞塞維茨論行軍、宿營、給養和地形--與《孫子》比較
第十二講 九地第十一
第十三講 九變第八
附錄:毛論軍事--與《孫子》比較
第十四講 火攻第十二
附錄一:火攻的遺産
附錄二:《六韜》論五首、火攻和候風
附錄三:《太白陰經》論風角
第十五講 用間第十三
寫在後麵的話
李零,生於1948年,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與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師徒張政烺先作周銅器研究。1982年華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至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澧西隊徒
說實話,我平時閱讀的涉獵範圍比較廣,尤其偏愛那種邏輯嚴謹、論證有力的學術著作。但這本書,卻能在保持嚴謹性的同時,展現齣一種極強的可讀性和文學性。它的行文節奏控製得非常好,像樂麯的起承轉閤,時而激昂,時而沉靜。當你以為作者要開始進行純粹的考據時,他筆鋒一轉,又會拋齣一個極具畫麵感的場景復現,讓你仿佛身臨其境地看到瞭古代的沙場或決策大廳。這種敘事技巧的嫻熟運用,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古代篇章,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瞭張力。對於一個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享受。這本書的排版和用紙都很考究,每一次翻頁都是一種愉悅的觸感。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遠遠超齣瞭軍事策略的範疇,更多地觸及到瞭為人處世的哲學層麵。作者在梳理古人思想脈絡的過程中,不時會穿插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這些體會非常精闢,直擊人性的弱點與優點。比如,書中對於“虛實”的探討,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決策模式。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急於求成,而暴露瞭自己的“實”,反而給瞭對手可乘之機?這種深入骨髓的反思,是通過對古籍的現代性解讀達成的,而不是生硬的灌輸。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維框架,去審視我們日常麵對的復雜人際關係和挑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沉穩瞭許多,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更加立體和全麵瞭。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打破瞭我對傳統曆史解讀的刻闆印象。很多時候,我們看曆史總喜歡用現代的視角去審視古人,總覺得他們迂腐或者手段不夠高明。但這位作者的解讀,卻充滿瞭對古代智慧的敬畏和理解。他沒有陷入那種故作高深的理論堆砌,而是緊扣原文,用非常接地氣但又極富洞察力的語言,將那些經典章節的深層邏輯剖析得淋灕盡緻。舉個例子,他對“知己知彼”的闡釋,就不是簡單地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瞭心理學和信息不對稱的層麵,讓我對現代的競爭策略都有瞭新的啓發。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需要閤上書本,靜靜地消化一會兒,生怕錯漏瞭任何一個精妙的轉摺。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封麵設計很有味道,那種古樸的色調和字體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一個深沉的曆史氛圍裏。我本來對古代兵法瞭解不多,總覺得那都是些行軍打仗的套路,枯燥又遙遠。但這本書的導讀部分,作者的文字功底實在瞭得,他沒有直接拋齣那些晦澀難懂的軍事術語,而是像一位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將那些看似冰冷的文字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讀著讀著,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讀”兵法,更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對話。他對於文字背後意蘊的挖掘,那種抽絲剝繭的細膩,簡直讓人拍案叫絕。特彆是他對某些關鍵詞的反復推敲,那種對“道”的追尋,讓我開始思考,原來兵法並不僅僅是關於“勝”,更是關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哲學智慧。這種深度和廣度,遠超我最初的預期。
評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它沒有那種嘩眾取寵的口號,也沒有故作深奧的晦澀,卻在每一個不經意的轉摺中,展現齣深厚的學養和洞察力。它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這個喧囂時代所缺失的那份沉靜和內斂。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因為它不僅僅是在解讀一部古代經典,更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自洽的東方智慧體係。對於那些真正想沉下心來做點學問、或者隻是想提升自己底層思維邏輯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厚禮。它的價值在於“啓迪”,而非簡單的“告知”,這種細微的差彆,決定瞭它在眾多解讀類書籍中脫穎而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