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视听技术
定价:22.00元
作者:王蓉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640113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调频立体声广播、视听技术基础、摄录像机、CD、VCD、DVD机的基础知识、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典型故障的现象和维修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其工作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全书共7章。~3章介绍“听”,第4~6章介绍“视”,第7章介绍“视昕”结合的卡拉OK包厢影音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基本原理及单元电路分析;视听技术基础电路的原理;摄录像机的磁记录和重放原理;CD、VCD、DVD机的基本原理及组成、单元电路分析、典型故障的现象和维修方法;卡拉OK及包厢影音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本科学生视听技术理论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目录
章 调频立体声广播
1.1 声学原理概述
1.2 调频立体声电路
1.3 调频立体声解码电路
第2章 视听技术基础
2.1 常用电声器件简介
2.2 音调控制电路
2.3 等响度控制电路
2.4 调音台
2.5 功率放大器
2.6 杜比AC-3技术
2.7 扩声系统
第3章 CD唱机
3.1 数字音响技术基础
3.2 CD唱机的结构与电路组成
3.3 cD唱机激光头组件
3.4 伺服系统
3.5 DS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
第4章 摄录像机
4.1 摄像机原理与组成
4.2 磁性录放原理
4.3 录像机原理
4.4 DV摄录机的格式、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5章 VCD影碟机
5.1 VCD影碟机的概述
5.2 MPEG-1编码原理
5.3 MPEG-1解码原理
5.4 VCD光盘的结构与数据格式
5.5 错误的产生与纠错技术
5.6 EFM调制与激光刻录原理
5.7 机芯结构与芯片组
5.8 激光头及数码伺服电路工作原理
5.9 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5.10 常用MPEG-1解码芯片简介
5.11 VCD常见故障分析
第6章 DVD影碟机
6.1 DVD影碟机基础知识
6.2 DVD影碟机机芯结构与芯片组
6.3 DVD影碟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6.4 伺服电路工作原理
6.5 常用MPEG-2解码芯片简介
6.6 整机电路分析
第7章 KTV包厢影音系统
7.1 卡拉0K系统的组成
7.2 数字混响电路分析
7.3 杜比降噪原理
7.4 KTV包厢影音系统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当下非常流行的简约主义风格,字体排版精致大气,色彩搭配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失沉稳,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作品。我特别喜欢它使用的纸张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印刷厂在制作上的用心,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手指也不会感到疲惫。不过,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因为它听起来像是某种前沿科技领域的深度解析,充满了对未来趋势的探讨。然而,当我真正翻开第一页,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随笔集,探讨的更多是关于生活哲学和个体经验的碎片化思考。这种“货不对板”的体验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会因为期待落空而感到一丝失落,毕竟我本来期待的是严谨的理论推导;但另一方面,这种意外的惊喜也让我接触到了一些平时可能不会主动涉猎的思想火花。比如其中有一篇关于“慢下来”的论述,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生活中人们精神内耗的状态,那种文字的韵律感和画面感,简直就像在耳边低语,让人忍不住停下来,认真审视自己被高速运转的社会裹挟着前进的步伐。总而言之,从物理感官上来说,这本书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内容上则更像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精神漫游,值得细细品味那些不经意的哲思片段。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收获来看,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价值在于拓展了我的“共情边界”。作者笔下的人物群像异常鲜活,他们不是完美无缺的理想化符号,而是充满了各种矛盾、挣扎和不完美的真实个体。通过对这些边缘人物或者说“非主流”生活状态的细致刻画,我得以暂时跳出自己固有的生活圈层,去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逻辑。有一位名叫“老陈”的配角,他毕生都在追求一种近乎于偏执的传统技艺的完美复原,这种近乎于“不合时宜”的坚持,在现代社会看来或许是固执甚至可笑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一种近乎神圣的庄严感。这种对“坚守”的赞美,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意义感的渴求。这种阅读体验的深度,已经超越了一般消遣类读物的范畴,更接近于一种精神上的“在场感”。它迫使我停下来思考,我们现在所追逐的“效率”和“成功”,是否真的等同于“幸福”和“完整”。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虽然反射出的画面可能略带扭曲,但足够清晰地暴露出我们内心深处被忽略的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渴望。
评分如果从思想深度来衡量,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观察窗口,它并不试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带着自己的经验去填充和理解那些留白之处。作者的观点往往是跳跃性的,他擅长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小事中,迅速抽取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例如,对于“时间价值”的讨论,他没有采用经济学上的量化模型,而是通过描写一个匠人对一件工具几十年如一日的打磨过程,来阐述“专注”本身就是对时间最奢侈的尊重。这种表达方式,比起生硬的说教,更具感染力。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对既有价值观产生怀疑的读者群体。它就像一个温和的引导者,在你迷茫时,不会强行拉你一把,而是递给你一张地图,并告诉你:“你看,风景其实有很多种。”不过,我也必须指出,由于作者的思维跳跃性较大,对于习惯于线性、逻辑严密论证的读者来说,初读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需要多次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隐藏的深层联系。但坚持下去的回报是丰厚的,你会发现很多看似零散的观点,最终在全书的收尾处形成了一个微妙而有力的闭环。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具有辨识度的,它带着一种略显疏离的古典美感,仿佛是某位沉静的文人,在不紧不慢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却又时不时地蹦出一些极具现代感的比喻或讽刺,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力。这种文字处理,使得内容即便涉及严肃的探讨,也始终保持着一种优雅的距离感,避免了流于说教的平庸。比如,在描述城市夜晚的喧嚣时,作者没有使用常见的“嘈杂”、“混乱”等词汇,而是用了“群星陨落后的残音”这样的表达,瞬间就将场景提升到了一个诗意的维度。这种对词汇的精准拿捏和创造力,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让我意识到,好的文字,其力量不在于堆砌辞藻,而在于用最恰当的组合,唤醒读者心中沉睡已久的感受。然而,这种高密度的文学性表达,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它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任何一分钟的分神都可能导致错过一个关键的转折或者一个精妙的修辞。所以,我建议读者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下,带着一杯茶或者咖啡,慢慢品读,才能真正领略到作者精心编织的文字迷宫中的趣味与深意。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相当老道,它懂得什么时候该快马加鞭,什么时候又该放慢脚步,让读者有机会喘口气,消化一下刚刚接收到的信息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段落结构时的变化,有些部分是短小精悍、如同警句一般的独白,力量感十足,读完让人拍案叫绝;而另一些章节则采用了长篇幅的场景描绘,细节堆叠,仿佛电影镜头一般徐徐展开。这种张弛有度的处理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毫无冗余之感,即便是在探讨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时,作者也能巧妙地借助生活化的例子来将其具象化,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记得有一段情节描写了主人公在异国他乡迷路后的心境变化,那种从最初的恐慌到最终的释然,情绪的过渡处理得极其自然,丝毫不显刻意煽情。相比那些教科书式的叙事,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文本更能够抓住读者的心。当然,我也注意到,在个别章节中,作者似乎过于沉溺于对某些意象的反复渲染,导致叙事线索略微变得模糊,需要读者回溯阅读才能理清逻辑。但瑕不掩瑜,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在文字功力上有着明显作者烙印的作品,显示出创作者对文学形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