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材)
定价:35.00元
作者:宋德杰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114712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工程检测中使用的各种传感器原理、结构、特性及应用案例,全书内容分为15章:章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等有关内容;第2至13章介绍了温度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流量检测传感器、物位检测传感器、位移、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振动检测传感器、气体成分检测传感器、湿度检测传感器、光检测传感器及数字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工程应用案例等;4至15章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虚拟仪器概念及传感器的综合应用案例。本书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普通高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l章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概述
1.1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1.1.1 传感器的定义
1.1.2 传感器的组成
1.1.3 传感器的分类
1.2 传感器的特性
1.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1.2.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1.3 传感器的标定
1.3.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标定
1.3.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标定
1.4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方向
1.4.1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1.4.2 传感器的应用发展方向
1.5 传感器工程应用系统典型
结构
1.5.1 测量显示系统的结构
1.5.2 检测控制系统的结构
思考题及习题
第2章 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2.1 温度测量概述
2.1.1 温度与温标
2.1.2 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分类
2.2 热电阻传感器
2.2.1 热电阻的测温原理
2.2.2 常用热电阻
2.2.3 常用热电阻传感器的
结构
2.2.4 热电阻传感器测温电路
2.3 热敏电阻传感器
2.3.1 热敏电阻的测温原理
2.3.2 热敏电阻的分类
2.3.3 热敏电阻的结构及符号
2.3.4 热敏电阻的主要参数
2.4 热电偶传感器
2.4.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2.4.2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2.4.3 热电偶的常用类型及
特点
2.4.4 热电偶传感器的结构
型式
2.4.5 热电偶的冷端处理方法
2.4.6 热电偶测温线路
2.5 集成温度传感器
2.5.1 测温原理及电路结构
2.5.2 常见集成温度传感器
及其应用
2.6 辐射式温度传感器
2.6.1 热辐射基本定律
2.6.2 辐射式温度传感器的
应用
2.7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应用
案例
2.7.1 加热器温度测量显示系统
教学案例
2.7.2 加热器温度检测控制系统
教学案例
思考题及习题
第3章 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3.1 压力测量概述
第4章 流量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第5章 物位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第6章 光检测传感器及其应用
第7章 位移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第8章 速度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第9章 加速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0章 振动测量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1章 气敏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2章 湿敏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3章 数字式传感器及其应用案例
4章 传感器新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5章 传感器综合应用案例介绍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关于古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专著,内容之翔实,考证之严谨,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社会细节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作者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历代赋税制度的罗列,而是通过对出土简牍、地方志甚至一些民间契约的细致爬梳,重建了一个个鲜活的古代市场场景。比如,书中对某一时期特定区域的粮食流通路径的描绘,简直像是在看一幅精密的地理图谱,哪条河流是生命线,哪个山隘是价格的转折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特别喜欢它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作者总是在提出一个观点后,立刻引用多方史料进行交叉验证,甚至会坦诚地指出某些历史记载的局限性,这种“不把话说死”的学术诚恳态度,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消化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庞杂的数据,但一旦进入那个世界,你会发现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年代划分,而是由无数个“具体的人”的生存策略构成的复杂网络。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电子设计入门的书籍,简直是为我这种电子小白量身定制的。书中的讲解非常细致,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讲起,配有大量的图示和实例,让我这个对电阻、电容、晶体管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硬着头皮啃下去。作者的叙述风格特别亲切,就像身边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导,每一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没有急于展示高大上的复杂系统,而是着重于培养读者的“动手能力”和“系统思维”。我跟着书里的教程搭建了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虽然只是点亮个LED或者做一个简单的声音控制电路,但那种亲手实现功能的感觉,带来的成就感是看再多视频也比不上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顶尖的工程师,而在于帮你跨过“想学又不知如何开始”的巨大鸿沟,真正体会到电子世界的乐趣和逻辑之美。对于那些想转行或者仅仅是对电子学抱有好奇心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极佳的敲门砖,能让你在摸索的初期少走很多弯路,建立起坚实的底层认知框架。
评分我终于找到了一本真正能提升我写作表达能力的工具书,它不是教你辞藻堆砌,而是深入剖析了“有效沟通”的心理学基础。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任何优秀的文本,其成功之处都在于精准地把握了读者的“信息接收阈值”和“情感预期”。作者将写作拆解成了信息的“结构化组织”和“情感的平滑植入”两个维度。在结构化方面,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框架模型,教你如何在一开始就设定好读者的阅读路线图,避免信息冗余或跳跃。而在情感层面,它讨论了如何通过语气的细微调整来建立信任感,如何运用“未完成句”或“反问”来引导读者的思考方向,而不是直接灌输。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个关于“场景代入法”的技巧应用到我日常的工作邮件中,结果收到的反馈明显积极得多,同事们反馈说我的邮件更具条理性和说服力。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让你明白,写作本质上是一种高超的“读者管理”艺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套全新的沟通“操作系统”。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空间美学和建筑感知力培养的入门读物,视角非常独特,完全避开了传统的建筑史叙事。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看”的指南,教导我们如何去“体验”空间而非仅仅“观察”空间。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充满了对光影、材质和尺度之间微妙关系的迷恋。书中通过大量对日常场景的解构,比如一个转角楼梯的设计如何影响人的行进速度,或是一扇窗户的朝向如何改变房间的氛围,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经过的那些熟悉场所。它强调了一种“身体在场”的感知方式,而不是纯粹的视觉扫描。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听觉景观”在建筑体验中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原来建筑不仅仅是硬邦邦的结构,它还承载着声音的共鸣和流动。对于那些对室内设计、城市规划感兴趣,但又不想陷入繁复规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人文、非常感性的切入点。它激发了我对周围环境更深层次的好奇心,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捕捉和分析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塑造着我们情绪的空间元素。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关于现代编程语言特性的深度解析读起来非常酣畅淋漓,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该语言的刻板印象。作者显然对语言的底层机制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没有满足于停留在API的表面介绍,而是深入到了编译器和运行时环境的细节之中。书中对于并发模型的处理,尤其是异步编程和协程的实现原理,分析得入木三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死锁”和“竞态条件”问题,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更棒的是,作者非常擅长使用对比性的案例来阐述不同设计哲学的优劣。比如,他会并列展示函数式编程范式和面向对象范式在解决同一类问题时的代码表现和性能差异,这种“正反对比”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编程思维被“重塑”了,不再是简单地调用库函数,而是开始思考代码背后的执行效率和资源消耗。这本书绝对不适合初学者,但对于那些已经有几年经验,渴望突破瓶颈、向架构师级别迈进的资深开发者来说,它无疑是一剂强效的“思维催化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