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线务员:宽带终端安装维护
定价:45.00元
作者: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5635172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宽带终端安装维护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业务常识、操作实际应用、服务礼仪等技能要求。首先从线路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入手,梳理了数据网络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主流宽带接人技术、典型宽带业务;在操作篇中对宽带安装技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后介绍了宽带安装维护服务礼仪与业务处理流程。
本书结构清晰,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对具体工作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可作为通信运营商一线宽带终端安装维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部分 基础理论篇
章 通信线路基础知识
节 本地电话网的构成
一、本地电话网的基本概念
二、本地电话网线路各段落的名称
第二节 全塑电缆
一、全塑电缆的结构
二、全塑电缆常用型号及表示方法
三、色谱、色谱扎带、缆芯单位结构
四、全塑电缆的端别
五、屏蔽层与外护层
第三节 线路建筑
一、架空电缆建筑及结构
二、架空电缆挂钩敷设
第四节 本地电话网电缆的配线方式
一、概述
二、配线的基本方式
三、目前本地电话网电缆配线介绍
第五节 局内总配线架
第六节 电缆的电气参数及电缆芯线的障碍种类
一、电缆回路的电气参数
二、不良线对障碍的种类
第七节 用户引入线
一、室外引入线
二、交接箱及分线盒
三、用户室内线
第八节 综合布线
一、概述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部件
第九节 光纤光缆
一、光纤通信
二、通信光纤
三、通信光缆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节 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构成
三、应用软件
四、计算机病毒
第二节 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
一、计算机故障识别
二、检测计算机硬件故障的简单方法
三、常见硬件故障处理
第三章 数据网络
节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数据网络技术
一、DDN网络
二、帧中继网络
三、ATM网络
第三节 网络交换技术的比较
一、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
二、ATM与传统交换方式的比较
三、ATM与IP交换方式的比较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五章 常用宽带接入技术
第六章 典型宽带业务介绍
第二部分 操作篇
第七章 宽带安装
第八章 网络应用
第三部分 服务篇
第九章 服务礼仪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坐在你旁边,用他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一点点地指导你如何入门。它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对“流程化思维”的培养。作者反复强调,维护工作绝不能凭感觉,每一步操作都必须记录,每一步判断都必须基于前一个步骤的结果。这种近乎军事化的流程管理理念,贯穿始终。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客户投诉处理的SOP(标准操作程序),从最初的电话接入到最后的现场确认,每一步的时间节点和反馈机制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这不是在写技术手册,而是在编写一套高效的客户服务流程。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可能是在讲解软件定义网络(SDN)对传统线务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变革方面,深度不够。目前的描述,更多聚焦在传统的物理接入和配置上,对于未来基于云端的、远程化的维护趋势,似乎只有蜻蜓点水般的提及,这点在当下的技术浪潮中,显得有些美中不足了。
评分我是在一个连续阴雨的周末,泡着咖啡,试图攻克我对网络设备配置的恐惧时,偶然翻到这本书的。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文学色彩,但正是这种朴素,反而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它的结构安排很巧妙,前半部分着重于物理层面的东西——线材的识别、工具的使用规范,甚至连如何安全地在高空作业都做了细致的描述,这点我非常赞赏,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各种标准接口时,总会配上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虽然只是铅笔画一样的草图,但远比那些复杂的三维渲染图来得直观有效。遗憾的是,也许是版本较早的原因,书中对最新的Wi-Fi标准,例如Wi-Fi 6E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干扰问题,提及得相对较少,这让习惯了高速无线环境的我,感觉在“宽带终端”这个范畴内,信息稍微有点滞后了。不过,对于理解核心原理,这本书依然是上乘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略带科技感的字体,立刻就让人联想到了精密的技术工作。我原本是抱着学习基础知识的心态翻开的,毕竟“线务员”这个头衔听起来就充满了实操性。然而,初读下来,我发现它不仅仅是那种枯燥的规章手册的集合。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注重细节,仿佛带着你亲手去触摸那些光纤和水晶头。比如,在描述如何进行线路排查时,他没有用大而空的术语,而是用了大量的“如果……那么……”的逻辑链条,让你在阅读时,脑海中已经开始模拟实际操作的场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早期有线电视网络向现代宽带迁移的那个历史回顾章节,那部分写得很有温度,不像纯粹的技术文档,更像是一部行业发展的小史,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感受到一线技术人员的艰辛与智慧。当然,我期待书中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些新兴技术,比如5G回传网络中,光纤的铺设标准是否有新的变化,但就目前展现的扎实基础功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为行业新人准备的一份厚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严谨性和逻辑的层层递进。它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杂烩,而是像搭积木一样,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坚实的基础块,支撑着后面的复杂应用。特别是关于“宽带终端”的安装维护部分,我本来以为会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命令行操作或者深奥的协议解读,但作者却以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了诸如QoS(服务质量)这类概念。他把网络流量比作城市交通,不同的优先级就像是应急车道和普通车道,这个比喻让我瞬间茅塞顿开。不过,我必须指出,书中在涉及硬件故障排查的案例分析部分略显保守,多是针对最常见的问题给出了标准答案。对于那些偶发的、需要跨多个系统联动排查的“疑难杂症”,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似乎少了那么一丝“野路子”的智慧。我猜想,也许是为了保证内容的普适性,所以特意避开了那些过于依赖现场环境的特殊情况。总而言之,对于系统学习者而言,这本书的框架价值极高。
评分这本书的版面设计非常友好,行距和字号都经过了精心考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发现它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得相当到位,尤其是在讲解如何使用万用表检测线路阻抗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公式,还详细说明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读数可能产生的细微偏差,这体现了一种对真实工作环境的深刻理解。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纸面上的“理想状态”教科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多次以“过来人”的口吻提醒读者,不要迷信工具,最终判断还是要依靠经验和对信号物理特性的感知。这种对“匠人精神”的强调,在如今这个快速迭代的IT行业中,显得尤为珍贵。唯一的遗憾是,对于大型企业级网络中的冗余备份和自动切换机制的原理,探讨得相对简单,似乎默认了大部分应用场景都是单路径接入。如果能增加对更复杂拓扑结构下维护策略的介绍,这本书的覆盖面和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