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工人阶层的体面劳动与全面发展研究:以南京为例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2-01 | 
| 作者:董淑芬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85.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2031652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本书共八章,分别围绕转型期工人阶层的劳动关系、收入分配、文化消费、职业精神、素质提升、城市融入等与工人的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主题展开,每一章又分别从理论架构、工人阶层的发展现状与特征(通过工人阶层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四大部分深入开展分析。本书研究的主要特点,一是针对文化消费、城市融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等概念,尝试理论架构方面的创新;二是充分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并重;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对策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董淑芬,女,45岁,中共党员,山东寿光人,法学硕士,副研究员。合著有《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和谐》、《城市新移民: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报告》、《社会大分化——南京市社会分层研究报告》等著作;参与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项目多项,主持江苏省社科应用项目、南京市社科咨询课题50多项;发表论文10多篇,参加课题及论著曾先后获得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成果一、二等奖,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等。近年来重点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期工人阶层的生存与发展。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选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简洁有力的金色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严肃而又不失深度的学术感。我喜欢它封面上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处理,拿在手里很舒服。初读这书名,我立刻被“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这两个核心概念所吸引。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社会议题的理论著作,而是带着明确的地域焦点——南京。这种将宏大叙事落地到具体城市的研究,往往能带来更具洞察力的分析。我期待这本书能揭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人阶层在追求经济收入之外,对尊严、技能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深层次诉求。特别是“体面”这个词,它蕴含了多少劳动者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不公待遇的抵触,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挖掘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这些诉求是如何被塑造和回应的,那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社会学田野报告。书脊设计也很规整,便于在书架上查找,细节之处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我看来,展现出了一种冷静而富有批判精神的笔触。它并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煽情或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叙事方式,而是基于扎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和严谨的文献梳理,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读到一些章节时,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穿梭于南京的各个工业园区和老城区,与一线工人进行深入访谈的情景。这种亲身参与感使得书中的案例分析格外生动,充满了人情味。比如,书中对“技能贬值”现象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学层面,更是触及了工人阶层的心理认同危机。他们如何看待自己所掌握的传统技能在新技术浪潮下的价值变化?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特有的产业结构和城市管理哲学,必然对劳动力的发展路径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这本书显然没有避开这些复杂性,而是选择直面矛盾,力求给出一个平衡且深刻的解释。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系统也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深度阅读来说至关重要。页边距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圈点批注。引文格式规范统一,参考文献列表详实可靠,这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信度和学术规范性。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快速翻阅的书,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消化那些复杂的社会结构分析和案例背后的深层逻辑。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工会”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论述部分,这两个元素往往是保障劳动者体面的关键机制。作者是如何分析南京在这些制度性建设上的成效与不足的?如果这些机制未能有效运转,那么工人阶层的“全面发展”便成了空中楼阁。这种对制度环境的细致考察,让我对这本书的政策建议部分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成功地将宏观的经济转型叙事,转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有温度的个体奋斗史。它没有回避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阵痛,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关怀,去审视那些在高速列车下,努力维持自身尊严和发展机会的劳动者群体。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南京这座城市是如何在传统工业基础和现代服务业转型之间,去平衡对不同技能工人的需求与期待的?书中对“全面发展”的定义想必也超越了单纯的收入增加,可能涵盖了健康、教育资源的可及性、社区参与感等诸多维度。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城市社会变迁的微观切片,让我们得以从工人阶层自身的视角,重新审视“发展”的真正含义,并反思我们的社会治理是否真正做到了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与赋能。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发展与社会阶层流动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及时的视角。当前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强调,往往容易忽略基层的实际感受和物质基础。这本书显然是将焦点牢牢地锚定在“人”身上,关注的是劳动者作为社会基本单元,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否被纳入了城市规划的核心议程。我特别欣赏它在方法论上的严谨性,那种对统计数据和定性描述的有机结合,让论证过程显得密不透风。它似乎在探讨一个核心问题:在南京这样的新兴大都市里,现代化与社会公平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可持续的平衡点?如果工人阶层的“体面”无法保障,那么城市的高速发展是否只是建立在一种脆弱的社会契约之上?这种对结构性问题的追问,使得本书的学术价值远超出了地域研究的范畴,具有更广阔的政策参考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