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許倬雲談話錄
定價:29.00元
作者:許倬雲 口述,李懷宇 撰寫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633930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身跨兩代與今天,長程曆史鄉關何在。 王小波 我老師學問很大,但很天真。 許倬雲 我學瞭一輩子的目標,就是不糊塗。
內容提要
許倬雲,1930年生,一生輾轉變動,是真正從中國走嚮的知識人。
本書上篇為許倬雲口述,從無锡世傢許傢談起,迴憶抗戰軍興遷徙不斷,雜讀群書,勝利後受教輔仁中學,入颱灣大學名師雲集,赴芝加哥大學大開眼界,積極參與運動,迴颱身經砥礪,後任匹茨堡大學教授至今,其間與文化大傢切磋學問,構建思想體係,心係颱灣起飛,關注大陸改革,推動兩岸高等研究院。泛舟萬古江河,探索曆史變幻與價值重建,思考中國轉舵與融閤。下篇從訪問者角度,雜記談話因緣,講者動情,聽者會心,相激相蕩,直觀呈現智者人格魅力。此外四十餘幅影像,展示齣一個人、一個傢庭百年來的曆史氣象。
目錄
序
上篇 談話錄
章 抗戰歲月
我的父/孿生兄弟/旁觀者/救亡與啓濛/慘烈的勝利/苦是百姓
第二章 輔仁中學
無锡社會網絡/東林遺風/雜讀群書/人心思變
第三章 颱灣大學
從外文係到曆史係/名師雲集/傅斯年/終生受用
第四章 芝加哥大學
顧立雅/運動/傢書抵萬金/韋伯理論/門外的
第五章 思言時代
小蘿蔔頭/《思與言》/蔣經國/殷海光/曼麗是我的救星
第六章 匹茲堡大學
如切如磋/楊慶堃/王小波/研究中學習
第七章 颱灣起飛
開放黨禁/開放報禁/颱灣的本土化/經濟互動
第八章 大陸改革
淚下如雨/改革開放/文化危機
第九章 學術活動
“中央研究院”/蔣經國基金會/高等研究院
第十章 曆史漫步
中國轉舵文藝復興/價值重建/夢裏社會/生物科技/《萬古江河》
下篇 江上閑思(李懷宇撰寫)
小引
一 變是不變的常態
二 風聲雨聲讀書聲
三 春色如許
四 世間何物似情濃
五 一時多少豪傑
六 百花錯拳
七 詩與真
八 紙上風雲
九 曆史是長新聞
十 中年砥礪
十一 日暮鄉關
十二 教徒當如王小波
十三 刺蝟與狐狸
十四 敬畏和悲憫
十五 江河入海
附 錄
許倬雲先生事略
許倬雲先生著述簡目
談話錄人物小引
上篇
許伯翔 / 許翼雲 / 張愛玲 / 錢基成 / 鹿 橋
錢 穆 / 方東美 / 英韆裏 / 颱靜農 / 李濟之
葉嘉瑩 / 瀋剛伯 / 董作賓 / 李宗侗 / 勞 乾
劉崇鋐 / 淩純聲 / 芮逸夫 / 傅斯年 / 顧立雅
錢存訓 / 王世傑 / 李 敖 / 宋時選 / 蔣經國
雷 震 / 殷海光 / 張 灝 / 林毓生 / 陳鼓應
南懷瑾 / 楊慶堃 / 王小波 / 陳 誠 / 餘紀忠
李登輝 / 張忠培 / 鄧 / 蔡元培 / 李 煥
史景遷 / 白先勇 / 陳寅恪
下篇
錢锺書 / 逯耀東 / 梁啓超 / 蕭 乾 / 張恨水
鬍 適 / 魯 迅 / 金 庸 / 古 龍 / 二月河
餘光中 / 瘂 弦 / 高信疆 / 高希均 / 黃仁宇
何炳棣 / 顧 準 / 餘英時 / 張光直 / 李亦園
瀋君山 / 楊國樞 / 王雲五 / 王泛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最持久的影響,是一種對“文化綿延性”的全新理解。許倬雲先生的談話,總是在不斷強調一個文明如何將自身的精神內核,穿透朝代的更迭,傳遞到今天。他探討的不是某一個朝代的興衰,而是貫穿其中的文化基因——那種對“秩序”的渴望、對“倫理”的堅守,以及在外部壓力下如何進行“內化”與“調適”的智慧。這種宏大敘事中帶著細膩的關懷,使得閱讀的過程變成瞭一種對自我身份的追溯之旅。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許多習以為常的行為模式或價值判斷,竟然有著極其古老的文化淵源。它提供瞭一副極其精妙的地圖,幫助我們定位在現代社會中的位置,使我們在麵對全球化帶來的文化衝擊時,能夠更加有底氣地去分辨哪些是需要堅守的基石,哪些又是可以吸收藉鑒的養分。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並非按照時間順序或學科分類來組織內容,而是更貼近一次真實、自由的深度對話。這種看似鬆散的組織方式,反而營造齣一種強烈的現場感和親密感。你仿佛就坐在許先生的身邊,聽他講述那些塵封的往事和深刻的見解。其中穿插的一些軼事,不僅增添瞭閱讀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理解許先生思想體係的“情感錨點”。沒有這些生活化的細節,理論可能會顯得過於高遠和冰冷,但正是這些故事,讓他的思想充滿瞭人間的煙火氣和溫度。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學術大傢,其思想的深度必然來源於對真實生活的深刻體驗和無盡的關懷,而非單純的文獻堆砌。這種將學術與生命體驗融為一體的敘事風格,是這本書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敘事的流暢性與思想的包容性。它仿佛不是一本刻意編排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杯陳年的老酒,入口醇厚,迴味悠長。許先生的談吐中,那種知識分子的優雅與對世俗生活的體察是完美融閤的。他談論學術,不是純粹的理論推演,而是與日常生活經驗緊密結閤,比如他對某一類人群的觀察,對某種生活習俗的追溯,都充滿瞭鮮活的畫麵感。這種娓娓道來的方式,使得即便是對於不太熟悉中國古代史的讀者來說,也能輕鬆進入他的思想世界。李懷宇先生的提問,也起到瞭極佳的引導作用,它們就像是精準的鑰匙,總能打開許先生記憶深處那些關鍵的閘門,讓那些珍貴的、散落在時間裏的片段,得以重組和呈現。它提供瞭一種極其人性化的方式來接觸和理解一位偉大思想傢的精神世界,而非僅僅是接受他抽象的理論。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更多來源於許倬雲先生那份近乎“局外人”的清醒與洞察力。他不是那種隻沉溺於古代典籍的象牙塔學者,他似乎擁有一個上帝視角,能夠冷峻地剖析現代性對傳統社會的衝擊,以及全球化浪潮下文化身份的迷失。書中對於社會階層流動、精英的自我期許與最終的幻滅,描摹得入木三分,語言風格時而犀利,時而又帶著一種看透世事的慈悲。我特彆喜歡他那種不加粉飾的直率,對於許多敏感議題的探討,他從不迴避,而是用曆史的參照係去解構它們,將當代的問題置於悠久的曆史脈絡中進行考量。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我們理解復雜社會現象的維度。讀完之後,你會覺得,那些報紙上熱議的社會現象,似乎都在先生的寥寥數語中找到瞭更深層次的成因,像是在撥開迷霧,看到瞭結構性的本質。
評分這本匯集瞭許倬雲先生思想精髓的訪談錄,簡直像是一部行走的曆史教科書,但它絕非那種枯燥的年代記述,而是充滿瞭老者對過往人事、文化傳承的深沉洞察與幽默調侃。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許先生的思維跳躍性極強,他能從一個具體的曆史事件瞬間切換到對當下社會結構的宏觀批判,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力,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學養和開闊的視野。李懷宇先生的梳理工作做得非常齣色,他巧妙地抓住瞭許先生談話中的精要,使得原本可能散亂的口述,呈現齣一種有機的邏輯性。尤其是在談及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責任與睏境時,那種帶著時代烙印的無奈與堅守,隔著紙頁都能感受到其思想的重量。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談話”,不如說是一場跨越數韆年的文明對話,它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文化坐標係,去理解“何以為人”、“何以為中國”這些宏大命題在曆史長河中的具體形態。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不同的角落裏,挖齣新的啓發,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持續且多層次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