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自我催眠:抑鬱者自助操作手冊
定價:58.00元
作者:邰啓揚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201247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本書提供一套以自我催眠為核心技術,供抑鬱者自助療愈的問題解決方案。方案包括工作細節和操作步驟,抑鬱者可據此藍本,結閤自己的實際狀況製定專屬於自己的療愈措施並實戰應用。保護您的隱私,不花您的鈔票,隨時隨地可做,並有良好的體驗與顯著的效果。您需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堅持下去。
目錄
一 直麵抑鬱狀態/1
二 現行解決方案/4
藥物療法/4
電抽搐療法/5
認知療法/5
三種療法的共同缺憾/5
三 自助操作方案/7
方案特點/8
方案工作原理/9
方案適用對象/10
四 測查抑鬱狀況/12
伯恩斯抑鬱癥量錶/13
描述自身感受/14
五 形成正確理念/17
患上抑鬱癥不是世上倒黴的事/18
抑鬱癥不是不治之癥/20
患抑鬱癥不是見不得人的事/20
你是自己好的心理醫生/21
心病還需心藥醫/24
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24
相信自己的力量/25
做一個自覺有效的創造者/26
積極的預期/28
適度容忍/29
現實的期待/33
平常心很重要/35
六 做好訓練準備/36
場所的選擇/36
時間的安排/39
姿勢的選擇/40
七 掌握催眠技術/42
腹式呼吸/42
放鬆訓練/43
軀體感覺/52
催眠深化/55
狀態檢測/59
提高易感性/63
處理乾擾/66
進行自我療愈/71
自我喚醒/71
八 進行自我療愈/74
製定明確目標/74
掌握療愈工具/82
製作暗示腳本/106
九 暗示腳本範例/111
心境低落/111
心理睏擾/117
失眠/121
失眠的催眠後暗示/124
無名疼痛/131
活力喪失/133
自殺傾嚮/135
自責/138
無能感/143
負罪感/148
思維遲緩/151
社交恐懼/155
壓力山大/157
疑病/160
負件/162
冷漠/165
焦慮/168
十 路綫圖與提/174示點
步:測查抑鬱狀況/175
第二步:程度癥狀列錶/176
第三步:確認催眠收益/178
第四步:形成正確理念/179
第五步:做好訓練準備/180
第六步:導入催眠狀態/180
第七步:掌握療愈技術/182
第八步:療愈活動全程/187
第九步:評估及其奬賞/188
十一 自我催眠/189案例
削鉛筆的妙用/189
彆瞭,廣場恐懼癥/190
山姆的自我調節/192
索菲的疼痛/196
一個女人的解放/197
化焦慮為輕鬆/200
詹妮的情緒平和瞭/202
他在考場上正常發揮瞭/204
産後不再抑鬱/208
躲在微笑背後的抑鬱/211
與失眠的一番纏鬥/215
作者介紹
邰啓揚,1956年生人,從事心理學教學研究工作30餘載,尤善催眠術。自1990年齣版《催眠探奇》以來,共齣版催眠讀物12部。這些圖書受到市場廣泛好評,多次被列入心理學暢銷書排行榜,部分著作重印達15次之多。近年來,在全國各地機關、學校和其他企事業單位作“情緒與壓力管理”講座300多場。其間,傳授自我催眠技術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因有立竿見影之效而備受歡迎。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的到來,對我來說,就像是收到瞭一份沉甸甸的禮物,它承載著一種希望,也蘊含著一份力量。我一直覺得,抑鬱癥並不僅僅是一種情緒的低落,它更像是一種對生活信心的瓦解,一種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書中關於“自我肯定”的部分,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過去總是習慣性地放大自己的缺點,忽略自己的優點。而這本書,卻引導我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忽視的閃光點,去發現自己內在的價值。它並沒有鼓勵虛假的樂觀,而是鼓勵一種基於事實的、健康的自我肯定。 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思路。它不是讓你去強行改變外部環境,而是讓你先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它強調,隻有當我們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平和,纔能更好地去應對外部的挑戰。這種“嚮內看”的策略,讓我覺得非常務實和有效。 書中的一些“情緒管理”技巧,也讓我獲益匪淺。我學習如何識彆自己的情緒,如何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以及如何用健康的方式來錶達和疏導情緒。這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窗口,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且能夠更有效地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本書更像是一張“自我療愈的地圖”。它為我指明瞭方嚮,提供瞭工具,讓我可以在探索內心世界的過程中,不至於迷失方嚮。它讓我明白,即使身處睏境,我們依然有能力去改變,去成長,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這份信念,是我從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盞微光,雖然不至於照亮整個房間,但至少讓我看到瞭腳下的大緻輪廓,不至於完全跌入黑暗。我一直覺得,抑鬱癥這個詞,在我們的社會裏,似乎總帶著一種禁忌的色彩,人們羞於談論,更不願意承認自己身陷其中。這導緻瞭許多人獨自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仿佛自己是一個不正常的、失敗的個體。我曾經也是這樣,直到我讀到這本書。 書中對於抑鬱癥的描繪,細緻入微,卻又不失溫情。它沒有用冰冷的醫學術語去解剖,而是用一種更貼近人心的方式,去講述那些深埋在內心的掙紮。我讀到關於“內耗”的描述,那簡直就是把我自己的生活狀態搬瞭進去。我每天都在與自己對話,與自己的負麵情緒搏鬥,最終卻常常是兩敗俱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種“內耗”並非我個人的特有缺陷,而是許多抑鬱癥患者都會經曆的共同體驗。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強調瞭“接納”的重要性。我過去總是想著如何“戰勝”抑鬱,如何“擺脫”它,但這種對抗的心態,反而讓我更加疲憊。書中的觀點,讓我開始嘗試去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去認識到,即使是負麵情緒,也有它存在的理由。這並不是說要沉溺其中,而是先去看到它,理解它,然後纔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去應對。這種“順勢而為”的思路,比我之前任何一次“硬碰硬”的嘗試都顯得更為有效。 我非常喜歡書中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它不會一下子拋齣太多復雜的內容,而是從最基礎的“覺察”開始。我開始學習去留意自己的身體信號,去觀察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記錄自己的情緒波動。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卻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更清晰的自我認知。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對自己的情緒感到茫然失措,而是能夠更客觀地去審視它們,並嘗試去理解它們背後的原因。 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份“心靈的指南”。它沒有提供速成的“靈丹妙藥”,但它提供瞭方法和工具,讓我可以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和修復內心的創傷。它讓我明白,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依然擁有改變的力量,而這份力量,就蘊藏在我們自身之中。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到更多正在經曆抑鬱睏擾的人們,讓他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平靜和力量。
評分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封麵,就覺得它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那是一種沉靜卻又充滿力量的視覺語言,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一種不屈的意誌。我一直相信,書籍是有靈魂的,而這本書的靈魂,是溫暖而堅韌的。我曾經有過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那種感覺就像是被一張巨大的網籠罩著,無論如何掙紮,都無法掙脫。 書中關於“自我催眠”的部分,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之前對催眠的印象,停留在舞颱錶演那種戲劇化的場景,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很遙遠。然而,這本書卻將“自我催眠”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自我療愈過程中。它並沒有宣揚什麼神秘的力量,而是強調通過放鬆、引導,去觸及潛意識,去調整那些根深蒂固的負麵思維模式。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自我催眠的技巧時,非常注重細節和可行性。他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步步地指導讀者如何去實踐。我記得其中一個練習,是關於如何通過深呼吸和身體的放鬆,來達到一種深度寜靜的狀態。我嘗試瞭一下,竟然真的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那種感覺,就像是內心積攢瞭許久的濁氣,在這一刻得到瞭釋放。 這本書也讓我重新認識瞭“自我”的含義。我過去總是習慣於將自己的問題歸咎於外界,歸咎於他人。但這本書卻引導我將目光轉嚮內心,去審視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它讓我明白,我們之所以會受到抑鬱的睏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某些信念和模式齣瞭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是可以被我們自己去解決的。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賦予瞭我一種“掌控感”。在抑鬱癥的陰影下,我常常感到自己像是一片漂泊在海上的落葉,毫無方嚮和力量。但通過這本書,我開始意識到,我並非完全無能為力。我擁有自我療愈的能力,我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改變自己的狀態。這份“掌控感”,對我來說,比任何外部的安慰都更加珍貴。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內心充滿瞭好奇,也有一點期待。畢竟,“抑鬱者自助操作手冊”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解決問題的決心。我曾經與抑鬱癥有過一段漫長的“搏鬥”,那種感覺就像是在一個沒有齣口的迷宮裏兜兜轉轉,每一次嘗試似乎都將我帶迴瞭原點。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將抑鬱癥簡單地定義為一種“疾病”,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復雜的心理狀態,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更全麵的視角,讓我感到瞭一種釋然。我不再覺得自己是因為“不夠堅強”而陷入睏境,而是認識到,這背後可能存在著我們尚未理解的機製。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思維陷阱”的分析。那些總是齣現在腦海裏的負麵想法,如同揮之不去的陰影,讓我難以自拔。書中的章節,詳細地剖析瞭這些思維陷阱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將我們拖入更深的絕望。我開始嘗試去識彆自己身上存在的思維陷阱,並且學習書中提供的方法,去挑戰和重塑這些消極的思維模式。 書中的“自我對話”部分,對我來說尤為重要。我發現,我們與自己的對話方式,對我們的情緒有著巨大的影響。如果總是用批判、指責的方式與自己對話,那麼內心的傷痛隻會越來越深。這本書引導我嘗試用更友善、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與自己交流,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去給予自己支持和鼓勵。這就像是在給自己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 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它沒有強迫你做任何事情,而是用一種溫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導你去探索,去發現,去成長。它讓我明白瞭,自我療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毅力和正確的方法。而這本書,恰恰為我提供瞭這一切。
評分收到這本書後,我內心既期待又有一絲忐忑。畢竟“抑鬱者自助操作手冊”這個名字,實在太直擊人心瞭,讓我不禁聯想到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日子,以及無數次想要抓住些什麼卻又無力的瞬間。我一直覺得,抑鬱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它悄無聲息地侵蝕著生活的色彩,讓原本熟悉的風景變得模糊而陌生。所以,當看到這本書時,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如果它能提供一條走齣陰霾的路,哪怕隻是一條細微的縫隙,也足以讓我欣喜若狂。 我翻開書的第一頁,沒有立刻看到“方法”或“技巧”,而是先感受到瞭一種溫暖的、充滿理解的敘述。作者的文字,仿佛是在低語,又像是在娓娓道來一個過來人的經驗。我讀到一些關於抑鬱癥的成因和錶現的描述,那些曾經讓我感到孤立無援的癥狀,在這裏被一一列舉,並被賦予瞭閤乎邏輯的解釋。這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承受,我的痛苦是被理解的。我開始思考,原來那些看似不閤理的負麵情緒,背後可能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或許是可以被理解和改變的。 隨後,我深入探索瞭書中關於自我意識的部分。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任何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籍那樣,直接拋齣大量的術語和復雜的理論。相反,它引導我去觀察自己的思維模式,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我開始留意自己腦海中閃過的那些自動化、負麵的想法,那些仿佛已經根深蒂固的消極信念。書中的練習,讓我嘗試去識彆這些想法的來源,去質疑它們的真實性。這就像是在給自己的大腦做一次“體檢”,找齣那些不健康的部分,並開始著手修復。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非常注重“實踐性”。很多章節都提供瞭具體的練習和指導,讓我可以立刻動手嘗試。我記得其中一個練習,是關於如何調整呼吸,如何在感到焦慮時找到片刻的寜靜。起初,我有些懷疑,這種簡單的動作真的能有什麼效果嗎?但當我真的按照書中的指示去做瞭,我驚訝地發現,在那些失眠的夜晚,在那些被負麵情緒淹沒的時刻,這種簡單的調整竟然能帶來一絲絲的平靜。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我對這本書的信心倍增。 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希望”。這本書並沒有承諾奇跡,也沒有打包票說讀完這本書就能立刻痊愈。但它提供瞭一種方法,一種可以自我探索、自我療愈的路徑。它告訴我,即使身處抑鬱的泥沼,我們依然有能力去改變,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陽光。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耐心而智慧的朋友,它陪伴我走過那些艱難的時刻,並在我感到迷茫時,伸齣援手,指引方嚮。我迫不及待地想將這本書推薦給那些同樣在與抑鬱抗爭的朋友們,希望它也能帶給他們力量和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