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心理学——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心理学
定价:78.00元
作者:(德)高五柏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20176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五柏*的《儿童心理学(精)》为《民国西学要 籍汉译文献·心理学》其中一本,全书分儿童心理学 小史、儿童心理学底研究法、儿童时代底分期等内容 ,其中儿童时代底分期又分为幼儿期、小学儿童底心 理、儿童时代男女的差异、成熟中的青年四部分。
目录
导言儿童心理学小史儿童心理学底研究法儿童时代底分期 I.幼儿期 1.底梢种生活 2.幼儿底精神发展 II.小学儿童底心理 1.通论 2.初入毕时儿童鹰表象界 3.小学儿童底注意力和理解力 4.小学儿童底记忆(学习和保存) 5.陈述底心理 6.小学儿童底精神作为力(疲乏学) 7.小学儿童底智力发展(天资论)(智慧测验) 8.小学儿童底文字表出力 9.小学儿童底趣味和感情 10.儿童和艺术 III.儿量时代男女的差异 IV.成熟中的青年索引译名对照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它的主题——儿童心理学,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而“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的标签,更是为它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思想脉络,从它引进和翻译的学术著作入手,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书,恰好就满足了我的这一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出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如何努力学习、研究、翻译西方先进思想的画面。可以想象,这些“要籍”的汉译,绝非易事,它凝聚了译者们的心血和智慧,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对科学和进步的渴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更是在讲述一段重要的学术史。它让我看到了西方心理学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过程,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学者们充满了敬意。我仔细看了看书名中的“德”,好奇这是否意味着这本书翻译的是德国早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这又是另一层有趣的解读角度。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以及知识传播的艰难与不易。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特别是儿童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是理解人类行为和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位置。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章节的细节,但初步翻阅下来,它带给我的感觉是:严谨而又不失温度。从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标题来看,它似乎触及了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从认知发展到情绪管理,从社交能力到道德形成。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依恋理论”的介绍,作者(或译者)的阐释让我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往我可能更多地关注孩子行为的表象,而这本书则引导我去探究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它提醒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反应,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早期经历息息相关。那些“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的标注,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有了更高的预期,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治学精神充满了敬意。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默默耕耘、引进西方先进思想的学者,中国心理学才得以逐步发展,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感觉既保留了早期译著的古典韵味,又努力做到让现代读者能够理解,这种平衡做得相当不错,让我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我购入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对“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这一分类的好奇,它本身就带有一种研究价值和历史厚重感。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早期西方学术思想在中国传播轨迹的文献。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一需求。虽然它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但对我而言,它更是一个了解民国时期学术界引进和接受西方思想的一个缩影。我能够想象,当年那些翻译这些著作的学者们,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将这些国外的知识介绍到中国来的。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铭记。书中的“德”字标注,也让我联想到,在民国时期,德国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尤其是对科学和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将德国早期儿童心理学思想引入中国的文献。这不仅仅是一本提供知识的书,更是一本承载着历史信息和学术传承的书。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学术情怀。
评分拿到这本《满58包邮 儿童心理学——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心理学 9787552017663 (德 )》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态。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往往可以从它引进和翻译的学术著作中窥见端倪。这本书,恰好就给了我这样一个窗口。虽然它的主题是儿童心理学,但我更关注的是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民国时期,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的年代,西方的科学思想,尤其是心理学,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被大量引进和研究。这本书能够被冠以“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的称号,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我甚至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在战火纷飞或时代变革中,辛勤翻译这些著作的学者们,他们一定怀揣着对知识的崇敬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似乎在努力还原那个时代的质感,那种沉甸甸的分量,让人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历史的见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学习到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追求,以及他们为中国教育和学术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对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泛黄的书页和略带年代感的字体,立刻勾起了我对民国时期学术启蒙的遐想。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书中涉及的是儿童心理学,但作者(或者说是译者)的语言风格却出奇地平实而生动,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儿童情感发展的章节所打动。书中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看似抽象的心理学概念,比如将儿童的愤怒比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但过后总会迎来阳光。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以及自己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惑。这本书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更像一个引导者,鼓励我去观察、去理解、去感受孩子内心的世界。那些“德”字样的标签,让我好奇这背后是否隐藏着西方早期心理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独特路径,以及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虽然我对儿童心理学本身涉猎不深,但这本书的引入让我觉得,原来这么深奥的学问,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充满人文关怀。我甚至开始想象,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译者在翻译这些西方经典著作时,内心是怀揣着怎样的希望,希望通过这些知识,为中国的下一代点亮怎样的未来。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感,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承载着时代期许的珍贵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