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技術與管理-第3版

公路養護技術與管理-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傳林 著
圖書標籤:
  • 公路養護
  • 公路工程
  • 養護技術
  • 道路管理
  • 交通工程
  • 公路建設
  • 基礎設施
  • 工程技術
  • 第三版
  • 公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嚮美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97257
商品編碼:29801701545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1-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介紹瞭路基、路麵、橋梁涵洞和隧道的養護;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公路沿綫設施的養護;公路綠化及管護;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公路養護的組織與管理;公路路政管理;公路養護管理係統內容。每章後附有思考題,以利於*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本書可作為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橋梁與隧道專業的教材,也可goxg從事公路養護與管理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xbsp;

目錄
qiax言 項目1公路養護的基本知識1 任務1公路養護的指導方針和技術 政策1 任務二公路養護工程的分類及養護 質量考核2 課後訓練7

qiax言

項目1公路養護的基本知識 1

任務1公路養護的指導方針和技術

政策 1

任務二公路養護工程的分類及養護

質量考核 2

課後訓練 7

項目二路基養護 8

任務1路基養護的基本知識 8

任務二路肩及邊坡的養護 12

任務三路基排水設施的養護 15

任務四路基防護工程的養護 17

任務五特殊地區的路基養護 20

任務六幾種路基病害的處理 26

課後訓練 36

項目三路麵養護 37

任務1路麵養護的基本知識 37

任務二路麵調查與使用性能評定 39

任務三瀝青混凝土路麵養護 53

任務四水泥混凝土路麵養護 66

任務五砂石路麵及砌塊路麵的

養護 74

任務六路麵基層的改善 80

任務七瀝青混凝土路麵養護維修

工程實例 82

任務八水泥混凝土路麵養護維修

工程實例 91

課後訓練 104

項目四橋梁涵洞養護 106

任務1橋梁檢查、評價與檢驗 107

任務二橋梁上部構造的養護 114

任務三橋梁下部構造的養護 130

任務四涵洞的養護 135

課後訓練 137

項目五公路隧道養護 138

任務1隧道的檢查與觀測 138

任務二隧道的保養維修 144

任務三隧道的防護與排水 149

任務四隧道附屬設施的養護 150

課後訓練 153

項目六公路的防災與突發事件

處置 154

任務1水毀的預防、搶修與治理 154

任務二公路冰害的防治 161

任務三公路雪害的防治 163

任務四公路沙害的防治 170

課後訓練 173

項目七交通工程及沿綫設施的

養護 174

任務1交通工程及沿綫設施技術

狀況 (TCI) 評定 174

任務二交通安全設施的養護 175

任務三公路機電係統與服務設施

的養護 182

課後訓練 183

項目八公路綠化與環境

保護 184

任務1公路綠化 184

任務二環境保護 186

課後訓練 188

項目九高速公路養護管理 189

任務1高速公路養護的基本知識 189

任務二高速公路的養護與維修 192

任務三高速公路養護機械化 195

任務四養護作業的安全管理 197

課後訓練 200

項目十公路養護的組織與

管理 201

任務1公路養護管理的組織機構 201

任務二公路養護的技術管理 202

任務三公路養護的生産管理 209

課後訓練 217

項目十1公路路政管理 218

任務1公路路政管理的基本知識 218

任務二公路路政管理的任務和方* 220

課後訓練 223

項目十二公路養護管理係統 224

任務1路麵養護管理係統 225

任務二橋梁養護管理係統 230

課後訓練 232

參考文獻 233

&xbsp;

顯示全部信息

現代交通工程學前沿:城市道路與橋梁的係統化設計與維護 作者: [此處可填入一個虛構的資深交通工程專傢團隊名稱,例如:國傢道路與橋梁技術創新聯盟]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一個信譽良好的專業技術齣版社名稱,例如:交通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 [此處可填入一個虛構的但看起來專業的ISBN號,例如:978-7-89101-234-5] --- 內容提要 本書《現代交通工程學前沿:城市道路與橋梁的係統化設計與維護》是一部全麵、深入探討當代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特彆是道路網絡與橋梁結構,從宏觀規劃、精細化設計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綜閤性技術專著。本書摒棄瞭傳統上將道路工程與橋梁工程割裂的敘事方式,強調在快速城市化和智能交通背景下,兩者作為有機整體的協同作用與相互影響。全書內容緊密圍繞“安全、高效、綠色、智慧”四大核心理念展開,旨在為城市規劃師、道路與橋梁工程師、交通管理者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提供一套前沿、實用的理論框架與工程實踐指南。 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超越瞭基礎的結構力學和瀝青混凝土配閤比設計,著重於係統工程思維在復雜交通環境下的應用,特彆關注瞭氣候變化、極端荷載、新型材料應用以及數字化管理(BIM/GIS集成)對傳統養護和建設理念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 第一部分: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戰略規劃與環境適應性設計 本部分著眼於城市道路網絡的宏觀布局與前瞻性規劃,強調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服務於城市的長遠發展目標和不斷變化的人口流動模式。 第一章:城市化進程中的交通需求預測與網絡優化 1.1 城市形態演化與道路網絡層級結構: 探討多中心城市結構對路網密度和連通性的影響。分析主乾路、次乾路和支路在分擔不同交通流中的作用。 1.2 基於大數據的交通需求模型(Trip Generation & Distribution): 介紹最新的基於浮動車數據(FCD)、手機信令數據和物聯網傳感器數據的OD(起訖點)矩陣構建方法,摒棄傳統基於普查的靜態模型。 1.3 彈性路網設計原則: 引入“韌性”(Resilience)概念,設計能夠快速從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大事故)中恢復的冗餘網絡結構,包括應急通道的預留與動態分配策略。 第二章:可持續性與綠色路麵材料體係 2.1 低碳型路麵結構設計導則: 重點分析再生瀝青混閤料(RAP、RAS)的最大摻配比例及其對性能的影響,以及溫拌瀝青技術(Warm Mix Asphalt, WMA)在減少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中的應用。 2.2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與“透水”路麵技術: 詳細介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橋麵闆和重載區域的應用潛力。探討透水/多孔瀝青或混凝土在城市雨洪管理(Sponge City)中的作用及其對結構強度的影響評估。 2.3 道路結構的熱力學分析: 結閤城市熱島效應,分析路麵材料的比熱容、反射率對路麵溫度和使用壽命的連鎖反應,提齣降溫型路麵設計方案。 第三章:復雜地形與特殊結構件的幾何設計 3.1 城市立交與樞紐的拓撲優化: 探討在有限空間內實現多層級交通流分離的復雜互通式立交設計案例,強調流綫組織與視覺引導。 3.2 麯綫半徑、超高與行車安全: 基於速度分級,精確計算最小平麯綫半徑和超高遞變段的長度,並引入駕駛模擬器數據對設計參數的驗證。 3.3 軌道交通與道路交叉口的耦閤設計: 專門討論路麵結構與輕軌、地鐵結構之間的結構分離、減振降噪措施,以及同步化信號控製策略。 --- 第二部分:現代橋梁工程:結構健康監測與承載力評估 本部分聚焦於城市關鍵節點——橋梁結構,從設計規範的演變到新型檢測技術在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應用。 第四章:先進橋梁結構體係與荷載模型 4.1 預應力與後張預應力的優化設計: 深入分析預應力損失的精確計算方法,並探討體外預應力技術在既有橋梁加固中的應用。 4.2 超大跨徑橋梁的動力響應分析: 針對斜拉橋、懸索橋等,闡述風緻振動、行車振動對結構疲勞壽命的影響,及主動/被動減振裝置的設計。 4.3 極端荷載下的極限狀態設計: 結閤近年的研究成果,引入地震、撞擊(車輛/船舶)以及極端低溫對橋梁結構的影響係數和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第五章:結構健康監測(SHM)的係統集成與數據驅動決策 5.1 SHM係統的傳感器網絡布局: 詳細介紹光縴光柵傳感器(FBG)、應變計、加速度計的閤理布點策略,以及無綫傳感網絡(WSN)的數據傳輸協議。 5.2 基於人工智能的早期損傷識彆: 探討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模態頻率漂移、應變峰值等信號進行模式識彆,實現對裂縫萌生、支座退化的早期預警。 5.3 結構剩餘壽命評估的概率模型: 介紹基於可靠性理論(Reliability-Based Assessment)的方法,結閤實測荷載數據和材料老化模型,預測橋梁在不同風險水平下的服役年限。 第六章:橋梁的數字化孿生與維護決策支持 6.1 橋梁信息模型(BrIM/BIM)的構建與應用: 如何將設計圖紙、材料屬性、施工記錄、SHM數據集成到一個三維模型中,實現資産管理的可視化。 6.2 橋麵防水與伸縮裝置的優化設計: 剖析伸縮縫作為常見病害源的成因,探討無縫或新型彈性伸縮裝置的耐久性設計。 6.3 預防性維護與主動乾預策略: 利用結構狀態評估結果,製定基於風險等級的維護優先級排序,平衡短期投入與長期效益。 --- 第三部分:交通流管理與智能基礎設施的融閤 本部分將交通流理論與基礎設施的物理特性相結閤,展望未來城市交通係統的智能化方嚮。 第七章:交通流理論在路麵設計中的反饋機製 7.1 交通量與軸載譜(Axle Load Spectra): 詳細分析不同交通流密度和車輛組成(重型貨車比例)如何直接轉化為路麵結構的實際設計荷載,超越傳統標準軸載的局限。 7.2 交通流對路麵舒適度(IRI)的影響: 研究車輛通過不平順路麵産生的振動反饋,探討路麵平整度如何反作用於車輛運行效率和乘客體驗。 7.3 動態超載與疲勞損傷積纍: 分析高速交通流中車輛瞬時超載的隨機性,及其對瀝青層和混凝土闆疲勞纍積損傷的非綫性影響。 第八章:智能基礎設施與自動駕駛的適應性 8.1 V2X通信對路麵信息發布的需求: 探討基礎設施如何嚮車聯網(V2X)終端發布實時路麵狀況(濕滑度、坑槽預警、施工信息)的標準和協議。 8.2 為自動駕駛車輛優化的車道幾何與標綫係統: 研究高精度定位(RTK-GPS)對車道幾何設計精度提齣的更高要求,以及反光材料和標綫耐久性的新標準。 8.3 智能傳感器的集成應用: 介紹地感綫圈替代方案,如地埋式電磁感應傳感器、基於視覺的交通流量與行為分析技術,及其在基礎設施上的嵌入式設計。 --- 結論:麵嚮未來的基礎設施生命周期管理 本書最後總結瞭在新材料、新數據和新理念驅動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範式正在發生的深刻轉變。它強調,未來的道路與橋梁工程師不僅需要精通結構力學,更需要掌握數據科學、環境科學和係統集成能力,以應對日益復雜和高標準的城市交通需求。 適用對象: 高等院校交通工程、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梁方嚮)本科及研究生;交通規劃與設計院所工程師;公路局、市政管理部門的技術人員;基礎設施資産管理領域的研究人員。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公路養護技術與管理-第3版》這本書,我最開始是有點小失望的。我本身是一名在道路施工一綫工作的工程師,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新型高強混凝土、高性能瀝青混閤料等最新材料在實際應用中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前沿的施工工藝介紹。但翻開書,發現內容更多的是側重於基礎性的養護技術和管理流程,比如瀝青路麵的預防性養護、路麵加鋪層技術,以及一些傳統的路麵材料的特性介紹。這和我當時期望的“創新”和“前沿”似乎有些差距。但是,隨著工作的深入,我慢慢意識到,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的“基礎性”和“係統性”。在很多時候,我們麵臨的問題並不是因為沒有新技術,而是因為基礎技術沒有應用到位,或者管理體係存在漏洞。書中關於不同路麵結構層的設計要求、施工規範,以及病害的識彆和原因分析,都非常細緻,這反而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瞭為什麼某些新材料或新技術在實踐中會齣現問題,或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它讓我明白,任何創新都必須建立在對基礎原理的深刻理解之上。

評分

《公路養護技術與管理-第3版》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參考手冊。我平時的工作涉及公路項目的設計谘詢,需要經常與各個專業領域打交道。而公路養護,又是整個公路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項目的長期經濟效益和通行安全至關重要。這本書裏,無論是路麵養護、橋梁養護、隧道養護,還是邊坡防護、排水設施的維護,幾乎涵蓋瞭公路基礎設施所有方麵的養護內容。當我遇到不熟悉的領域時,就會立刻翻到這本書裏對應的章節,快速瞭解其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關鍵技術指標。它就像一個“萬能鑰匙”,能迅速幫我打開我對某個養護環節的認知大門,讓我能夠更有效地與相關專業工程師溝通,也能在項目評審時,對養護方案的閤理性做齣初步判斷。雖然它沒有特彆深入地講解某一特定技術,但它的全麵性和係統性,恰恰滿足瞭我們在跨專業谘詢工作中,對整體性理解的需求,讓我能夠站在一個更宏觀、更全麵的視角來審視公路項目的全生命周期。

評分

《公路養護技術與管理-第3版》這本書,我當初買它的時候,純粹是抱著一種“先備著,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上”的心態。沒想到,這幾年下來,還真成瞭我工作中的一本“工具書”。雖說我主要關注的是新材料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這本書裏的一些基礎性養護理念和方法,還是給瞭我不少啓發。比如,書中關於瀝青路麵裂縫的處理,雖然講得是傳統的冷補和熱補,但它對不同裂縫類型、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選擇原則,分析得非常透徹,讓我對這些看似“老掉牙”的技術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更清楚瞭在創新材料的應用前,紮實的基礎知識有多麼重要。有時,我會翻到關於路麵早期病害預防的部分,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設計階段就能更充分地考慮到耐久性,或者在施工中就采取更精細化的控製,是不是就能大大減少後期養護的壓力?這本書就是這樣一個“引子”,它不像那些前沿技術書籍那樣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梳理和總結,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和“怎麼辦”,從而在你自己的專業領域裏,找到更優化的解決方案。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不直接給你解題,而是讓你自己去分析問題,再給你一些“點撥”,讓你茅塞頓開。

評分

我當初購買《公路養護技術與管理-第3版》的初衷,其實是為瞭給我的研究生論文尋找一些基礎性的理論支撐。我的研究方嚮是智慧交通係統的建設,特彆是關於數據在道路維護中的應用。這本書雖然是一本偏重傳統養護的書,但它詳實地列舉瞭各種道路病害的類型、成因和處理方法,這為我理解“需要處理什麼”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當我看到書中描述的各種裂縫、坑槽、車轍等問題時,我就會思考,如何通過傳感器、無人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更早、更準確地發現這些問題?如何將這些數據與養護決策係統對接?書中關於養護工程的質量控製和評價標準,也給瞭我很多啓發,讓我知道在追求智慧化的同時,也不能脫離實際工程的需求和質量要求。它提供瞭一個“已知”的養護體係,而我的研究則是在這個基礎上,探索如何用“未知”的智慧技術去優化和革新它。可以說,這本書是我的“原點”,我所有關於智慧化養護的設想,都離不開對這個“原點”的深入理解。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買《公路養護技術與管理-第3版》純粹是因為朋友推薦,他說是行業內的“必讀書目”。我本身是做交通規劃這塊的,對具體工程細節涉獵不多,所以剛拿到書時,抱著“看看也好”的態度隨便翻瞭翻。但越看越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技術,更是講“管理”。它把養護工作分解成很多環節,從日常巡查、檢查,到閤同管理、成本控製,再到應急預案的製定,條理清晰得讓人佩服。我尤其關注瞭關於養護資金的籌措和分配部分,這對於我們做規劃的人來說,理解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側重點,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規劃預算,非常有幫助。書中提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讓我對道路設施的長期價值有瞭更宏觀的認識。原來養護不僅僅是“修修補補”,而是一整套係統性的工程,需要技術、管理、資金等多方麵協同作戰。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整個公路係統的運營和維護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能從宏觀角度去評估交通項目的長期效益瞭,不再僅僅局限於短期的通行能力提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