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到发现: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 9787551406796

从看见到发现: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 978755140679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天新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人文主义
  • 纪实摄影
  • 社会观察
  • 文化
  • 旅行
  • 影像
  • 艺术
  • 视觉
  • 记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1406796
商品编码:298346258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从看见到发现: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 作者 蔡天新
定价 45.00元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 9787551406796 出版日期 2014-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曾应邀出席5大洲30多个诗歌节,纽约、巴黎、剑桥、法兰克福、墨西哥城、利马、内罗毕、乞力马扎罗等城市都举办过他的个人诗歌朗诵会。作者边行边摄,游历了100多个国家,也留下了颇多摄影作品。有别于专业摄影家,作者记录的照片颇具平易近人的人文味道。2008年,作者在深圳举办摄影展,迄今已逾10场。本书是他的部摄影集,收入过去17年间的人物、风景和抽象作品150余幅,并配有大量行摄文字,记录摁下快门那一刹那的所思所想。

   作者简介
蔡天新,浙江台州人,曾是少年大学生,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作品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有英、法、西、韩、土耳其、塞尔维亚语和繁体字版的诗集、散文集问世。

   目录
序:从看见到发现

具象篇
辑(1997—2003)
洗澡的印度男子(加尔各答)
意大利修鞋匠(罗马)
安第斯人家(麦德林)
旅行者的小憩(里约热内卢)
拉普拉塔河(蒙得维的亚)
古巴少年(哈瓦那)
四个老妇人(萨格勒布)
战争纪念碑(萨拉热窝)
正午的月台(布拉格)
罗浮宫(巴黎)
乡村公路(保加利亚)
女诗人(德班或三河市)

第二辑(2004—2007)
提尔的鸟笼(苏尔)
地中海(苏尔)
公车上的女子(德黑兰)
高加索的火车(第比利斯)
诗人在社区(斯洛文尼亚)
残存的墙根(柏林)
红色的拖车(塞哥维亚)
海港的晨曦(瓦莱塔)
娇小的妇人(突尼斯城)
地下的女招待(塔林)
总统的侍女(乌兰巴托)

第三辑(2008)
如茵的草坪(剑桥)
奥德翁电影院(牛津)
查韦尔河情侣(牛津)
王子街心花园(爱丁堡)
开尔文河(格拉斯哥)
乡村与云朵(威尔士)
泰晤士河畔(伦敦)
莱茵女骑手(瑞士)
京都的黄昏(京都)
春日大社(奈良)
巴黎地铁车站(协和广场)
蓬皮杜酒吧(巴黎)

第四辑(2009)
伊朗女博士(万隆)
老诗人(科托努)
年轻的母亲(科托努)
洛美(多哥)
奥赛美术馆(巴黎)
拍手掌的女孩(巴黎)
草裙舞王(巴黎)
巴黎的云(蓬皮杜中心)
阿尔卑斯(法国—意大利)
海滨清晨(特拉维夫)
朗诵(雅法)
狂喜(死海)

第五辑(2010)
雷大爷和雷大妈(黟县)
希尔伯特小道(哥廷根)
小教堂(不伦瑞克)
咖啡馆(不来梅)
枕木上的花儿(下萨克逊)
门德尔松的花园(莱比锡)
蒙古乐师(慕尼黑)
陌生人(基希讷乌)
黑海(雅尔塔)
书香(法兰克福)
村舍(立陶宛)
谈心(立陶宛)

第六辑(2011)
红裙子(纽约)
公共汽车(格拉纳达)
玩笑(格拉纳达)
打架(格拉纳达)
尼加拉瓜湖(里瓦斯)
红色的小卖部(洪都拉斯)
安东尼奥(萨尔瓦多)
狂欢节(格拉纳达)
冰湖(阿拉斯加)
十字路口的云(普罗维登斯)
女诗人(西宁)
夜晚的轮渡(厦门)

第七辑(2012)
早餐时分(长沙)
河边的晚餐(乌特勒支)
情歌(乌特勒支)
街景(布鲁塞尔)
肯尼亚高原(纳鲁库)
维多利亚湖(恩德培)
收工归来(乌干达)
台阶上的男孩(坎帕拉)
土豆男孩(基加利)
铁树人家(乌维拉)
朗诵(阿鲁沙)
莫希的车夫(坦桑尼亚)
海滩上的少女(达累斯萨拉姆)1902

第八辑(2013)
弗里达的花园(墨西哥城)
奇琴伊察(尤卡坦)
海边的妇女(普罗格雷索)
彩色的湖岸(米切肯)5200
留影(莫雷利亚)
这家酒店的名字叫孤独(莫雷利亚)
纪念碑(瓜亚基尔)
母与女(瓜亚基尔)
门铃自拍像(利马)
波哥大男孩(波哥大)
阅读者(首尔)
富春江(桐庐)

抽象篇
欧洲篇(2010,2012)
作品1号(雅尔塔)
作品2号(雅尔塔)
作品1号(维尔纽斯)
作品2号(维尔纽斯)
作品2号(敖德萨)
作品7号(敖德萨)
作品8号(敖德萨)
作品11号(敖德萨)
作品18号(敖德萨)
作品23号(敖德萨)
作品24号(敖德萨)
作品26号(敖德萨)
作品51号(敖德萨)
女子(乌特勒支)
头像(乌特勒支)
酒瓶(乌特勒支)
婴孩(哥廷根)
脸谱(布鲁塞尔)

美洲篇(2011,2013)
作品1号(格拉纳达)
作品2号(格拉纳达)
作品1号(马那瓜)
作品1号(拉克鲁斯)
作品4号(纽约)
作品6号(纽约)
作品7号(纽约)
作品8号(纽约)
作品13号(纽约)
作品18号(纽约)
作品20号(纽约)
作品25号(纽约)
作品29号(纽约)
作品34号(纽约)
作品45号(纽约)
作品46号(纽约)
作品67号(纽约)
祈祷(瓜亚基尔)
男人与女人(墨西哥城)
印加人(利马)
老树(利马)
坐着的女子(利马)

亚非篇(2012,2013)
坦桑尼亚人(达累斯萨拉姆)
热带的忧郁(达累斯萨拉姆)
水的记忆(达累斯萨拉姆)
雨中曲(达累斯萨拉姆)
人类的祖先(达累斯萨拉姆)
武士(达累斯萨拉姆)
避世者(达累斯萨拉姆)
作品1号(基加利)
作品2号(基加利)
作品3号(基加利)
作品1号(坎帕拉)
戴白帽的男子(福冈)
小孩(首尔)
三坊七巷(福州)
醉汉(潮州)

后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摄影集,也是一册远行游记。它比摄影集厚重,因为有许多文字为你讲述背后的故事;它又比游记生动,因为有许多图片定格了彼时刹那的美好。湖泊、山川,城市、乡村,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甚至有意无意的涂鸦、抽象具象的图案……5大洲50多个国家的风景、人物,数学家、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蔡天新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视角,为你一一呈现。

   文摘









   序言

《光影流转:一位思想者的视觉笔记》 序言 摄影,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记录与表达,它是我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更是我探寻内心深处、理解个体与宏大叙事之间联系的媒介。这本集子,并非一次宏大的影像展览,也不是对摄影技术精湛的炫技,它更像是岁月沉淀后,一位思想者在光影间留下的私语。在这里,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凝固的时光,一次刹那的心灵触动,以及对存在、历史、社会变迁的无尽思索。 我并非以专业的摄影师自居,也无意标榜任何摄影流派。我只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性怀有温情,并试图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真实与美,并赋予它们意义的普通人。我所拍摄的,无非是日常的街景,平凡的面孔,被遗忘的角落,或是宏大叙事下被忽略的细节。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蕴含着关于我们如何存在、如何相互连接,以及我们的社会如何演变的深刻洞见。 这本书的诞生,是源于一种内在的冲动,一种将内心积淀的观察与感悟,通过影像的方式与世界分享的渴望。它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旅程,也是一次与观者心灵的邀约。我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能引发您对自身生活,对周围世界,乃至对更广阔历史人文图景的思考。 第一章:凝视的瞬间——个体的心灵图谱 在城市涌动的人潮中,我常常被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面孔所吸引。每一道皱纹,每一丝眼神,都诉说着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我试图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捕捉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肖像,更是内在的精神状态——那份坚韧,那份疲惫,那份深藏的温柔,抑或是一种对命运的平静接受。 我曾在一个古老的集市里,看见一位老人,他的双手布满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有力地摩挲着一件老物件。那眼神,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当下某种安宁的守护。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一种集体记忆在个体身上的沉淀。我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凝固的瞬间,试图让观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温度。 又比如,在繁忙的街头,一个孩子突然停下脚步,仰望着一棵不知名的大树,眼中充满了纯粹的好奇与惊叹。那一刻,整个世界的喧嚣似乎都消退了,只剩下孩子与自然的纯粹对话。这幅画面,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现代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和信息爆炸中,个体与自然,以及那份最原始的探索精神,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力量。 这些肖像,或是街头偶遇的陌生人,或是熟识的朋友,都成为我观察人类情感和社会互动的重要窗口。我所追求的,并非完美的构图或戏剧性的场景,而是那些触及灵魂、引发共鸣的真实表达。照片中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思索与挣扎,都汇聚成了一幅幅关于个体生命力的画卷。 第二章:时间的刻痕——城市与记忆的交响 城市,是人类文明最直观的载体。我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试图捕捉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同时又被时代变迁所重塑的痕迹。那些古老的建筑,它们静默地伫立在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丛林中,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衰落。我着迷于它们的细节,那褪色的砖墙,那精美的雕花,那曾经被无数双手触碰过的石板路,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我曾拍摄过一座被遗忘的老宅,它的窗户早已破碎,墙壁斑驳脱落,但透过残缺的窗棂,我依然能窥见曾经的庭院深深,以及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气息。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早已远去的身影产生了某种冥冥之中的联系。我按下了快门,记录下这残缺的美,以及它所唤起的关于岁月流逝的哲学思考。 而新生的建筑,它们的线条冷峻而现代,它们代表着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常常吞噬着旧有的记忆。我会在新旧建筑的对比中,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张力。那种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构成了城市最生动的肌理。我试图通过我的镜头,捕捉到这种动态的平衡,以及它所引发的关于发展与传承的深层思考。 我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城市角落,比如老旧的弄堂,废弃的工厂,或是被遗忘的桥梁。它们或许不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但它们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通过我的影像,唤起观者对这些被遗忘的空间的关注,以及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的反思。 第三章:叙事的碎片——社会变迁与人文关怀 我的镜头,也常常聚焦于社会变迁的脉络,以及在这些变迁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我关注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努力生存,努力寻找自身位置的人们。他们可能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可能是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也可能是正在经历转型的城市居民。 我曾拍摄过一群在城市边缘搭建简陋房屋的工人,他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为了生活而奔波。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韧与希望。我试图通过这些影像,展现他们的付出与不易,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与尊重。 我也关注那些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面临着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困惑的人群。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挣扎与探索,都成为了我镜头下重要的观察对象。我希望通过我的影像,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以及他们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求共存与理解。 在拍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我无意猎奇或批判,而是试图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理解和展现人物的处境,去捕捉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我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蕴藏着生命的力量与尊严。 第四章:内观的风景——心之所向的探索 除了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我也常常将镜头转向内心,试图通过影像来探索自我。摄影,对我而言,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冥想的方式,一种与自我对话的途径。 我会在空灵的风景中,寻找内心的平静;我会在抽象的构图中,表达复杂的情绪。有时候,一张简单的光影,一个无意的几何图形,都能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希望通过这些更加个人化的影像,展现一种内在的风景,一种不为外界所知的精神世界。 这些“内观”的影像,或许晦涩,或许难以理解,但它们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它们是我对生命、对存在、对意识的不断追问与探索。我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能与那些同样在寻找内心答案的观者,产生某种共鸣。 结语 这本集子,如同一本未完成的日记,记录着我用眼睛捕捉到的世界,以及用思想沉淀下来的感悟。摄影,于我而言,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发现之旅。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对未知的好奇,一次对真实的探寻,一次对自我的挑战。 我希望,当您翻阅这些照片时,不仅仅是在欣赏画面,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与过去、现在、未来的连接。愿这些光影的碎片,能为您带来一丝思考,一份感动,或是一段属于您自己的发现之旅。 “从看见到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名字,更是我一生践行的主题。看见,是眼睛的捕捉;发现,是心灵的领悟。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每个瞬间,都保有那份好奇与敏锐,去看见,去发现,去理解,去爱。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息。书名中的“看见”和“发现”二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过程。我猜想,这本书里的每一张照片,都并非偶然的定格,而是作者在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后,所精心捕捉的“关键时刻”。“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这几个字更是点明了作者的立场和视角。我期待看到的是对普通人生活的细腻描摹,是对社会现象的冷静反思,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有力肯定。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种对人性善意的坚信,一种对生活美好的赞颂。我不期望看到过于戏剧化的场景,我更喜欢那些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的瞬间。我相信,真正的人文关怀,就体现在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洞察之中。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看见”表象之后,进一步挖掘出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发现”的,这个过程一定充满了智慧和灵感。

评分

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所传达的理念与我个人的阅读偏好非常契合。我一直认为,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思想的载体。当我在书名中看到“人文主义者”这个标签时,我就知道,这本摄影集绝不会流于表面。我期待着作者能够以一种饱含深情却又不失理性的视角,去记录下那些真实而鲜活的生活片段。我希望在翻阅这本书时,我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能够理解那些照片背后人物的情感,能够体会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自身对生活的思考,让我学会用更广阔的胸怀去接纳和理解这个世界。我尤其好奇“从看见到发现”这个过程,它暗示着一种从纯粹的视觉体验到深刻的认知转变。我期待着在书中找到作者是如何通过他的镜头,引导读者完成这种转变的,是怎样的构图、色彩、或是叙事方式,才能让一张照片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尤其“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这几个字,瞬间激起了我对它内在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更是观察世界、理解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人文主义者”的视角,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在镜头下捕捉的,定然不是那些浮光掠影的风景,也不是那些刻意摆拍的肖像,而更可能是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温暖、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智慧、那些普通人身上闪耀的独特光芒。我期待着在翻阅这本书时,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重新审视我司空见惯的世界,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眼光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也许,这本书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寻。我尤其好奇,“从看见到发现”这个过程是如何通过摄影得以实现的,是怎样的瞬间、怎样的角度、怎样的构图,才能将表象的“看见”升华为深刻的“发现”?这其中的思辨和转化,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会。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摄影背后思想的向往。如今的摄影作品浩如烟海,充斥着各种技巧和视觉冲击,但真正能触动灵魂、引发思考的却不多。我深信,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其作品必然带有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本身的敬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感受那些被镜头语言所承载的个体生命故事,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去体会那些在时间洪流中沉淀下来的情感痕迹。我不追求那些惊世骇俗的画面,我更看重的是作品是否能传递出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是否能让我看到隐藏在照片背后的灵魂。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到作者是一位有心人,他不仅仅是记录下所见,更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去“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意义。我希望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身的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能够从作者的摄影作品中汲取养分,学会用更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如同一扇门,缓缓开启了我对其中内容的无限遐想。我常常在想,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究竟“看见”了什么?而“发现”又意味着什么?“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怀有深切关切的人。他的镜头,或许捕捉的是那些平凡却不失伟大的瞬间,或许记录的是那些被时间遗忘却依旧闪闪发光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一种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我并不追求那些视觉上的震撼,我更看重的是作品能否触动我的内心,能否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看见”的画面,转化为“发现”的洞察的,这其中一定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艺术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