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从看见到发现: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 | 作者 | 蔡天新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551406796 | 出版日期 | 2014-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作者曾应邀出席5大洲30多个诗歌节,纽约、巴黎、剑桥、法兰克福、墨西哥城、利马、内罗毕、乞力马扎罗等城市都举办过他的个人诗歌朗诵会。作者边行边摄,游历了100多个国家,也留下了颇多摄影作品。有别于专业摄影家,作者记录的照片颇具平易近人的人文味道。2008年,作者在深圳举办摄影展,迄今已逾10场。本书是他的部摄影集,收入过去17年间的人物、风景和抽象作品150余幅,并配有大量行摄文字,记录摁下快门那一刹那的所思所想。 | 
| 作者简介 | |
| 蔡天新,浙江台州人,曾是少年大学生,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作品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有英、法、西、韩、土耳其、塞尔维亚语和繁体字版的诗集、散文集问世。 | 
| 目录 | |
| 序:从看见到发现 具象篇 辑(1997—2003) 洗澡的印度男子(加尔各答) 意大利修鞋匠(罗马) 安第斯人家(麦德林) 旅行者的小憩(里约热内卢) 拉普拉塔河(蒙得维的亚) 古巴少年(哈瓦那) 四个老妇人(萨格勒布) 战争纪念碑(萨拉热窝) 正午的月台(布拉格) 罗浮宫(巴黎) 乡村公路(保加利亚) 女诗人(德班或三河市) 第二辑(2004—2007) 提尔的鸟笼(苏尔) 地中海(苏尔) 公车上的女子(德黑兰) 高加索的火车(第比利斯) 诗人在社区(斯洛文尼亚) 残存的墙根(柏林) 红色的拖车(塞哥维亚) 海港的晨曦(瓦莱塔) 娇小的妇人(突尼斯城) 地下的女招待(塔林) 总统的侍女(乌兰巴托) 第三辑(2008) 如茵的草坪(剑桥) 奥德翁电影院(牛津) 查韦尔河情侣(牛津) 王子街心花园(爱丁堡) 开尔文河(格拉斯哥) 乡村与云朵(威尔士) 泰晤士河畔(伦敦) 莱茵女骑手(瑞士) 京都的黄昏(京都) 春日大社(奈良) 巴黎地铁车站(协和广场) 蓬皮杜酒吧(巴黎) 第四辑(2009) 伊朗女博士(万隆) 老诗人(科托努) 年轻的母亲(科托努) 洛美(多哥) 奥赛美术馆(巴黎) 拍手掌的女孩(巴黎) 草裙舞王(巴黎) 巴黎的云(蓬皮杜中心) 阿尔卑斯(法国—意大利) 海滨清晨(特拉维夫) 朗诵(雅法) 狂喜(死海) 第五辑(2010) 雷大爷和雷大妈(黟县) 希尔伯特小道(哥廷根) 小教堂(不伦瑞克) 咖啡馆(不来梅) 枕木上的花儿(下萨克逊) 门德尔松的花园(莱比锡) 蒙古乐师(慕尼黑) 陌生人(基希讷乌) 黑海(雅尔塔) 书香(法兰克福) 村舍(立陶宛) 谈心(立陶宛) 第六辑(2011) 红裙子(纽约) 公共汽车(格拉纳达) 玩笑(格拉纳达) 打架(格拉纳达) 尼加拉瓜湖(里瓦斯) 红色的小卖部(洪都拉斯) 安东尼奥(萨尔瓦多) 狂欢节(格拉纳达) 冰湖(阿拉斯加) 十字路口的云(普罗维登斯) 女诗人(西宁) 夜晚的轮渡(厦门) 第七辑(2012) 早餐时分(长沙) 河边的晚餐(乌特勒支) 情歌(乌特勒支) 街景(布鲁塞尔) 肯尼亚高原(纳鲁库) 维多利亚湖(恩德培) 收工归来(乌干达) 台阶上的男孩(坎帕拉) 土豆男孩(基加利) 铁树人家(乌维拉) 朗诵(阿鲁沙) 莫希的车夫(坦桑尼亚) 海滩上的少女(达累斯萨拉姆)1902 第八辑(2013) 弗里达的花园(墨西哥城) 奇琴伊察(尤卡坦) 海边的妇女(普罗格雷索) 彩色的湖岸(米切肯)5200 留影(莫雷利亚) 这家酒店的名字叫孤独(莫雷利亚) 纪念碑(瓜亚基尔) 母与女(瓜亚基尔) 门铃自拍像(利马) 波哥大男孩(波哥大) 阅读者(首尔) 富春江(桐庐) 抽象篇 欧洲篇(2010,2012) 作品1号(雅尔塔) 作品2号(雅尔塔) 作品1号(维尔纽斯) 作品2号(维尔纽斯) 作品2号(敖德萨) 作品7号(敖德萨) 作品8号(敖德萨) 作品11号(敖德萨) 作品18号(敖德萨) 作品23号(敖德萨) 作品24号(敖德萨) 作品26号(敖德萨) 作品51号(敖德萨) 女子(乌特勒支) 头像(乌特勒支) 酒瓶(乌特勒支) 婴孩(哥廷根) 脸谱(布鲁塞尔) 美洲篇(2011,2013) 作品1号(格拉纳达) 作品2号(格拉纳达) 作品1号(马那瓜) 作品1号(拉克鲁斯) 作品4号(纽约) 作品6号(纽约) 作品7号(纽约) 作品8号(纽约) 作品13号(纽约) 作品18号(纽约) 作品20号(纽约) 作品25号(纽约) 作品29号(纽约) 作品34号(纽约) 作品45号(纽约) 作品46号(纽约) 作品67号(纽约) 祈祷(瓜亚基尔) 男人与女人(墨西哥城) 印加人(利马) 老树(利马) 坐着的女子(利马) 亚非篇(2012,2013) 坦桑尼亚人(达累斯萨拉姆) 热带的忧郁(达累斯萨拉姆) 水的记忆(达累斯萨拉姆) 雨中曲(达累斯萨拉姆) 人类的祖先(达累斯萨拉姆) 武士(达累斯萨拉姆) 避世者(达累斯萨拉姆) 作品1号(基加利) 作品2号(基加利) 作品3号(基加利) 作品1号(坎帕拉) 戴白帽的男子(福冈) 小孩(首尔) 三坊七巷(福州) 醉汉(潮州)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这是一本摄影集,也是一册远行游记。它比摄影集厚重,因为有许多文字为你讲述背后的故事;它又比游记生动,因为有许多图片定格了彼时刹那的美好。湖泊、山川,城市、乡村,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甚至有意无意的涂鸦、抽象具象的图案……5大洲50多个国家的风景、人物,数学家、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蔡天新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视角,为你一一呈现。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息。书名中的“看见”和“发现”二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过程。我猜想,这本书里的每一张照片,都并非偶然的定格,而是作者在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后,所精心捕捉的“关键时刻”。“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这几个字更是点明了作者的立场和视角。我期待看到的是对普通人生活的细腻描摹,是对社会现象的冷静反思,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有力肯定。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种对人性善意的坚信,一种对生活美好的赞颂。我不期望看到过于戏剧化的场景,我更喜欢那些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的瞬间。我相信,真正的人文关怀,就体现在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洞察之中。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看见”表象之后,进一步挖掘出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发现”的,这个过程一定充满了智慧和灵感。
评分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所传达的理念与我个人的阅读偏好非常契合。我一直认为,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思想的载体。当我在书名中看到“人文主义者”这个标签时,我就知道,这本摄影集绝不会流于表面。我期待着作者能够以一种饱含深情却又不失理性的视角,去记录下那些真实而鲜活的生活片段。我希望在翻阅这本书时,我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能够理解那些照片背后人物的情感,能够体会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自身对生活的思考,让我学会用更广阔的胸怀去接纳和理解这个世界。我尤其好奇“从看见到发现”这个过程,它暗示着一种从纯粹的视觉体验到深刻的认知转变。我期待着在书中找到作者是如何通过他的镜头,引导读者完成这种转变的,是怎样的构图、色彩、或是叙事方式,才能让一张照片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尤其“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这几个字,瞬间激起了我对它内在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更是观察世界、理解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人文主义者”的视角,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在镜头下捕捉的,定然不是那些浮光掠影的风景,也不是那些刻意摆拍的肖像,而更可能是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温暖、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智慧、那些普通人身上闪耀的独特光芒。我期待着在翻阅这本书时,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重新审视我司空见惯的世界,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眼光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也许,这本书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寻。我尤其好奇,“从看见到发现”这个过程是如何通过摄影得以实现的,是怎样的瞬间、怎样的角度、怎样的构图,才能将表象的“看见”升华为深刻的“发现”?这其中的思辨和转化,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会。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摄影背后思想的向往。如今的摄影作品浩如烟海,充斥着各种技巧和视觉冲击,但真正能触动灵魂、引发思考的却不多。我深信,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其作品必然带有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本身的敬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感受那些被镜头语言所承载的个体生命故事,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去体会那些在时间洪流中沉淀下来的情感痕迹。我不追求那些惊世骇俗的画面,我更看重的是作品是否能传递出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是否能让我看到隐藏在照片背后的灵魂。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到作者是一位有心人,他不仅仅是记录下所见,更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去“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意义。我希望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身的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能够从作者的摄影作品中汲取养分,学会用更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如同一扇门,缓缓开启了我对其中内容的无限遐想。我常常在想,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究竟“看见”了什么?而“发现”又意味着什么?“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怀有深切关切的人。他的镜头,或许捕捉的是那些平凡却不失伟大的瞬间,或许记录的是那些被时间遗忘却依旧闪闪发光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一种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我并不追求那些视觉上的震撼,我更看重的是作品能否触动我的内心,能否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看见”的画面,转化为“发现”的洞察的,这其中一定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艺术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