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 9787560956220

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 978756095622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DiGi数码双周编辑部著 著
图书标签:
  • 数码相机
  • 摄影器材
  • 相机评测
  • 摄影技术
  • 数码摄影
  • 单反相机
  • 相机指南
  • 摄影入门
  • 器材选购
  • 09-10年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56220
商品编码:298350796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 作者 DiGi数码双周编辑部著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0956220 出版日期 2009-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540Kg

   内容简介
数码相机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如家用的、商业的;大的,小的,贵的,便宜的……,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市面上32部人气数码相机机身。
什么是数码机身呢简单的定义就是可自由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人们口中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D-SLR)当然是其中一种,而且是*的家族。自Live View在D-SLR上出现后,沿用D-SLR的传感器和镜头系列,但像DC-样以“无反光镜箱”设计如Panasonic Lumix DMC-Gl的机身系列,*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摄影洪流中的重要一员。为了突破D-SLR的135画幅格式所限,在提升像素的同时,要保持画质甚至同步提升画质的更大画幅的系统*不能缺少。就像Hasselblad H3DIl-50及Leica S2,更多的品牌、更多的产品、更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可以看到120数码机身和机背,会在日后的高画质数码摄影上占有重要席位。
有人会这样说,从一张照片中所看到的质量70%源于机身、30%源于镜头,所看到的效果70%源于镜头、30%源于机身。但在拍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拍摄乐趣、功能反应都取决于机身功能的优劣。一款镜头可能十年才有新款替代,但数码机身仅相差3至4年,功能上已可能完全不同,其发展速度和技术范畴都很多。此书由《DiGi数码双周》编辑部倾力编著,是中国极具性的数码机身详测和介绍书籍。后页内容以大量客观的测试方法,配以计算机软件协助,把每一部机身的机能和效果,一一表现出来。读者读后能清楚每个品牌、每个型号机身的优胜之处,可能从而加深对现今数码摄影科技的认知,了解我们身为用户可以做到的效果和技法。

   作者简介

   目录
测试解说
佳能
Canon Eos-1Ds Mark lll、Eos-1D Mark lll
Canon Eos 5D Mark lll
Canon EOS 50D
Canon Eos 500D
Canon Eos 450D、1000D
哈苏
Hasselblad H3D-50
徕卡
Hasselblad H3D-50
Leica M8.2
Leica S2
尼康
Nikon D3X、D3
Nikon D700、D300
Nikon D90
Nikon D60
Nikon D5000
奥林马斯
Olympus E-3
Olympus E-30
Olympus E-620
Olympus E-520
Olympus Micro 4/3概念机
松下
Panasonic Lumix DMC-G1
Panasonic Lumix DMC-HG1
Panasonic Lumix DMC-L10
宾得
Pentax K20D
Pentax K200D
Pentax K-m
三星
Samsung GX-20
索尼
Sony 900
Sony 700
Sony 350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 一本见证数码影像发展脉络的深度解析之作 2009年至2010年,数码摄影技术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单反相机日益普及,消费者级数码相机在像素、画质和功能上不断刷新纪录,而微单(无反)相机的概念也悄然萌芽,预示着影像行业即将迎来新的时代。就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时期,一本旨在为广大摄影爱好者、专业人士以及行业观察者提供权威、深度、全面参考的巨著——《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ISBN: 9787560956220)应运而生。 本书并非简单的产品目录或评测汇总,而是一次对那两年间数码摄影机身技术革新、市场格局演变以及摄影理念碰撞的系统性梳理和深度剖析。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对摄影艺术的深厚理解,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影像之眼”的百科全书式盛宴。 内容概览: 《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详测”二字。本书对当时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数码摄影机身进行了极其细致入微的评测。这些评测并非流于表面的参数罗列,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技术细节,力求还原产品最真实的表现。 一、 核心技术解析: 传感器技术: 书中对当时主流的CCD和CMOS传感器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从像素尺寸、单位像素面积、感光度范围、动态范围、信噪比等关键指标出发,探讨了不同传感器技术在成像质量上的优劣。例如,对于当时备受关注的高像素化趋势,本书不仅列出了各款机型的像素值,更分析了在同等传感器尺寸下,像素密度增加对画质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如噪点表现、细节锐度等。同时,也关注了全画幅、APS-C、M4/3等不同画幅传感器在成像风格、景深控制上的差异。 图像处理器: 现代数码相机成像的质量,除了传感器,图像处理器的作用至关重要。本书深入研究了当时各厂商的图像处理引擎,如佳能的DIGIC系列、尼康的EXPEED系列、索尼的BIONZ系列等,分析了它们在色彩还原、白平衡准确性、降噪算法、锐化处理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实拍样张分析,揭示了不同处理器对照片最终呈现效果的微妙影响,帮助读者理解为何不同品牌相机在直出照片的“味道”上有所不同。 对焦系统: 自动对焦的精准度和速度是衡量一款相机性能的关键。本书详细介绍了当时各类相机所采用的对焦模块,包括对焦点数量、覆盖范围、对焦模式(单次对焦、连续对焦、智能对焦等)、低光对焦能力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可能还包含了针对不同场景下(如运动拍摄、人像拍摄、弱光环境)的对焦性能实测,为摄影师选择适合的器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测光系统: 精准的曝光是摄影的基础。本书对当时主流的测光模式(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拍摄场景,分析了不同测光模式在面对复杂光线条件时的表现。书中可能还讨论了HDR(高动态范围)技术在相机内置的应用,以及其在保留高光和阴影细节方面的潜力。 电子取景器(EVF)与液晶显示屏(LCD): 2009-2010年正是电子取景器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于消费级产品的重要时期。本书对当时的EVF分辨率、刷新率、延迟、色彩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评测,并将其与传统光学取景器(OVF)进行对比,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拍摄需求下的适用性。同时,对于相机背部的LCD屏幕,本书也考察了其尺寸、分辨率、亮度、色彩准确性以及翻转结构(如果适用)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观看和操作体验。 防抖技术: 无论是机身防抖(IBIS)还是镜头防抖(OIS),都是提升弱光拍摄成功率和长焦拍摄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本书可能对当时采用不同防抖技术的机身进行了对比测试,评估了它们在不同快门速度下能够有效减少抖动的程度,为用户在购买时提供清晰的参考依据。 二、 器材评测与深度解读: 主流单反相机: 这一时期是单反相机百花齐放的时代,佳能、尼康、宾得、索尼等品牌推出了众多经典机型。《年鉴》对这些机型进行了逐一的详测。评测内容可能涵盖了机身设计、操控性、菜单逻辑、续航能力、连拍速度、视频拍摄功能(当时视频功能在单反上正快速普及)等方方面面。书中会详细分析各款机型在同级别产品中的定位,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帮助读者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新兴微单相机(无反相机): 尽管在09-10年,微单概念尚属新生事物,但其潜力已初露锋芒。本书可能已开始关注并评测最早期的微单产品,探讨了其小巧的体积、电子取景的特性、以及与传统单反在画质和操控上的差异,为读者揭示了未来数码相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 除了单反,一些在画质和功能上接近单反的消费级卡片机和长焦相机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年鉴》可能也会对这些产品进行重点评测,分析它们在便携性与成像质量之间取得的平衡。 三、 深入的用户体验与场景应用: 操控与人机工程学: 一款好的相机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更要易于使用。本书会详细分析各款相机的机身布局、按键设计、握持手感、菜单结构等,评估其在实际拍摄中的操控效率和舒适度。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这些细节可能直接影响到拍摄的流畅度和效率。 图像质量的全面评估: 除了上述技术参数的解析,本书更侧重于实际成像效果的评估。通过大量的实拍样张,从色彩还原的准确性、细节的锐利度、高感的噪点控制、动态范围的表现、背景虚化效果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不同相机在不同场景下的成像特点。这些样张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艺术的体现。 针对不同摄影题材的适配性: 摄影题材千差万别,对相机性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本书可能还会针对人像、风光、体育、微距、弱光等不同题材,分析各款机型在拍摄这些题材时的优势与不足。例如,在分析运动相机时,会着重考察其对焦速度、连拍性能和追焦能力;在分析风光相机时,则会关注其宽容度、色彩表现和滤镜接口等。 性价比分析与市场趋势预测: 结合当时的售价和性能表现,本书对各款机型进行了客观的性价比分析,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同时,通过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梳理和市场动态的观察,本书可能还对未来几年数码相机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 本书的价值: 《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不仅为当时的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指南,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数码摄影技术快速迭代、产品形态不断演变的重要时期。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 本书提供了系统性的相机知识普及,帮助他们理解相机背后的技术原理,从而更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并提升摄影技巧。 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 本书是重要的参考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复杂的市场中,快速找到满足严苛拍摄需求的高性能相机,并深入了解不同器材的特性,为创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对于行业观察者和研究者而言: 本书是研究数码影像技术发展史、市场变迁以及消费者需求演变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以翔实的细节和深刻的洞察,展现了那个时代影像科技的脉搏。 结语: 《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以其严谨的态度、深厚的专业积累以及对摄影艺术的热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数码影像时代印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相机评测的书,更是一次对摄影技术革新与艺术探索的深度回望,是值得每一位对数码摄影怀有热情的人士细细品读的经典之作。它见证了那一时期数码相机发展的黄金时代,也为我们理解当下乃至未来的影像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哪,当我偶然翻开这本《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时,简直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藏!作为一个刚入坑不久,对各种镜头、感光元件、白平衡设置这些术语还云里雾里的小白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救星。我之前为了买相机,看了无数的评测视频和文章,结果信息爆炸,反而不知道该信谁了。但是这本书不一样,它好像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复杂的技术参数,用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它讲到不同机身的传感器尺寸对画质的影响,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数字堆砌,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有的相机在暗光下噪点会少一些,为什么有的照片背景虚化效果会更明显。而且,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机身进行的横向对比。当我纠结于Canon的色彩还是Nikon的细节时,这本书就像一个公正的裁判,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掰开了揉碎了说,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哪一个更适合我的拍摄需求。就算我还没有决定买哪款相机,光是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像个老炮儿一样,对数码摄影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真的,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摄影充满热情,但又被海量的信息搞得晕头转向,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想着不过是翻翻看看,了解一下当年的数码相机是什么样子。但事实证明,我低估了这本书的价值。它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数码相机史”的缩影,通过对09-10年间各款旗舰级机身的详尽评测,展现了那个时代数码摄影技术的飞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评测中非常注重“用户体验”这一维度。除了冰冷的参数,它还会从一个真实使用者的角度,去评估相机的握持感、按键布局、菜单响应速度,甚至包括电池的续航能力在不同拍摄场景下的实际表现。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在评价一款相机的时候,详细描述了它在长时间户外拍摄时,操作界面在阳光下的可见度,以及在寒冷环境下,电池损耗的速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恰恰是决定一款相机是否真正好用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明白,一台优秀的相机,不仅仅要有强大的核心技术,更要有贴心的人性化设计。

评分

我拿到这本《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的时候,说实话,还有点小小的期待落空。我以为会是那种包装精美、图文并茂的“大片”,结果它看起来朴实无华,甚至有点“厚重”。但是,当我翻开第一页,被它扎实的干货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评测写得非常深入,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外观好看、操作简单”就能带过的。它会详细剖析每一个机身的性能参数,比如它的对焦系统有多牛,连拍速度能达到多少张每秒,续航能力如何,甚至还会涉及到一些我之前从未关注过的细节,比如它的防抖性能在实际使用中会有怎样的表现。更令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列出数据,还会结合大量的实拍样张,并且对这些样张进行细致的解读。你会了解到,为什么同一款镜头在不同的机身上拍出来的照片会有差异,为什么在特定光照条件下,某个机身的色彩还原会更准确。对我来说,这就像是在参加一场关于数码相机性能的“解剖课”,让我能够从最根本的层面去理解每一台机器的优劣。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它所讲解的那些核心的摄影原理和评测方法,至今依然非常受用。

评分

不得不说,《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影大师,坐在你身边,一本正经地跟你聊他的“独门秘籍”。我之前总觉得,买个贵的相机,随便拍拍就能出好照片,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个相机好,而是通过对09-10年间那些热门机型的深度拆解,让你明白,技术的进步是如何体现在实际拍摄中的。例如,它会很具体地告诉你,为什么某款相机在高感光度下的表现如此出色,它用了什么样的新技术来抑制噪点;又或者,它会分析某款相机的色彩科学,告诉你它的RGB三原色是如何调校的,拍出来的照片为什么会有那种独特的“德味”或者“日系”风格。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不仅仅关注硬件,还花了很多篇幅讲解软件层面的东西,比如它的菜单逻辑设计,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它在RAW格式输出方面提供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光有好的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解它、驾驭它,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潜力。

评分

我收到《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09~10年版》的时候,正直我打算升级我的摄影装备。作为一名不算新手,但又对相机参数和技术指标感到有些吃力的人,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帮我拨开迷雾的书。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专业性。它不仅仅是像市面上很多器材评测那样,简单地罗列一下像素、光圈、快门速度等基本参数,而是非常深入地挖掘了每一款机身的实际性能表现。我尤其欣赏它在视频拍摄方面的评测。在09-10年那个数码相机刚刚开始大规模涉足高清视频的时代,这本书能够如此细致地分析各个机型的视频编码、帧率、对焦能力以及后期处理的兼容性,这在当时绝对是顶尖的水平。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些机型拍出来的视频会卡顿,为什么某些机型的音频录制效果不佳,这些细节对于我这样的视频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当年的主流机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数码摄影技术发展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