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 书札 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 书札 曾国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国藩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书信
  • 清史
  • 晚清
  • 历史
  • 传记
  • 中国历史
  • 名家书信
  • 文化
  • 书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111888
商品编码:2983716223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全集 书札

定价:106.00元

售价:68.9元,便宜37.1元,折扣65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内容提要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僚属的私人信函。本册书信按照其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又对每个人的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目录


目录

与左宗棠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正月十七夜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四日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十日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二十四日

..........

1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五日

17加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七日

1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2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初二日

21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十五日

22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

2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五日

24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五月十四日

25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六月初二日

2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十五日

27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早

2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3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

31致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32致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八日

3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九夜

.........

97加李鸿章片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98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

99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100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

101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102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103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04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九日

105加李鸿章片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

106复李鸿章同治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

23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

24致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十九日

25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五日

26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

27复李续宜咸丰十年九月=十三日

28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初五日

29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十=日

30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月=十日

...........

20复郭崑素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21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2 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23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日

24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25复郭崑素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

26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三月十九日

27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28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五月三十日

29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30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

31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32复郭崑素同治四年正月十八日

33致郭崑素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五日

34复郭崑素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35复郭崑素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

36复郭崑素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7复郭崑素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38复郭崑素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曾国藩全集·书札》:历史洪流中的个人印记与时代回响 《曾国藩全集·书札》并非一篇独立成篇的书籍,而是收录了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往来书信的大型文献汇编。它并非一本聚焦于特定故事或理论的叙事体著作,也非系统性的学术论述。恰恰相反,它是一面折射出个体生命轨迹、家族情感、官场运作、军事策略、思想演变乃至时代变迁的独特棱镜。这些泛黄的信札,以其最质朴、最直接的形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曾国藩,一个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搏击的文人、官员、军事家,以及一个深思熟虑、心怀家国的普通人。 字里行间,映照家国情怀与个人成长 翻阅《曾国藩全集·书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的宝库,每一封信都是一把钥匙,开启通往那个风雨飘摇年代的无数扇门。从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信中,我们窥见了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温情与牵挂。他会叮嘱母亲节衣缩食,照顾好身体;会询问妻子的病情,表达思念之情;会教导子女读书做人,谆谆教导,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在这些家书中,褪去了官场的威严与功名,展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真实曾国藩。他对家人的爱护与责任感,也反过来支撑着他在外建功立业的动力。 与此同时,这些信札也记录了曾国藩个人成长的足迹。他早年参加科举、为官初期的困顿与迷茫,在书信中都有迹可循。他会向上级陈述自己的工作进展,也会私下与同僚探讨学问,甚至会为自己的文章、言行而反思。在逆境中,他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在压力下坚持原则,这些都通过他与友人的通信得以展现。他的勤勉好学、自省自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无数次的自我审视与实践中逐渐形成。 官场百态,洞察晚清权力运作与人际智慧 曾国藩身居高位,与各级官员、朝廷要员的往来书信,是了解晚清政治生态的绝佳窗口。他如何与上级沟通,如何向上汇报军情与政务;他如何处理同僚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他如何应对朝廷的责难,又如何巧妙地为自己和部下争取支持。这些信件揭示了晚清官场复杂的权力博弈、派系斗争以及人情世故。 曾国藩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人际交往智慧。他并非一味强硬,也懂得委婉迂回;他并非只顾自身利益,也时常考虑大局。他在与朝廷大臣如肃顺、倭仁等人的通信中,既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对部下的关怀与提携,对下属的激励与鞭策,也通过书信得以体现。他并非一个孤傲的圣人,而是一个在复杂环境中,深谙为官之道、懂得进退之术的政治家。 军事决策,见证湘军崛起的战略思考与执行力 作为湘军的缔造者和统帅,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军事部署、战略调整、人员任免等,都通过大量的军务书信留下了宝贵的记录。这些信件内容详实,涵盖了战役的筹划、兵力的调动、粮饷的筹集、情报的搜集、军纪的整顿等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严谨细致的军事思想。他并非依靠一时冲动或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敌我双方实力的冷静分析,以及对战场形势的深刻洞察。他会详细规划每一场战役的目标和步骤,会针对不同的对手制定不同的战术。在战事不利时,他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调整策略,稳扎稳打。他对于军人品德的重视,对于以身作则的要求,也贯穿于他的军事指挥之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曾国藩的军事策略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他如何从最初的屡战屡败,到逐渐建立起一支令人生畏的湘军,再到最终剿灭太平天国,其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在这些书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思想之光,窥探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曾国藩不仅是军事家,更是杰出的儒学大家。他的书信中,常常流露出他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会将自己的治学心得、人生感悟融入笔端,与友人探讨孔孟之道,与后辈传承家国情怀。 他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对于“诚意正心”的实践,对于“格物致知”的追求,都体现在他的书信中。他如何理解忠君报国,如何看待个人名誉与历史评价,如何处理权力与道德的平衡,这些深刻的思想问题,在他的书信中得到了反复的审视与阐发。 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冲击与挑战时,曾国藩的思想也并非一成不变。他在书信中展现出对新技术、新事物的审慎观察,以及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如何借鉴西方先进之处的探索。这种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张力,使得他的思想显得尤为深刻和具有前瞻性。 时代侧影,见证晚清社会的缩影 《曾国藩全集·书札》不仅是个人的历史,更是晚清社会的一面镜子。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经济状况: 战乱对经济的破坏,官员们如何筹集军饷,如何应对民生困境,都可以从信中窥见一斑。 社会风貌: 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士人的精神面貌,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都可能在零散的记载中有所体现。 文化交流: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晚清士大夫阶层如何看待这些新的思想与观念,如何进行辨析与融合,也可能在部分书信中有所提及。 民族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之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对曾国藩及其所处的时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信中,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族前途的思考,都清晰可见。 研究价值与阅读体验 《曾国藩全集·书札》的价值,在于其原始、生动、丰富和全面。它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来考证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动机、理解时代背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则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可以让我们以最贴近的方式,感受曾国藩的传奇一生,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阅读这些书信,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信件的语言风格可能带有时代的烙印,信息量巨大,需要我们去梳理、去辨析。然而,也正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们能够真正走进曾国藩的内心世界,触摸历史的温度。它不是一篇被精心雕琢的文学作品,而是真实生活留下的印记。正因如此,它才更显珍贵,更具力量,能够引发我们对历史、对人生、对时代更为深刻的思考。 总而言之,《曾国藩全集·书札》并非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图书”,而是一个庞大的历史文献库,一个见证了时代洪流与个体命运的浩瀚画卷。它以最朴实的形式,承载了最厚重的历史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曾国藩、理解晚清,乃至理解中国近代史的绝佳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初次捧起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便被其沉甸甸的质感和略显古朴的装帧所吸引。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如同一座丰碑,但往往我们对他更多的了解是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然而,书札,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通往他内心深处的那扇门,让我得以窥见他更真实、更生活化的一面。 我最钟情于他写给家人的书信。在这些文字里,看不到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只有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牵挂。他会详尽地询问家中长辈的身体状况,会叮嘱幼小的弟妹要勤奋学习,甚至会分享一些他在军旅生涯中的点滴趣事。这些朴实无华的语句,却饱含着跨越时空的深情,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卸下戎装、回归家庭的慈父、兄长。这种真实的情感,远比那些冰冷的史实更触动人心。 在一些致友人的书信中,我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复杂心境。他会坦陈时局的艰难,会表达对前途的忧虑,有时甚至会流露出一些个人情绪。这些文字,不像他在奏疏中那样字斟句酌、语必严谨,而是带着一种更加坦诚和人性化的色彩。这让我看到,即使是身居高位、功勋卓著的曾国藩,也并非完美无缺,他也会有困惑、有彷徨,但正是这种真实,让我更加敬佩他的坚韧与担当。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信中屡屡提及的自省与勤勉。他不仅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也常常以此来勉励他人。他会推崇读书的重要性,会强调品德修养的价值,这些朴素的道理,在字里行间流淌,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这套书札,不仅仅是历史资料,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的教科书。 总而言之,《曾国藩全集·书札》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曾国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名伟人的雄才大略,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起伏;他既有治国平天下的胸怀,也有对家人至深的爱恋。这是一种与历史人物的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曾国藩”这个名字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评价一: 初次翻阅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时,我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装帧所吸引。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其事迹和思想影响深远。而书札,更是窥探一个人内心世界最直接的窗口。我总觉得,那些官方奏疏、个人日记,或多或少带着修饰和考量,但书札,尤其是在亲友之间的往来,才能真正展现其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思考,乃至不为人知的困顿与坚持。 翻开其中一页,一封写给家人的信,寥寥数语,却饱含着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事的叮嘱。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肩负重任的将帅,在百忙之中,依然惦念着家中老小,那份浓浓的亲情,跨越了时空的阻隔,直击人心。又或者,是一封与同僚的书信,谈论着战局的进展,分析着形势的变幻,字句间流露出他对时局的洞察、对未来的忧虑,以及那股不屈不挠的韧劲。我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片段,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曾国藩的人生,充满了起伏跌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一步步成长为晚清中兴名臣。他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他超乎常人的毅力、严谨的自律,以及深厚的学养。而这套书札,就像是解开他人生密码的钥匙,让我得以在他笔下的字里行间,感受他那份“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强大信念,体会他“不求闻达,但求无愧于心”的内心追求。他的人生哲学,在这些书信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我尤其欣赏曾国藩在书信中展现出的那种冷静与沉着。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他总能保持理性的思考,条分缕析地找出解决之道。即使身处逆境,也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克服困难之上。这种精神力量,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尤为宝贵。阅读他的书信,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对人生智慧的汲取。 这套书札,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曾国藩。他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那个刻板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凡人。他在家国大事面前的担当,他在个人情感上的细腻,他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都跃然纸上。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交流。

评分

评价三: 刚拿到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就被它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所吸引。曾国藩,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重量,而书札,则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这位伟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细节。我一直认为,最能反映一个人真实想法的,往往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情感,而书札,正是这样的载体。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他写给家人的信。字里行间,没有了官场上的客套与敷衍,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亲情。他会细致地叮嘱家人注意身体,询问家中老小的生活起居,甚至会分享一些他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读着这些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卸下重担的慈父,一个关怀备至的兄长。这让我对他不再仅仅停留在“铁腕治军”的刻板印象,而是看到了他作为“人”的那一面,更加立体,也更加温暖。 在一些书信中,他也展现了自己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些文字,不像他的奏疏那样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而是带着一种更加个人化的、甚至是有些朴素的思考。他会在信中坦陈自己的困惑,也会表达对未来的期望。这些真实的流露,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内心世界的挣扎。他并非无所不能的神,而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寻找方向、承担责任的普通人。 更让我惊喜的是,通过这些书札,我得以了解曾国藩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如何与同僚相处,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坚韧。这些智慧,是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阅读他的书信,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从中汲取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 这套书札,就像是一本立体的曾国藩传记,让我看到了他复杂多面的人生。他既有叱咤风云的雄才大略,也有儿女情长的细腻情感;既有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也有平凡生活中的琐碎烦恼。这些真实的记录,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悟。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这位历史巨匠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评分

评价二: 拿到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感觉就像捧着一本沉甸甸的史书,但它又比单纯的史书更加鲜活、更加触手可及。曾国藩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或许停留在“湘军统帅”、“平定太平天国”这些标签上。然而,当我深入翻阅他的书信,才发现,在那一个个潦草或工整的字迹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的灵魂。 有一次,我偶然读到一封他写给某个亲戚的书信,内容大多是关于家中琐事,比如催促他们注意身体,或者询问家中的收成。可就在这平淡的叙述中,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牵挂与关怀。对于一个身处权力中心、整日与兵戈战事打交道的男人来说,能够如此细致地体贴家人,着实令人动容。这让他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再比如,在一些书信中,他也会流露出一些对当下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些文字,不像他在奏疏里那样掷地有声,而是带着一种更加个人化的、甚至有些脆弱的情感。我从中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挣扎与不易,看到了他在肩负重任时的压力与孤独。这些真实的流露,反而让我觉得更加敬佩他,因为他是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带领军队走向胜利。 不得不说,曾国藩的书札,也为我们研究晚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他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当时官员之间的交往方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一些民间习俗的细节。这些信息,是官方史书难以触及的,却构成了历史最真实的肌理。它们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被曾国藩的笔墨串联起来,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对我而言,这套书札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曾国藩。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圣贤,而是与我们一样,会喜怒哀乐,会忧愁彷徨,但却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承担、去奋斗。他的智慧、他的坚韧、他的家国情怀,都在这些字里行间得到了最生动的展现。阅读他,就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

评分

评价四: 拿到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我首先被它朴实而厚重的装帧所吸引。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们对他大多是通过历史书的叙述来了解。而这套书札,则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鲜活的视角,让我得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真实的喜怒哀乐。 我特别喜欢阅读他写给家人的书信。在那些简朴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在乱世之中,依然心系家园的男人。他会关怀父母的健康,会叮嘱兄弟姐妹的生活,甚至会分享一些家中的日常琐事。这些细腻的情感流露,让我觉得他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圣贤”,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这种反差,反而让我对他更加敬佩。 同时,我也在他的书札中看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复杂考量。他会向亲友倾诉自己的困惑,会分析时局的变幻,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些文字,不像他在官方奏疏里那样字字珠玑、滴水不漏,而是带着一种更加个人化、甚至是有些坦诚的色彩。我从中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挣扎与不易,也看到了他在艰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强大意志力。 这套书札,也让我对曾国藩的治学态度和人生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不仅注重军事才能的培养,也极其看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在信中,他会鼓励他人勤奋学习,会强调正直的重要性,会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而言之,这套《曾国藩全集·书札》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读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曾国藩的绝佳途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鲜活的他。通过他的书信,我不仅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更从中汲取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交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