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病虫害原色图谱及其诊治技术 | ||
| 定价 | 2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2年1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陈福如 编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1610751 | |
| 重量 | 265 | |
水稻是我国zui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50%。针对我国目前粮食市场供给不足的状况,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是当前保障我国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水稻系高产稳产作物,尤其是近年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得其单产和品质都有很大提高。但随着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水稻病虫害近年呈现发生面积大、暴发性强、为害严重的局面。水稻病虫害仍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高产、优质、gao效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广大水稻种植农户直观地识别水稻各种病虫害,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我们赴各地水稻产区调查采集、实地拍摄了大量病虫害彩色照片,结合我们多年的研究试验结果和实践经验编写成书。《水稻病虫害原色图谱及其诊治技术》介绍了水稻主要病害31种、主要害虫39种。以近500幅的彩色照片展现各种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和害虫的形态特征,辅以文字简要说明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水稻病虫害原色图谱及其诊治技术》力求重点突出,内容实用,通俗易懂。
第壹篇 水稻病害
1.稻瘟病
2.稻曲病
3.水稻纹枯病
4.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5.水稻白叶枯病
6.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7.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8.水稻黑条矮缩病
9.水稻锯齿叶矮缩病
10.水稻矮缩病
11.水稻黄萎病
12.水稻条纹叶枯病
13.水稻恶苗病
14.水稻烂秧病
15.水稻基腐病
16.水稻谷枯病
17.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18.水稻细菌性褐腐病
19.水稻胡麻斑病
20.水稻云形病
21.水稻窄条斑病
22.水稻粒黑粉病
23.水稻褐变穗病
24.水稻霜霉病
25.水稻疫霉病
26.稻叶黑粉病
27.水稻紫秆病
28.水稻小球菌核病
29.水稻干尖线虫病
30.水稻根结线虫病
31.水稻白化苗
第2篇 水稻虫害
1.三化螟
2.二化螟
3.稻纵卷叶螟
4.大螟
5.黏虫
6.稻螟蛉
……
第三篇 绿色安全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附录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编排,我个人认为是相当科学合理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我之前了解不多但危害却很大的病害,比如纹枯病,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知。纹枯病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容易发生,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一旦爆发,损失往往很大。这本书对纹枯病的描述,从病原菌的侵染方式,到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等不同生育阶段的典型病状,都有非常详细的图文对照。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纹枯病“水渍状斑点”向“黄褐色至暗褐色病斑”扩展,以及“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褐色霉状物”的描述,配合着高清图片,让我以后在田间检查时,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到病害的早期信号。而且,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用什么药,而是深入地分析了纹枯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如湿度、通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它提出的“药剂+农业措施”的综合防治方案,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例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以及深耕晒田(减少越冬菌源)等农业措施来预防纹枯病的发生。在化学防治方面,它也给出了不同药剂的适用时期、浓度以及注意事项,并强调了轮换用药的重要性,这对于避免药剂抗性的产生非常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纹枯病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科学、更系统的高度。
评分这本《正版 水稻病虫害原色图谱及其诊治技术 农业林业 植物保护 农业技术 农作物 确保粮食安全》虽然内容是关于水稻病虫害的,但读起来却像是在翻阅一本精美的自然科学画册,色彩斑斓,细节入微。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稻纵卷叶螟的部分。作者对这种小虫子的生命周期、为害特点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绘,从卵、幼虫、蛹到成虫,每一个形态都栩栩如生,配合着高清的彩色照片,简直就像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样。特别是幼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颜色变化、卷叶的典型形态,都用文字和图片做了详尽的解释。我以前总是分不清不同虫害的初期症状,但看了这本书,对稻纵卷叶螟的“吐丝缀叶”行为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在田间遇到,应该能很快辨别。而且,不仅仅是描述,这本书在诊治技术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化学农药,而是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的理念。比如,关于如何利用稻纵卷叶螟的趋光性设置诱捕器,如何保护天敌,甚至还提到了不同生育期用药时机的选择,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我特别欣赏它提出的“治未病”的观念,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来说,是宝贵的指导。这本书的图文并茂,绝对是值得农户和技术人员人手一本的案头必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个人觉得相当出色,纸质厚实,印刷精美,封面设计也大气而不失专业性,给人一种高端、可靠的感觉。我最先翻到的是关于稻瘟病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稻瘟病发生阶段的细致解读。文字部分清晰地阐述了稻瘟病在叶、叶鞘、穗颈、谷粒等不同部位的危害症状,并且通过大量的实拍图片,将这些症状呈现得淋漓尽致。我以前对稻瘟病的认识比较模糊,只知道有这么一种病,但这本书通过对比不同的病状图片,我能够很清晰地区分出叶瘟、穗瘟、苗瘟等不同类型的表现,并且能从图片中捕捉到病斑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边缘特征,这些细微之处对于准确诊断病害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病原菌的侵染途径、流行规律以及发病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看到病”的层面,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会生病”以及“如何避免生病”。书中提出的病害预测和预报模型,虽然我目前可能用不上那么复杂的模型,但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对于我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田间管理等,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品种抗病性的选择,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解决病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本书的严谨性、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是学习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的绝佳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一点,特别是关于稻飞虱的防治章节。我一直觉得稻飞虱这个虫子非常狡猾,繁殖速度快,而且药剂容易产生抗性。而这本书,就像是为稻飞虱的防治量身定制了一本“作战手册”。首先,它对稻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写,从不同种类的稻飞虱(如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在体色、体型上的细微差别,到它们如何聚集在稻株的基部、如何吸食汁液造成植株衰弱,再到它们传播病毒性病害的危害,都描述得非常到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稻飞虱若虫和成虫在不同密度下的聚集形态的图片,这让我对“虫害发生”有了直观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警惕。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而是提供了非常多层面的防治策略。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栽培管理(如轮作、调整播种期)来减少稻飞虱的发生,如何利用稻飞虱的趋性设置物理屏障,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包括不同药剂的杀灭谱、作用机理以及如何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它还提到了如何保护稻田中的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这让我意识到,防治害虫不仅仅是“杀虫”,更是“控虫”。这本书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可靠的“参谋”。
评分拿到这本《正版 水稻病虫害原色图谱及其诊治技术 农业林业 植物保护 农业技术 农作物 确保粮食安全》后,我立刻被它详尽的图谱部分吸引了。我一直对水稻白叶枯病感到头疼,因为它发病快,传播广,而且有时初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生理性病害混淆。这本书对白叶枯病的描述,简直是给了我一本“活地图”。它详细地展示了从早期出现的“水浸状病斑”到后期“沿叶脉扩展呈“V”字形黄枯”,以及极端情况下的“全株枯死”等不同阶段的典型症状。每一张图片都标注清晰,甚至连病斑的边缘是否有黄晕、湿度变化对病斑形态的影响,都做了细致的说明。这让我意识到,以往我可能只是凭感觉在诊断,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辨别。更重要的是,它在诊治技术上的阐述,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书里详细介绍了白叶枯病的传播途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一系列措施。例如,它强调了种子消毒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多种消毒剂的用量和方法,这让我明白了为何有些年份白叶枯病会特别严重。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白叶枯病的防治重点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化的指导,对于我这个在基层工作的农技人员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这本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让我对白叶枯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