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苗岭的早晨 陈钢编曲
02 节日的喜悦 权吉浩曲
03 牧歌 沙汉昆曲
04 渔舟唱晚 黎国荃改编
05 喜庆 刘自力曲
06 阿里山之歌 黄辅镗曲
07 新疆之春 马耀先 李中权曲
08 二泉映月 华彦钧曲 丁芷诺改编
09 庆丰收 张靖平曲
10 抒情曲 汪立三曲
11 思乡曲 马思聪曲
12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陈钢曲
欣赏碟2/伴奏碟2
01 宋词二首 杨宝智曲
02 翻身的牧童 彭家榥曲
0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韩铁华编曲
04 春节序曲 李焕之曲 司徒华诚改编
05 红河山歌 廖胜京曲
06 欢庆歌舞 杜鸣心曲
07 南泥湾 毕爱明编曲
08 旋律 赵升书曲
09 春天舞曲 马思聪曲
10 都达尔和玛丽亚 杜鸣心曲
11 牧歌 马思聪曲
12 回旋曲 马思聪曲
13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阿克俭曲
欣赏碟3/伴奏碟3
01 关山月 杨宝智编曲
02 红军哥哥回来了 张长城原曲 赵薇改编
03 海滨音诗 秦咏诚曲
04 新春乐 茅源曲
05 短歌 沙梅曲
06 打虎上山 陈钢 谭抒真 张振山编曲
07 瑞丽江边 施光南曲
08 美丽的帕米尔 杜鸣心曲
09 山歌 马思聪曲
10 摇篮曲 贺绿汀曲
11 小河淌水 陈行义曲
12 灯节 白洁 威仁发曲
欣赏碟4/伴奏碟4
01 金色的炉台 陈钢编曲
02 丰收渔歌 李自力曲
03 新疆随想曲 胡慧明曲
04 夏夜 杨善乐曲
05 塞外舞曲 马思聪曲
06 梁祝 何占豪 陈钢曲
小提琴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的“王后”了。
对提升演奏“品味”有显著帮助,但对“技巧打磨”作用有限 作为一名业余小提琴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音乐的“感觉”和“意境”。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提供的海量录音和精选曲目,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情感表达,听着这些录音,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演奏者是如何处理旋律的起伏和呼吸的。特别是那几首广为流传的中国小提琴曲目,听着伴奏自己拉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表现欲和对音乐的理解力。这套书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听——学——奏”的欣赏闭环。但是,当我试图将书中的技巧指导应用到我的日常练习中时,我发现它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比如,书中提到某个段落需要使用“更具歌唱性的揉弦”,但它没有提供任何不同揉弦方式的听觉范例或图示来区分效果的细微差别。因此,我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这与我期待的“教程”功能有所偏差。它是一个优秀的“品味提升器”,而不是一个严格的“技艺纠正师”。
评分包装精美,但实用性似乎被过度包装了 不得不说,从物流到开箱体验,这套书的包装非常用心,CD盒和乐谱的装帧都透着一股“正版”的质感,让人感到物有所值。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教程”二字。我期望的是一套能涵盖从基础持琴到初步乐理的连贯学习体系。然而,这本书的结构更像是把“名曲欣赏”、“伴奏练习”和“乐谱阅读常识”这几个独立模块强行整合到了一起。比如,其中关于交响乐总谱读法的那部分,讲得非常宏观,更像是在介绍“乐谱是什么”的基本概念,而不是教你“如何去读懂”一个复杂的总谱,例如如何快速定位到自己的声部,或者如何理解不同声部的力度标记的实际效果。对于真正想提升视奏能力的人来说,这些内容可能过于浅尝辄止了。如果能用更多的篇幅来详细解析几部经典中国作品的演奏难点和处理方式,而不是用大篇幅的录音来代替讲解,那么它的“教程”属性会更强。现在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个展示中国小提琴音乐成就的精美画册,配上了可以跟拉的伴奏。
评分对于中级水平的演奏者,这是一次愉快的探索 我个人接触小提琴已经有两三年了,能拉一些简单的练习曲和入门级的奏鸣曲。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接触到更多“中国特色”的小提琴作品,拓展一下视野,同时对“交响乐总谱读法”这个部分特别感兴趣。翻阅后发现,这套书的曲目选择确实非常出色,很多国内作曲家创作的优秀作品被收录其中,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附带的伴奏CD,质量非常高,不像有些教材伴奏听起来干瘪无力,这里的伴奏听起来饱满且富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在家里练习“合奏感”。至于总谱读法那部分,虽然没有深入讲解复杂的对位和配器法,但它用一些直观的例子展示了弦乐组在总谱中的位置和记谱方式,这对理解交响乐的结构非常有启发性。唯一让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技巧处理,书中提供的文字指导相对比较简略,更多的是靠听录音来模仿,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精确指导来打磨细节的演奏者来说,稍显不足。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本“高阶曲库与欣赏指南”,而非“技巧精进手册”。
评分初学者的福音,但需谨慎选择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是吸引人,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风格,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本来是想找一本系统性强、能够从零开始教我如何拉好小提琴的教材,尤其是在指法和运弓方面有清晰图解的那种。然而,当我翻开内页后,才发现这套“教材”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欣赏”和“作品集”。虽然附带的8张CD确实提供了大量的名曲录音,这对于培养乐感非常有帮助,但对于一个完全不懂乐理、连如何正确持弓都犯难的新手来说,直接听这些成品录音,感觉就像是让一个只会说“你好”的人去听一场高深的哲学辩论——能感受到气氛,却完全理解不了核心内容。书中对于基础练习的篇幅少得可怜,更像是名曲赏析指南,而非扎实的入门教程。我希望看到的是更细致的“手位分解”和“音阶练习”,而不是一上来就直接接触复杂的协奏曲片段。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只是想拓宽曲目量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或许更高一些。但对于我这种“白纸一张”的初学者而言,它更像是一份精美的音乐会节目单,而非一本实用的说明书。
评分曲目集锦的价值远超入门教材的定位 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套书,其实是冲着它的“名曲集”和“伴奏”部分去的,我对“交响乐总谱读法”的好奇心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作为一本涵盖了多方面内容的大杂烩,它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深度可能都不是顶尖的,但它的广度却令人赞叹。它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小型音乐节,将入门、欣赏、练习、理论常识串联了起来。对于我这种既想听听名曲,又想找点伴奏自己拉拉看的学习者来说,这个组合拳非常实用。8张CD的收录量非常扎实,内容丰富到可以支撑我未来一两年内的练习和演奏需求。然而,如果有人把它当成唯一的、系统化的“入门”工具书,我必须郑重提醒:书中对于初学者最基础的持琴姿势、空弦练习的规范性指导几乎缺失,这使得它在“入门”这个定位上显得名不副实。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学会了基本功,现在需要大量高质量曲目和伴奏来巩固和提升的“进阶入门者”准备的宝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