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历史背景
关于这本曲集
教学建议
推荐读物
作曲家及音乐作品介绍
安东·阿连斯基
《圆舞曲》(选自《第-组曲》),Op.15,No.2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为两架键盘乐器而作的四首小二重奏》
Wotq 115,No.2和No.4
No.2
No.4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G大调奏鸣曲》,Op.15,No.5
快板
小步舞曲速度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圆舞曲》,Op.39,No.1、2、11、14和15
No.1
No.2
No.11
No.14
No.15
莱因霍尔德·格里埃尔
《六首小品》,Op.41,No.2和No.3
《悲伤的圆舞曲》
《尚松》
雷纳尔多·哈恩
《忧伤的随想曲》
埃米尔·柯隆卡
《谐谑曲》(选自《抒情曲集》),Op.94,No.5
约翰·麦特森
《阿拉曼德》(选自《双钢琴组曲》)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行板》(选自《D大调奏鸣曲》,K.448)
罗伯特·舒曼
《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德彪西改编)
Op.56,No.2和No.4
No.2
No 4
安东尼奥·索勒
《C大调第-协奏曲》
行板
小步舞曲
编辑推荐
近音乐大师,享受合作乐趣,提升艺术修养。
内容推荐
收入C.P.E.巴赫、莫扎特、勃拉姆斯、阿连斯基、德彪西、格里埃尔等巴洛克时期到近现代时期大师作品共20首。原版乐谱均标有清晰而确定的编辑说明。乐谱之前的介绍记录了每一首作品的相关史料。每一首作品都经过仔细编订,并标有指法。关键的装饰音弹奏法在脚注中均有标注。
目录
历史背景
关于这本曲集
教学建议
推荐读物
作曲家及音乐作品介绍
安东·阿连斯基
《圆舞曲》(选自《第I组曲》),Op.15,No.2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为两架键盘乐器而作的四首小二重奏》
Wotq 115,No.2和No.4
No.2
No.4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G大调奏鸣曲》,Op.15,No.5
快板
小步舞曲速度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圆舞曲》,Op.39,2、11、14和15
莱因霍尔德·格里埃尔
《六首小品》,Op.41,No.2和No.3
《悲伤的圆舞曲》
《尚松》
雷纳尔多·哈恩
《忧伤的随想曲》
埃米尔·柯隆卡
《谐谑曲》(选自《抒情曲集》),Op.94,No.5
约翰·麦特森
《阿拉曼德》(选自《双钢琴组曲》)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行板》(选自《D大调奏鸣曲》,K.448)
罗伯特·舒曼
《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德彪西改编)
Op.56,No.2和No.4
No.2
No 4
安东尼奥·索勒
行板
小步舞曲
收入C.P.E.巴赫、莫扎特、勃拉姆斯、阿连斯基、德彪西、格里埃尔等巴洛克时期到近现代时期大师作品共20首。原版乐谱均标有清晰而确定的编辑说明。乐谱之前的介绍记录了每一首作品的相关史料。每一首作品都经过仔细编订,并标有指法。关键的装饰音弹奏法在脚注中均有标注。
我作为一个常年活跃在业余音乐圈的钢琴爱好者,对“教材”二字抱有很高的期望,它必须得能“用起来”。这本《双钢琴经典名曲集》在实用性上打了个高分。首先,它的曲目选择非常“接地气”,既有合奏时能充分展示双方功力的炫技作品,也有适合在音乐沙龙或家庭聚会中温馨演奏的小品。这平衡了练习的深度和演出的广度。我的搭档和我经常为找不到合适的“双人曲”而苦恼,而这本集子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它的装订方式非常平整,即使是平铺在双钢琴琴盖上,也不会轻易卷边或滑落,这在演奏激烈、身体动作较大的时候特别重要。我们甚至尝试用它来作为基础视奏训练的材料,因为它包含了足够多样化的节奏型和调性变化。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既能满足高标准艺术追求,又不失日常演奏便利性的优秀乐谱。
评分这本钢琴教材真是让人爱不释手,里面的曲目选择非常经典,涵盖了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些重要作品。尤其是对于学习双钢琴合奏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以前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高质量的双钢琴谱子,但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是改编得过于简化,要么是印刷质量堪忧。而这本教材,不仅在乐谱排版上非常清晰易读,连那些复杂的对位和力度记号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让练习起来事半功倍。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勃拉姆斯的四手联弹曲目,那些厚重的和声和精妙的织体处理,在这本教材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次和我的钢琴搭档一起排练,都能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对于希望提升合作默契和演奏技巧的钢琴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和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曲谱集,更像是一本双钢琴演奏的艺术宝典,值得反复研读和练习。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音乐鉴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双钢琴经典名曲集(原作版)》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室内乐对话美学的绝佳途径。它让我意识到,双钢琴不仅仅是把两个钢琴的声音简单叠加,而是两个独立的声部如何相互交织、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一个宏伟的音乐画面。书中收录的一些少为人知但极具艺术价值的十八世纪作品,拓宽了我对该领域曲目的认知。这些早期作品的配器法,那种清澈而精致的质感,与后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常有利于听觉和理解力的多维度培养。更何况,能以“原作版”的形式接触到这些经典,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层次感,仿佛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与历史和作曲家灵魂的深度对话。它超越了单纯的练习工具,成为了我音乐视野中的一座灯塔。
评分我带着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这本《双钢琴经典名曲集》,毕竟市面上的“原作版”宣传常常言过其实。然而,这次的体验出乎意料地好。首先,从装帧设计上就能看出出版方的用心,纸张厚度适中,不易反光,长时间对着谱子看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真正做到了“原作”的精髓。我对比了几个乐章与我收藏的早期版本,发现很多细微的指法提示和踏板标记都得到了保留,这对于理解作曲家最初的意图至关重要。我特别测试了一首德彪西的四手联弹作品,其中对音色层次的区分要求极高,这本书的五线谱清晰度完美支持了这种精细的控制。对于那些追求学术严谨性和演奏真实性的进阶钢琴学生或专业人士而言,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能弹奏”的乐谱,而是“如何准确表达”的路径图。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双钢琴经典名曲集》主要是冲着它的“教程”属性去的,希望能找到一些系统性的练习指导。虽然它主要以乐谱为主,但编排的逻辑性非常强,从难度递增的曲目选择就能看出编者的教学思路。我发现,很多曲目之间在技巧上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衔接,比如从莫扎特的对位练习过渡到拉赫玛尼诺夫的宏大和声,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让我的技术瓶颈得以逐步攻克。最让我惊喜的是,附录中对一些特定技巧(比如快速八度轮奏和复杂的和弦转换)的曲目片段进行了标注,这比单纯的文字说明有效得多。我不再需要自己大海捞针去挑选练习材料。这本书俨然成了一个高效的“技能升级包”,让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打磨双钢琴演奏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自学或者需要外部指导的钢琴学习者来说,这种隐含的教程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