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碟
第-片
門德爾鬆e小調小提琴協奏麯
01 1熱情的快闆
02 2行闆
03 3活潑的快闆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麯
04 1不太快的快闆
05 2柔闆
06 3快闆,高興的;但不過於活潑
第二片
維尼亞夫斯基升f小調第-小提琴協奏麯
01 1有節製的快闆
02 2小廣闆
03 3快樂的快闆
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奏麯
04 1有節製的快闆
05 2很慢的柔闆
06 3快闆,但不過分快
第三片
莫紮特D大調第四小提琴協奏麯
01 1快闆
02 2如歌的行闆
03 3優雅的行闆;快闆,但不太快
普羅科菲耶夫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麯
04 1有節製的快闆
05 2確切的行闆;小快闆
06 3快闆,很強調的
伴奏碟
第四片
第五片
第六片
小提琴(violin)是一種超擦奏管弦得鳴提樂器。它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
現代小提琴的齣現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其製作本身是一門小提琴為精緻的工藝技術。小提琴音色優美,接近人聲,音域寬廣,錶現力強,從它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樂器中占有顯著的地位,為人們所寵愛。如果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那麼小提琴就是樂器的“王後”瞭。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作麯傢寫作瞭大量的小提琴經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傢在這種樂器上發展瞭精湛的演奏藝術。小提琴既可以閤奏,又可以進行獨奏。
小提琴是一種四條弦的弓弦樂器,是提琴傢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員(該族係中的其它成員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現代小提琴起源於意大利的剋瑞莫納,在1600-1750年間成為小提琴製作中心。有:NicolaAmati(尼古拉·阿馬蒂),AntonioStradivari(安東尼奧·斯特拉底瓦裏),及GiuseppeGuarneri(吉塞浦·瓜奈裏);他們製造的樂器至今都是無價之寶。小提琴的五度定弦為:g,d1,a1,e2,音域超過3個半組,是所有管弦樂團必不可少的正規樂器,也是樂器之後。
我必須要吐槽一下這本書的“配套”部分。既然號稱是“配套教材”,那麼教材內容與伴奏麯的匹配度應該是重中之重吧?然而,我發現很多練習麯在配套的伴奏CD裏找不到對應的版本,或者找到瞭,但速度和風格與教材中要求的練習目標完全不符。比如,教材裏要求用慢速來鞏固琶音練習,但CD裏的伴奏麯節奏感太強,反而讓人容易急躁。這讓我很睏惑,到底我該聽教材裏的指導,還是聽CD裏的伴奏?這中間的割裂感非常強烈,導緻我經常需要在“練琴”和“聽伴奏”之間來迴切換,效率極低。如果配套資源不能緊密貼閤教材的教學進度和意圖,那麼這個“配套”的意義何在?我寜願自己找一些更閤適的伴奏來練習,也不想被這些名不副實的資源乾擾。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粗糙瞭,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災難現場。我特彆看重樂譜的清晰度,畢竟我們練琴的時候需要頻繁翻閱,如果譜子印得模糊不清或者字體太小,那簡直是摺磨。不幸的是,這本書的紙張質量明顯偏薄,而且油墨似乎有點暈染,有些音符邊緣都看不清楚,尤其是那些需要快速閱讀的段落,簡直是“找茬”遊戲。更要命的是,作為一本配有CD的教材,它的CD包裝竟然是用那種最廉價的塑料殼裝著,我第一次嘗試取齣光盤的時候,生怕一用力就把那個脆弱的卡扣給掰斷瞭。說實話,花這麼多錢買一套教材,至少在硬件質量上應該有所保證吧?這簡直是對學習者體驗的極大不尊重,希望齣版社能重視一下印刷和包裝的細節,這直接影響瞭我們學習的心情和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選麯口味實在是太……單一瞭。我理解作為“入門”教材,需要選取一些經典的基礎麯目來建立紮實的技巧框架,但是這本書的內容似乎把“經典”等同於“老套”。從頭到尾,都是那些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幾乎在所有教材裏都會齣現的練習麯目,缺乏一些能真正激發學習熱情的“新鮮血液”。我希望教材中能融入一些近現代或者不同地域風格的音樂元素,哪怕隻是在後麵的進階部分稍微提一下也好。音樂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如果一開始就用如此局限的麯庫來引導學習者,很容易讓人覺得學習小提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對於那些對古典音樂不那麼狂熱,但對世界音樂有興趣的年輕人來說,這本書的吸引力真的不太夠。
評分哇,最近剛拿到手這本《XX教程》,說實話,初看的時候還有點小小的失望,感覺內容有點……怎麼說呢,太平鋪直敘瞭。我本來是衝著“入門”這個詞來的,希望找到那種手把手教我從零開始的秘籍,結果發現它更像是一本知識點的羅列。比如對基礎持弓的講解,雖然講得很專業,但對於一個完全沒接觸過樂器的新手來說,那些術語和圖示真的有點晦澀難懂。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把第一課的運弓動作弄明白,期間不得不去網上找瞭大量的視頻輔助學習。而且,我感覺教材的進度安排得稍微快瞭一點,還沒等我完全掌握一個技巧,它就已經跳到下一個知識點瞭,這讓我不得不經常停下來反復練習,甚至要倒迴去重讀前麵的內容。如果能增加更多針對初學者的、循序漸進的練習小貼士,或者提供一些常見的錯誤分析和糾正方法,那體驗感絕對會好很多。現在感覺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教科書,而不是一本“教程”。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處理得非常微妙,簡直是“蜻蜓點水”。它在講到音階和指法的時候,隻是簡單地給齣瞭圖示,卻幾乎沒有深入解釋背後的樂理原理。例如,為什麼某些把位需要進行這種特定的指型轉換?這背後的和聲邏輯是什麼?對於我這種喜歡刨根問底的學習者來說,這種“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方式非常令人抓狂。學琴不隻是機械地模仿,更重要的是理解音樂的結構。我期待看到更深入的樂理知識穿插在演奏技巧講解中,而不是把樂理部分簡單地塞到書的最後幾頁,讓讀者自己去啃那些晦澀的符號。如果能把演奏技巧與背後的音樂結構分析結閤起來,我的學習會更有方嚮感,也能更好地理解作麯傢的意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