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环境比较吵杂,平时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时刻来专注地进行早教。但自从有了这套书,每天晚上睡前“音乐故事会”就成了雷打不动的仪式。我发现,书中的内容并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轰轰烈烈的“大场面”,而是非常细腻、非常温柔的过渡。比如从自然界的声音,慢慢引导到人类的歌唱,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的大脑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时间。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墨水,作为家长非常关心环保和健康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印刷的油墨几乎没有刺鼻的味道,纸张厚实不易撕破,完全可以经受住小手反复的翻折和“探索”。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度和对孩子的关爱,让我对“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这个名字更加信赖。
评分我是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非常正统和严谨的乐理知识。但当我翻开这套书时,我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用最纯粹的耳朵去聆听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富有诗意,一点也不生硬。比如描述音色的那一页,用“像小猫打呼噜一样柔和”、“像大象走路一样沉稳”来区分不同的音色,简直太妙了。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音乐教育者,更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我偷偷用里面的方法教我楼下的邻居家的孩子,效果出奇地好。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去模仿和创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深奥的音乐概念,用最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语言进行了转化,真正做到了“大音希声”,在无形中播撒下音乐的种子。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幼儿启蒙”的书籍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家长焦虑而出的“速成班”教材。但接触了这套书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而且是那种高级的、不刻意的“乐”。我最欣赏的是它对节奏感的培养,里面设计了好几个小游戏,比如“拍手找朋友”,通过不同的拍手速度和力度,让孩子在玩耍中建立起对节拍的敏感度。我儿子以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只要一玩起这些小游戏,他就能完全沉浸进去。更难得的是,这本书没有强迫孩子去“认识”乐器或者“背诵”乐理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去“体验”音乐的各种可能性。它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向导,牵着孩子的手,探索音乐世界的奇妙入口。这种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在现在的市场上是相当稀缺的。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在孩子正式接触音乐培训班之前,先建立一个积极的音乐感受力。很多早教材料都太注重“技能”的培养,比如“你学会了唱哪首歌”、“你认识了哪个音符”,而忽略了“感受”本身。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让你完全放下“考量成绩”的心态,纯粹地去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它更像是一本“亲子陪伴手册”,而不是“教学工具书”。里面的小活动设计得非常巧妙,比如“找找藏在花园里的声音”,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那些平时被忽略的细微声响。这种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提升,对孩子的整体感知能力都有极大的助益。毫不夸张地说,它为我的育儿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让亲子互动变得更有深度和乐趣,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极高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套书刚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那色彩斑斓的封面吸引住了,简直就是一本打开的画册。我给我的小外甥买的,他今年刚好三岁,正是对新事物最好奇的时候。刚开始他还只是拿在手里翻翻看看,那些可爱的插画简直让他爱不释手。后来我试着跟着书里的一些简单的旋律哼唱,没想到他竟然很快就跟着我一起学了起来。书里那种把音乐融入到生活场景的描述方式,让他觉得音乐不再是枯燥的音符,而是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到的快乐。特别是那些关于“高低”的区分,书里没有直接用复杂的乐理知识去解释,而是通过“小鸟飞得高高的”和“小虫子趴在地上”这种直观的对比,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发现他现在看东西,都会不自觉地抬高或者压低声音,模仿书里的感觉,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反馈了。这套书的编排非常用心,能看出作者对幼儿心理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