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钢琴家系列:布伦德尔(原版引进)》介绍了世界知名的钢琴家——布伦德尔。布伦德尔曾经录下的海量唱片,使我们得以重现大师完整的艺术生涯,而他作为散文作家所从事的活动,更是丰富了这些音频资料。他是个体,但在历史的视角下,作为泽基尼音乐出版社(ZecchiniEditore)出版的伟大的钢琴家系列的结尾一个片段,自开篇的依格内西·简·帕德雷夫斯基(IgnazJanPaderewski),跨越钢琴演奏一百多年的时光,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个体。
编辑推荐 《伟大钢琴家系列:布伦德尔(原版引进)》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皮耶罗·拉塔利诺(Piero Rattalino) 译者:陆辛耘 布伦德尔作为演奏者的工作,始终伴随着他论文作家的角色。他的第I篇论文集于1977年由吹笛者(17iper-Verlag)出版社在慕尼黑出版,标题为《思索音乐》。1997年,佛罗伦萨,在米兰四重奏乐团的合作下,由帕西里(1a Passigli Editori)出版社出版了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莱因哈特(Maria Cristina Reinhart:)翻译的意大利语版本,题为《演奏者的矛盾》,并添加了一篇新论文:“贝多芬的新风格”(Beethoven's New Style)。我没有用上这份已经绝版的出版物,但我非常感谢玛利亚·马约女士——米兰四重奏乐团的副主席——把该书赠予了我。布伦德尔的第二本论文集《音乐响起》于1991年在伦敦由罗伯森图书有限公司(Robson Book Ltd)出版。所有这两本选集中的论文,另外加上他从1991年开始写下的论文,都于2001年在伦敦由罗伯森图书有限公司出版,题为《音乐中的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此外,2001年时,在慕尼黑和维也纳由卡尔·汉森(Carl Hanser Verlag)出版了访谈集《秩序的面纱一与马丁·梅耶尔的对话》,一年后由米兰艾德菲(AdelphiEdizioni)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了加布里奥·塔里耶提翻译的意大利语版本,题为《秩序的面纱——与马丁·梅耶尔的对话》。本书中每一章节的引言均取自这一意大利语的翻译版本。 我在本书中还引用过一篇精彩的无题论文,它没有被包括在2001年出版的选集里,而是在1980年由艾里斯·马赫编著、陶德·曼图书公司(Dodd,Mead&Company)于纽约出版的《伟大钢琴家的自辩》里得到了发表。1984年,大卫·杜波编著的《键盘引发的思考——音乐会钢琴师的世界》(ReflectionsfromtheKeyboard.rheWorld0ftheConcertPianist)由纽约的西蒙·舒斯特(Simon&Schuster)出版,这是一篇关于贝多芬的长篇访谈。在这篇采访里出现的许多理念之后被引用在了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特点”里。 布伦德尔还曾经在慕尼黑发表过一些诗集,我没有对此进行详述,否则话题将会一发不可收拾。1996年发表了《指针》(Fingerzeig),1997年《宣誓时的尴尬笑容》(Storendes Lachen wahrend des Jaworts),1999年《小魔鬼》(Kleinereufel);2000年的《一个手指太多》(EinFingerzuviel)后被-圭里诺·布林奇贝(Qui-inoPrincipe)翻译成意大利语并于2002年在佛罗伦萨由帕西里(PassigliEditore)出版;2003年他发表了《镜子与黑色幽灵》(SpiegelbildundSchwarzenSpuk)。 布伦德尔的教学活动直至都无律可循,他只是编著了一版古典作品集,关于贝多芬的钢琴小品,于1968年在维也纳由环球出版社(Uni—versa]Edition)出版,并在1973年被加入了《维也纳原始版》丛书系列。这套出版物包括了随想曲Op.129,两首《回旋曲》Op.51,《小品曲》Op.33,Op.119,Op.126,《幻想曲》Op.77,《波兰舞曲》Op.89,《小快板》W0053,《行板》W0057,《致爱丽丝》W0059,钢琴小品W0060和32首变奏W0080。一丝不苟的出版工作。和学院主义传统相比,他的指法符号充满了个性化的标识,对任何一双手来说,都行之有效。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说实话,我对引进版的教材一直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总担心翻译腔过重或者文化差异导致理解偏差。然而,这本教材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文字表达精准而富有启发性,即便是那些涉及深奥演奏哲学的段落,也能被清晰有力地传达出来。我特别注意了那些关于“触键感”和“声音色彩”的描述,这些往往是最难用文字量化的部分,但在这本书里,作者(或者说引进团队)却找到了极佳的描述方式,比如用“丝绒般的温暖”来形容某种柔和的音色,或者用“水晶般的清晰”来比喻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这不仅仅是翻译的胜利,更是一种高水平音乐教育理念的成功移植。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反复琢磨,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去听”自己的演奏,有了更细致入微的认知。这套教材无疑为非母语学习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顶尖钢琴教育的窗口,其价值远超教材本身的价格。
评分这本新入手的古典乐教材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稳典雅的气质,那种细致入微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下足了功夫的用心之作。我一直对钢琴学习抱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在选择教材方面,总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能兼顾实践操作的“宝典”。这本书在曲目选择上展现出了非凡的眼光,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技巧堆砌,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穿插其中,让学习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也能对钢琴音乐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特别是那些早期巴洛克时期的练习曲,经过精心编排,不再是难以啃食的“硬骨头”,而是变成了提升手指灵活性和音色控制力的绝佳工具。我个人特别欣赏其中对踏板使用的细致讲解,以往很多教材只是简单提及,但这本却深入到了不同乐曲对踏板控制的细微要求,真正体现了“演奏的艺术”是如何从指尖流淌出来的。初次翻阅,就已经感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人充满信心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渴望突破瓶颈的业余学习者,我最看重教材是否能提供“质的飞跃”的练习材料。这本书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它对中高级技巧的挑战部分设计得极其巧妙,不是单纯地要求你弹得更快或更响,而是着重于解决技术难题背后的音乐性表达。例如,在处理肖邦练习曲中的复杂交叉指法时,书中提供的辅助练习不是简单的指法重复,而是加入了对重音和声部清晰度的独特要求,这迫使我必须在练习时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这种深层次的训练,真正触及到了“匠气”向“艺术”转变的关键。读着那些深入到指尖肌肉记忆层面的建议,我仿佛能看到一位大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我如何雕琢每一个音符,让技术成为表达情感的工具,而非束缚。这种对演奏细节的执着,正是区分优秀演奏者和平庸演奏者的分水岭,而这本教材正是点明了这条道路。
评分我周围很多琴友都在寻找一套能贯穿整个学习生涯,而不是学完一阶段就束之高阁的教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常读常新”。即便是回头再看一些看似基础的练习,也会因为心境和阅历的增长,而从中发现过去忽略的微妙之处。例如,早期对位法练习中的声部平衡,年轻时可能只关注主旋律是否清晰,现在则能更深刻体会到副旋律的流动性与支撑作用。这种随时间沉淀而显现深度的设计,是真正伟大教程的标志。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弹”,更是“为什么这样弹”的深刻理解。它鼓励学习者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校正,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本书就像一部关于钢琴艺术的百科全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和满足感,它让我确信,这是一笔对未来音乐素养投资中最值得的选择。
评分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淘到这本被圈内推崇已久的教程,拿到手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发现它的内容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与我过去接触的一些侧重于炫技或者过于注重某种特定风格的教材相比,这本的包容性和全面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导师,在你面前为你量身定制了一张详尽的“技能提升地图”。从最基础的音阶与琶音练习,到复杂的和弦转换和复调织体处理,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处理得极为自然流畅,几乎找不到生硬的转折点。最让我称道的是,书中对于乐理知识的融入方式,它不是将乐理知识孤立地放在章节的末尾,而是将必要乐理分析巧妙地嵌入到具体的练习曲目解析之中,让你在练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弹奏才是最符合作曲家意图的。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枯燥的机械练习变得富有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