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唱小知识
好声音之老歌新唱
1.爱
2.后来
3.记得
4.趁早
5.真实
6.叶子
7.恒星
8.青春
9.地心
10.回来
11.私奔
12.征服
13.兄弟
14.春天里
15.假行僧
16.白月光
17.那些年
18.我愿意
19.三天三夜
20.离不开你
21.他不爱我
22.想你的夜
23.辛德瑞拉
24.生如夏花
25.你的背包
26.夜夜夜夜
27.为爱痴狂
28.我怀念的
29.你是我的眼
30.没那么简单
31.爱的小孩
32.爱要坦荡荡
33.光阴的故事
34.谁的眼泪在飞
35.怎么说我不爱你
36.夜空中亮的星
37.我想大声告诉你
38.我是不是你疼爱的人
流行前沿
39.传奇
40.泡沫
41.王妃
42.存在
43.滴答
44.红豆
45.素颜
46.答案
47.卷珠帘
48.小情歌
49.致青春
50.我相信
51.老男孩
52.金玉良缘
53.匆匆那年
54.三寸天堂
55.烟花易冷
56.朋友的酒
57.爱是你我
58.星月神话
59.春暖花开
60.时问煮雨
61.我好想你
62.后会无期
63.荷塘月色
64.爱你1314
65.你把我灌醉
66.我的歌声里
67.可惜不是你
68.隐形的翅膀
69.天使的翅膀
70.爸爸去哪儿
71.愿得一人心
72.时间都去哪了
73.一万个舍不得
74.当爱情离开的时候
75.我爱你胜过你爱我
76.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吉他演绎的好声音之流行篇》以当下的节目《中国好声音》为引导,选取旋律优美、速度适中且非常适合吉他弹唱的流行歌曲,如《叶子》《后来》《青春》等进行编配,编曲简单而又不单调,在每一首歌曲后面附有该歌曲所需的仿真和弦图,让识谱、演奏更加简单易懂。排版方式新颖,为避免翻页的人性化设计。
《吉他演绎的好声音之流行篇》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说实话,我买书前最担心的就是“曲谱”部分会不会太难,毕竟名字里提到了“流行篇”,我担心里面会充斥着各种复杂的转调和不常见的调式和弦。然而,当我翻到曲谱部分时,心里咯噔一下,发现它对曲谱的呈现方式简直是“保姆级”的。首先,每一个练习曲目,它都会在最开始给出一个“难点分析”的摘要,比如“本曲重点在于快速和弦转换C到G7”或者“注意分解节奏的连贯性”。这种预警机制让我可以提前在脑子里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让我惊喜的是,很多流行歌曲的简化版谱子,它都用非常清晰的标注方式,把原曲可能出现的复杂和弦替换成了更适合入门者的“开放和弦版本”,同时在页边空白处标注了原曲和弦的指法图,这样既保证了练习的实用性,又没有完全脱离对原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只停留在静态的谱面上,似乎还暗示了可以配合某些辅助资源进行听觉学习,虽然我还没深究那个部分,但这种立体化的学习思路,显然比传统的纯纸质教材要先进不少。它不是简单地把歌曲扒下来给你,而是带着你“拆解”歌曲,理解流行音乐是如何用最基础的和弦和节奏构建出来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手工制品有偏爱的人,我对这本书的装订和纸张质量还是挺挑剔的。这本书的纸张选择了那种略带哑光的铜版纸,不容易反光,长时间对着看眼睛也不会太累,这对需要长时间练习的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而且,书本的装订方式似乎是那种可以完全平摊开的设计,这一点简直是太重要了!在练习中,你往往需要同时看着指板和谱面,如果书本总是合拢,你需要一只手去按住它,非常影响效率。这本书可以完美地平铺在谱架上,让我能够专注于指法和手型。另外,我想强调一下关于“指法提示”的处理。它不是把指法标注在五线谱的下方,而是巧妙地在每个小节上方用非常小的图标进行了补充说明,既不干扰主要的节奏和音高阅读,又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立刻找到关键信息。这种对细节体验的关注,让我感觉作者团队真的非常理解吉他初学者的实际操作场景和遇到的痛点。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身边,耐心地指引你,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说明书。从整体的阅读体验和实用设计来看,它绝对算得上是近期接触到的高质量入门教材之一。
评分我这个年纪学吉他,时间精力都不如年轻人充裕,所以效率是第一位的。这本书的排版和信息密度分配上,真的体现了对学习者时间的尊重。它没有为了充实篇幅而塞入大量不必要的历史介绍或者晦涩的乐理术语,而是把每一页空间都用在了刀刃上。比如,在讲解某个扫弦节奏型时,它会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或者阴影来区分强拍和弱拍的力度区别,这种视觉化处理,比单纯的文字描述直观一百倍。我注意到,很多练习曲目的设计,似乎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和弦组(比如C大调的几个基本和弦)进行排列组合的,这形成了一个非常高效的“模块化学习”体系。你花大力气掌握了一个和弦组的转换和扫弦模式,立刻就能应用到好几首不同的练习曲中去,学习的成就感是叠加的。我很少在教材里看到如此清晰的“知识点区块划分”,让你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和“还需要攻克什么”,而不是感觉一直在原地打转。对于这种目标明确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内容组织方式,简直是事半功倍的法宝。
评分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把那些学过的零散和弦“串联”起来,变成真正能听的音乐,而不是“嗒嗒嗒”的音符组合。市面上的教材很多都陷入了一个怪圈,要么是纯理论的“天书”,要么就是直接塞给你一堆“神曲”的简化版谱子,练完一首歌,发现自己的吉他水平原地踏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平衡一些。我发现它在基础练习单元后,很巧妙地引入了“小段落组合练习”,这些小段落听起来虽然简单,但它们组合起来的旋律感很强,更接近我们日常听到的歌曲片段。我尤其喜欢它对节奏型划分的讲解,不仅仅是“四四拍”这种概念上的描述,而是通过不同的“扫弦手型图”来直观展示,比如“向下-下上-向上”这种口诀式的记忆方法,比单纯看谱子上的节奏符号要容易上手得多。而且,书中似乎有意识地控制了难度爬升的速度,每学完一个新知识点,都会立刻配上一个能应用这个知识点的简单练习曲或片段,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对于我这种自学效率不高的人来说,这种“学一点,用一点,巩固一下”的教学节奏,简直是量身定做。它没有急着让你去挑战那些电吉他Solo级别的炫技,而是专注于让你把基础的“弹唱”框架搭建稳固,这才是流行音乐的基石啊。
评分这本教材刚到手,说实话,第一眼看封面设计就觉得挺“亲切”的,那种经典的教材配色和字体,让人一下子回想起学生时代埋头苦读的场景。我本来是个零基础的吉他小白,对和弦图的理解基本停留在“一堆黑点”的阶段。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课,感觉编排上还是挺注重循序渐进的。它没有上来就甩给你一堆复杂的指法,而是从最基本的持琴姿势、如何正确拨弦开始讲起,这一点我很欣赏。细节之处也处理得比较到位,比如对不同手指触弦力度和角度的描述,虽然一开始练起来还是很僵硬,但书里提供的“想象练习”对我这种靠想象力才能进步的“慢热型”选手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它似乎非常强调“肌肉记忆”的重要性,反复让我在慢速练习中体会指板上的位置感,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看到后面关于常见开放和弦的分解练习时,那种系统性就更明显了,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盖。虽然我还没到弹奏“流行篇”的阶段,但光是这些基础的打磨,就足够让我这个初学者感到信心大增,至少知道自己每一步走得踏实,不是在“乱弹琴”。总而言之,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本非常扎实、注重基础功的“老派”入门书,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全是干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