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人音)钢琴考级作品第四级2015&2016+CD Piano Exam Pieces ABRSM Grade 1 2015&2016+CD
定价:105
出版社:人民音乐
目录
A套
B套
C套
这本《钢琴考级作品第四级2015&2016+CD》简直是为我这种正处于瓶颈期的琴童量身定制的“救星”!我之前一直觉得四级的曲目好像总是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太简单了没挑战,太难了又让人望而却步。但当我翻开这本教材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无法言喻。首先,从曲目的编排上就能看出编者是多么的用心良苦。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曲目,而是巧妙地将巴洛克时期精巧的复调训练、古典主义时期对力度和清晰度的要求,以及浪漫主义时期丰富的情感表达,非常均衡地融合在一起。比如,那首看似简单的巴赫小步舞曲,拿出来单独练习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但放在这个整体的学习体系里,就立刻明白了它作为连接高难度赋格练习的过渡作用。更别提CD的质量了,对比市面上很多粗制滥造的伴奏带,这里的录音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演奏者的触键清晰、节奏精准,而且情感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耳朵敏感型”的学习者能清晰地捕捉到每个乐句的起承转合,而不是像听机器人在演奏。每次练习完一个难点,我就立刻切换到CD听一遍“标准答案”,那种“对标”的感觉,比老师在旁边唠叨一百遍都管用。它不是那种让你一上来就觉得“哇,太难了”的压迫感,而是一种循序渐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能力被拔高的“润物细无声”的体验。
评分对于我们这种已经学了几年琴,但总感觉“浮在水面”上的学习者来说,这本教材的价值体现在它对基础功的“再巩固”上。很多时候,我们跳过基础,急着去挑战更高难度的曲目,结果就是哪里都弹得不扎实,一遇到换把或跨度大的地方就露馅。这本书的曲目选择,非常精准地抓住了四级这个阶段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指尖的独立性、手腕的放松与支撑,以及踏板的恰当运用。我记得有一首练习曲,要求极弱的力度(pianissimo)下的均匀度,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噩梦,因为我总是下意识地用力过度。起初,我怎么弹都像是“努力地在轻声说话”。但当我反复聆听附赠CD中大师级的处理时,我突然明白了,真正的弱奏不是“不敢用力”,而是“对力量的精确控制和释放”。CD里的示范,能听出那种近乎“耳语”的清晰度,每一个音符的颗粒感都在控制范围内。这套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告诉你“手腕要放松”,而是通过一系列高要求的曲目,逼迫你去思考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声音效果,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这比死记硬背技术口诀有效得多。
评分从装帧和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钢琴考级作品第四级2015&2016+CD》也是极其人性化的。首先,纸张的质地非常好,长时间翻阅和在谱台上放置,都不会出现卷边或者反光刺眼的问题,这对于长时间伏案练习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实际的考量。更重要的是,谱号的印刷清晰度达到了顶级水准,即便是面对那些复杂的三行谱号或者密集的三连音符,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然而,真正让我觉得物超所值的是CD的配置。它不是那种印在光盘封底,你拿到手就可能弄丢的“附属品”。它的CD是独立包装,并且配有一份简洁明了的曲目索引,对照谱面上的编号,可以迅速找到对应示范曲目。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极大地减少了练习时的中断和查找时间。要知道,在练习一个高难度段落时,任何一次中断都可能打断那种稍纵即逝的“手感”或“状态”。这套书提供的顺畅体验,让你能够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弹好音乐本身,而不是在与教材的“硬件”作斗争。总而言之,这是一套真正站在学习者角度出发,兼顾了学术严谨性和使用便利性的优秀教材。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带有明确“年份”标签的考级用书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曲目会比较刻板,缺少一些现代音乐的活力。然而,这本《钢琴考级作品第四级2015&2016+CD》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就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音乐“策展”,既尊重了传统,又没有完全被旧观念束缚。我尤其欣赏它在技术要求和音乐性之间找到的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很多四级教材会偏重于某一项技巧的突击训练,比如大量的琶音或者连续的八度,练完后手指是酸痛了,但音乐听起来却像是在“数豆子”。这本书里的曲目设计就高明得多,每首曲子都像是“伪装”成技术练习的音乐小品。比如,那首需要快速音阶跑动的练习,如果只是为了跑快,那很容易变成机械运动,但教材提供的背景注释或者CD里的示范,会立刻告诉你,这个音阶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水面,或者是一阵轻快的疾风。这种“带着故事去练习”的理念,极大地激发了我作为演奏者的内在驱动力。CD在这里的作用是双重的,它不仅是范例,更像是一个“情感引导师”,它让那些原本枯燥的音符组合,一下子拥有了呼吸和生命力。我常常在弹奏过程中走神,但只要一听CD,立刻就被那种专业的处理拉回现实,学到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点。这套书简直是培养“有心”而非“有手”的钢琴学习者的绝佳工具。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其“跨文化”的视野,这在传统的考级曲目中是相对少见的。通常四级会比较侧重德奥体系的严谨性,但这里面的选曲明显更加多元化。我猜想,这可能是因为2015-2016年的考级大纲在努力接轨国际标准,增加了更多不同地域和风格的作品。这对我,一个渴望接触更广阔音乐世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里面收录的某些民族风格的小品,其节奏的复杂性和和声的色彩感,是传统练习曲中难以寻觅的。我记得有一首曲子,它的和弦进行带有明显的五声音阶色彩,初听之下感觉很新鲜,但如果不参照CD反复品味,很容易弹得过于“欧化”,失去了那种原汁原味的韵味。CD的价值在这里体现为“文化翻译官”,它不仅教你怎么弹,更教你“该用什么心情去弹”。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情感投入和触键方式,这本教材配光盘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能够在不离开自己练习室的情况下,完成一次全球范围的音乐之旅。这对于提升乐感和音乐的包容性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