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莫什科夫斯基钢琴练习曲(教学版 作品72)/21世纪钢琴教学丛书》的编订者不仅在前言中对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大致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而且在每一首作品的前后,对“速度”“调性与曲式”“音乐情绪”和“训练要点”都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因此,“21世纪钢琴教学丛书”不论对于钢琴教师、专业学生,抑或对于钢琴爱好者、琴童来说,都将是一套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教材。
目录
第I首
第2首
第3首
第4首
第5首
第6首
第7首
第8首
第9首
第I0首
第I1首
第I2首
第I3首
第I4首
第I5首
作者介绍
金石,钢琴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上海人,1933年5月16日出生。现任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丹东钢琴学会名誉会长、沈阳乐府音乐学校校长、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金石教授自幼从父金武周博士学习文化,并受良好家庭教育,同时从师于朱粟芳、潘美波、李翠真、玛格林斯基、张碧华、俞便民等多位名家学习钢琴演奏艺术。1951年4月28日在上海兰心剧场举办个人钢琴独奏会,是新中国公开举行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钢琴家。
1956年受东北音专(现沈阳音乐学院)之聘,到该校任钢琴教师。同时在波兰钢琴家霍尔诺夫斯卡班上进修。1957年7月赴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并被组入中国青年艺术团在苏联各地巡回演出。2001年10月应邀访问日本,在东京举行独奏会及举办大师班公开课。2002年2月任香港亚洲太平洋地区钢琴比赛评委。2004年5月任德国威斯巴登钢琴比赛评委。2005年4月任俄罗斯海参崴青年演奏家比赛钢琴组评委。历任第-届钢琴比赛特邀评委及中央文化部选拔出国参加钢琴比赛选手的五人专家评审组成员,辽宁省音乐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督导等职。
历经半个世纪的耕耘,学生遍及亚洲、欧洲、澳洲、拉丁美洲,并有多人在外比赛中获奖。
录制了录音带:《拜厄钢琴教程》《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小奏鸣曲集》《世界儿童钢琴曲选》《中等师范钢琴教程》《中外钢琴名曲欣赏》;激光唱片《中国钢琴家系列:金石专集》等。著、译作:《浅论声音》《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的训练和应用》《学生常用乐器知识与技巧》(钢琴篇)、《安德里·加夫里洛夫谈钢琴艺术》《钢琴家吉列尔斯》《李赫特尔》。领编《钢琴名曲曲库》《初中级钢琴演奏教学指导》《巴赫创意曲》。主编“钢琴教学丛书”《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系列等。事迹被收入《中国钢琴梦》《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钢琴时代》《学习生涯》《钢琴艺术》杂志以及数十种名人录。
李依桐,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担任钢琴教学工作。第三届德国威斯巴登钢琴比赛特派观察员。撰写多篇论文,曾在省、市级刊物获一、二、三等奖。
阅读《浪漫主义的忧郁与激情:19世纪中叶欧洲文化史》的过程,仿佛是搭乘了一台时光机,回到了那个硝烟与诗歌并存的年代。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没有采用传统历史书的编年体,而是围绕“忧郁”和“激情”这两个核心矛盾,串联起了十九世纪中叶涌现的文学巨匠、社会改革家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作者对肖邦和李斯特音乐中那种内省式的、近乎病态的敏感性的解读,与当时欧洲社会对工业化和启蒙理想的反思形成了完美的互文。我尤其喜欢它如何将政治事件(如1848年革命)的挫败感,投射到当时诗歌中对“永恒之美”的极端追求上。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那种既向往宏大叙事又沉溺于个人情感深渊的复杂心境,有了深刻的共情,仿佛触摸到了那个世纪的脉搏。
评分这本关于摄影后期处理的专业手册《光影的雕刻师》,简直是为我这种热衷于数码暗房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几乎涵盖了从色彩管理到高级蒙版的每一个细节,但它的叙述方式却异常清晰和富有条理。我过去一直苦恼于如何精确控制皮肤的自然色调,这本书中关于“Lab色彩空间”的讲解,配上那些精确的曲线图和实例对比,让我豁然开朗。作者强调的不是一味追求后期效果的“炫酷”,而是如何通过严谨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还原甚至提升被摄主体的情感表达。书中关于“微对比度雕塑”的一节,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极其微妙的方式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比单纯增加饱和度高明了太多。对于那些渴望从“会修图”升级到“会用技术讲故事”的摄影师来说,这本书是工具书中的“圣经”。
评分我对声学物理一直抱有浓厚兴趣,而这本《声音的几何学》彻底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声学理论与日常可感的现象联系起来。比如,书中详尽阐述了室内混响时间(RT60)是如何受到空间形状、材料吸声系数的精确影响,并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数据支撑了理论。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非线性失真”那一部分,没有采用晦涩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模拟乐器在不同动态下泛音列的变化,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声音是如何被扭曲的。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让我明白,我们在音乐厅里听到的美妙音色,绝非偶然,而是精妙的物理定律和建筑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音响工程师或者对音乐厅设计感兴趣的普通听众,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兼具学术严谨性和科普趣味性的宝藏。
评分这本《XX乐章的秘密》简直是音乐学习者的一盏明灯!我最近沉迷于探讨巴赫的赋格技巧,这本书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停留在枯燥的对位法规则讲解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巴赫在不同时期如何巧妙地运用“主题的变形”来构建宏大的结构。书中有一章专门对比了《平均律键盘曲集》中C大调前奏曲与D小调赋格的织体差异,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结合了历史背景和演奏实践,让我对“主题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了全新的理解。尤其是作者对巴赫晚期作品中那种近乎哲思的音乐语言的阐释,读来令人醍醐灌顶。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分析的教材,更像是一本音乐哲学的导读,指引我以更深层次的、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聆听和理解那些跨越世纪的杰作。对于任何想超越单纯“弹奏”层面,真正进入作曲家心灵世界的乐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古典文献学,发现这本《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演变》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拘泥于对具体剧作的文本细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古希腊社会结构与“命运”概念之间的张力。作者出色地论证了从荷马史诗中那种由诸神直接干预的、不可抗拒的命运,是如何逐渐演变为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笔下,由人的选择和内在的缺陷所激发的、更具悲剧性的宿命论。书中对“Hubris”(过度自负)的社会根源的分析,结合了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变迁,让我清晰地看到,文学作品是如何深刻地反映和批判其所处的时代。这本书的学术视野开阔,论证扎实,对于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