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培根论说文集
定价:32.80元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高健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378487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弗朗西斯·培根*高健译的《培根论说文集》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培根的散文名*,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该文集荟萃了培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交、情感等方面的散文59篇,并另外收录了起名篇《四偶像》《所罗门院》,是目前培根散文*完整的译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收到这本《培根论说文集》时,我并没有立刻打开它,而是先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偶尔用手指摩挲着它的封面。封面上“正版”二字,以及印在角落的ISBN码,都传递着一种可靠和精致的信号。我一直对古典散文抱有特殊的感情,那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和韵味,总能在我浮躁的心绪中找到一方宁静。培根的名字,虽然在我的阅读史上算不上是初次接触,但他“近代科学之父”的头衔,以及那些被广为传颂的名言,早已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深邃而博学的形象。这次,我终于有了一个系统地去探究这位思想巨匠的机会。我期待着,通过这些“论说文”,能够窥见他内心深处对知识、人生、权力、财富乃至爱情的理解。我希望这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思考,能够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或者至少,能让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我甚至想象着,在某个微雨的下午,泡上一壶龙井,捧着这本书,在字里行间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匿于最朴素的道理之中,而伟大的思想家,则能够将这些朴素的道理,提炼升华,变成指导人生的明灯。培根的论说文,正是我心中所期盼的那种智慧。我喜欢他那种不回避现实,直面人性复杂性的态度。他对于“恶”的探讨,例如《论残忍》和《论欺骗》,虽然读起来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沉重,但我相信,只有正视黑暗,才能更好地拥抱光明。他如何分析这些负面特质在人类社会中的存在,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破坏,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警示。我希望,通过他的论述,能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并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能保持一份善良和正直。另外,他对“闲暇”和“劳作”的思考,也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如何平衡好工作与休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并从中获得力量,我想,培根的智慧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评分我常常觉得,阅读哲学著作,就像是在迷宫中寻路。有些路线曲折迂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有些则豁然开朗,直指核心。而培根的论说文,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张张精巧的地图,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人生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地形图”。我特别好奇他在《论学问》中如何论述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以及他对人类知识体系的划分和理解。毕竟,在那个时代,知识的获取途径远不如现在这般便捷,他如何看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这样的论断,对我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我期待他能在这些看似寻常的道理中,发掘出隐藏的真理,给出独到的见解。同时,他对“人生如戏”的比喻,以及对“匆忙”和“迟缓”的论述,都让我感到亲切。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演出,我们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如何在这场演出中把握节奏,避免过度的仓促或懈怠,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度”的智慧。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对培根在《论善行》和《论妒忌》等篇章中的论述尤为感兴趣。他作为一个身处权力中心,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家,对人性的洞察必然是深刻而精准的。他如何分析“善行”的本质?它仅仅是道德上的要求,还是具有更深远的社会功能?而“妒忌”,这个人类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他将如何抽丝剥茧,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和毁灭性的力量?我期待他能提供一些超越时代的视角,帮助我理解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种种不公平和人际间的暗流涌动。也许,他关于“名誉”和“财富”的论述,也能为我解释一些看似非理性的社会现象。例如,为什么人们会为了虚无缥缈的名誉而赴汤蹈火?为什么财富的追求有时会让人失去自我?这些问题,都深深地困扰着我,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启示,帮助我理清头绪,形成更成熟的价值观。
评分读培根,总有一种置身于古老智慧殿堂的感觉。他那些短小精悍、意味深长的论说文,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每一颗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尤其好奇他对“美”的看法,他是否会从哲学、艺术、甚至是伦理的角度去探讨美?“美”与“德行”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抑或是,他会将美视为一种可以带来力量和影响力的要素?在《论容貌》、《论服装》等篇章中,他或许会给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论断。我想象着,他可能会将外在的装扮与内心的品格巧妙地联系起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美,是内外兼修的融合。此外,我对他在《论父母与子女》以及《论婚姻》中的观点也充满期待。在这些关于家庭和情感的论述中,他是否会展现出不同于政治家和哲学家的另一面?他是否会以一种更加温情和生活化的笔触,来描绘亲情和爱情的复杂性?我期待,这些篇章能给我带来关于人伦之道的深刻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