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部推荐教材:大学体育教程
定价:29.50元
作者:朱国权,陈雪红,吕金江,党云辉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303085705
字数:
页码:3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随着21世纪的到来,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确立了“健康”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变化,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制健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标准》)。《纲要》和《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进入了更加规范化的发展阶段。《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寓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录
前言
章高校体育
节高校体育概述
第二节高等院校体育
第二章奥林匹克运动
节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第二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第三章体育与健康
节健康的定义、体育的概念和组成
第二节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节体育的功能
第四节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节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第四章体育锻炼的科学理论
节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原理
第二节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原理
第三节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第四节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积极影响
第五章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节体育锻炼的原则
第二节体育锻炼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
第四节自然力锻炼的方法
第六章体育锻炼与运动处方
节运动处方概述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内容
第三节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保健
第八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量与评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教材给我的最大惊喜是它在“运动科学与健康”这个交叉领域的深入挖掘。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我一直认为体育不仅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健康理念的传播。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对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如何理解身体的能量代谢和恢复机制,以及如何运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训练效果。这些内容让我能够以更科学的态度去指导学生的训练,避免盲目和无效的运动。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将“健康”的概念进行了拓展,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融入了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多个维度,并探讨了体育运动在促进这些方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例如,书中关于运动对改善情绪、缓解压力、提升社交能力的论述,都非常有说服力,并提供了相应的活动设计建议。这让我认识到,大学体育教学的意义远不止于教会学生一项运动技能,更在于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体育教育的内涵,也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烫金的“教育部推荐教材”字样瞬间提升了它的权威感。翻开内页,纸张的触感很细腻,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合理,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作为一名对体育教学充满热情的初学者,我尤其看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大学体育教程》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循序渐进,从体育的起源、发展,到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基础知识,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同时,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指导。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不同运动项目的介绍,不仅仅是规则讲解,更包含了技术动作的分解、训练方法以及潜在的运动损伤预防,这些内容对于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大有裨益。特别是其中关于体能训练的部分,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训练计划和指导原则,这对于我这样需要为学生设计科学训练方案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此外,书中对体育文化、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论述,也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体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多重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内容扎实、结构严谨、实用性强的教材,它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让我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个涌上心头的想法就是“终于有了一本能让我安心推荐给学生的好教材”。作为一个常常需要从众多资料中筛选有价值内容的过来人,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易读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在学术上的严谨体现在对每一个概念的清晰界定、对每一个理论的充分论证,以及对每一个结论的科学依据。但同时,它又避免了学术论文般的晦涩难懂,而是用清晰流畅的语言,配以生动的插图和表格,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呈现得浅显易懂。这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受众——大多数并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部分的详细讲解,它列举了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急救措施和康复指导,这对于保障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是极其重要的。此外,书中对“运动营养学”的介绍,也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如何在运动前后进行合理饮食的指导,这对于提升运动效果、促进身体健康具有现实意义。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易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我非常有信心它能够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快乐运动的得力助手。
评分对于长期从事一线体育教学的我来说,选择一本真正能指导实践的教材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到来,无疑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前沿性”和“全面性”。书中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还对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热点,如“体育评价改革”、“大健康理念”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释。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进步情况,这与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如极限运动、户外拓展等,进行了介绍,并提供了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基础训练指导,这让我能够及时地将新的体育元素融入到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此外,书中对体育设施的规划、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体育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总体而言,这本书是一本紧跟时代步伐、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的教材,它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发展。
评分读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虽然是教育部推荐的教材,但它并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枯燥乏味的学术感。相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深深关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运动兴趣培养”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剖析了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动机,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完成训练任务。书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大量的案例说明,让我看到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介绍集体球类项目时,书中不仅讲授了基本战术,更强调了团队协作、沟通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这些软技能的培养,恰恰是现代体育教育所不可或缺的。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如何处理运动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比如挫败感、焦虑感,也提供了不少有效的疏导方法,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运动心态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不仅仅告诉我“怎么教”,更教会我“为什么要这样教”,以及“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受启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