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羌在深谷高山 9787508639062 中信出版社

中国国家地理——羌在深谷高山 9787508639062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屯子 著
图书标签:
  • 羌族
  • 中国国家地理
  • 民族文化
  • 地理
  • 人文
  • 山区
  • 民俗
  • 西藏
  • 摄影
  • 纪录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9062
商品编码:2988829777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家地理——羌在深谷高山

定价:268.00元

作者:高屯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86390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1.521kg

编辑推荐


作者历时三年的时间,用高品质的黑白影像记录了汶川大地震后的四川羌族人的生活改变,尤其是这个自然灾难对于一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在关注个体命运的同时对一个民族的命运衍进也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亲身发起、实践“羌绣帮扶计划”和“一针一线计划”,用实际的举措帮助经历了大地震的羌族农民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开辟新的生活来源。在使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羌绣焕发生机的同时,也能让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在钢筋、水泥、塑料和各类快餐产品的包围中突围,去领略针线的温暖、刺绣的魅力;去感受与历史、乡土息息相关的生命气息。这无论对于保留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还是灾后重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高屯子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拍摄、书写的一部立体影像史诗,用温和、冷静的静态影像、质朴的文字和宁静优美的动态画面,详细记录了羌族人经历自然灾难之后的迁徙和改变。很难想象在这个浮华、躁动的世界上,有一个人、一个团队用这么长的时间,内心怀着对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走遍岷江上游、湔江上游几乎所有高山深谷中的羌人村寨,完成一部将文字、图片、影像融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书写、表现一个古老民族的命运衍进、生活变迁、文化传承和在现代社会面前对传统的守望与失守——更难得的是展现了一个重大自然灾害对于这个民族民运的转折。
高屯子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直接渗入到羌族人的生活之中,他不是一个“他者”,而是自己人,他所拍摄的羌族人群就是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看着这些充满故事和质感的影像,我们仿佛就在羌寨,就在高山羌人中间,与他们一同去吮吸柴火燃烧、庄稼生长的气息,一同聆听大雪下落的天籁之音,一同对现实和未来充满期待,对迁徙的遭遇和释比的命运,发出无奈的叹息。
与此同时,高屯子带给我们了另一种新意和希望:在这个宏大的专题拍摄过程中发起了“羌绣帮扶计划”,使上万名羌族妇女从中受益,也使艺术表现于保护民族传统和工艺相结合,实践一种担当,一种对一个处于生活与文化困境中的民族的深切关注。他说:“对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眷恋,对大地苍生的敬重与同情,不仅要发声,还要行动,建设性地行动”。
羌族人的故事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他们的改变映照着国人必须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困境我们也同样面临。我们需要有所作为、有所改变,将散落在生活各处的珍贵的传统、人性的温暖、历史的传承、人文的精神,收集起来,流传下去。

“一针一线计划”(“羌绣帮扶计划”)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高屯子、颜俊辉联合壹基金,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支持下,发起了旨在帮扶重灾区农村妇女的“羌绣帮扶计划”。“羌绣帮扶计划”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几年间,已发展成为将羌绣、藏绣、蜀绣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人生活的中国传统民间手工产品品牌——一针一线。“一针一线计划”的实施,使广大灾区妇女在不离乡、不弃土的情况下,实现了灵活的居家就业,缓解了困扰农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一针一线计划”在使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羌绣焕发生机的同时,也能让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在钢筋、水泥、塑料和各类快餐产品的包围中突围,去领略针线的温暖、刺绣的魅力;去感受与历史、乡土息息相关的生命气息。

目录


序一:反思我们共同面临的处境 朱哲琴-Dadawa
序二:摄影的气度与底蕴冯建国
自序:现实与理想叠化而形成的影像 高屯子
·夕格羌人的第五次迁徙
·羌在深谷高山
·后的释比
跋:一本“实验民族志”:在反差与对比中呈现真实 王明珂
编后记

作者介绍


高屯子,中国当代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自幼好文学,1987年至1992年在《阿坝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1993年之后从事摄影及独立影像创作。近年回归写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联合“壹基金”,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帮助下,发起“羌绣帮扶计划”。
主要影展:
四川美术展览馆《高原风朝圣之路》
日本东京《高屯子中国西部摄影展》
成都宽巷子锦华馆《见闻觉知高屯子影像展》

主要摄影作品集:
《西域神韵》
《天籁空灵》
《红原大草原》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
《青藏高原的中国藏人》

主要影像作品:
纪录片《红鸟》
《朝圣之路》
《护法神舞》
《夕格羌人的第五次迁徙》
形象片《的阿坝》

文摘






序言



探寻失落的文明:青藏高原上的古老回响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地理区域或单一民族的历史叙事,而是以一种更宏大、更具人类学视角的跨学科研究,探讨了人类在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中——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高山地带——所展现出的生存智慧、文化演进与文明迁徙的复杂图景。 第一部分:冰雪之巅的地理学与地质学基础 在探究任何人类活动之前,理解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至关重要。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读者带入青藏高原的宏伟尺度之下,深入剖析塑造了这片土地及其孕育出独特文明形态的地理与地质力量。 1.1 冈底斯与喜马拉雅:板块碰撞的史诗 我们将详细阐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碰撞所带来的地质奇迹——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过程。这不仅是简单的山体抬高,更是数百万年来气候模式、水文循环乃至生物多样性重塑的关键驱动力。通过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古地磁研究,我们将重建高原隆升的历史时间线,并探讨其对全球气候系统(如季风系统的形成)产生的连锁反应。 1.2 冰川与冻土:高寒环境的地理制约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其广袤的冰川覆盖和季节性冻土层,对人类的定居和农业实践构成了严峻挑战。本章将深入分析现代冰川消融的速率、冻土的活动性及其对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补给(河流源头)的直接影响。我们采用气候模型模拟,展示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高山生态系统可能面临的临界点。 1.3 亚洲水塔的构建与水文地理 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这些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其水文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息息相关。本书将提供一个详尽的水文地理学分析,比较不同河流流域的冰川径流贡献比例,探讨季节性融雪对下游数亿人口的影响,并引入水资源管理的历史案例,研究古代文明如何适应周期性的干旱与洪水。 第二部分:史前迁徙与高原型适应的生物学奥秘 人类如何在氧气稀薄、极端低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向生物人类学和考古学的交叉领域,揭示人类生理与遗传学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非凡历程。 2.1 基因的进化:高海拔生存的分子密码 不同于以往对人类适应性研究的关注点,本章集中探讨了藏族、羌族等高原族群特有的遗传适应机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我们将深入解析EPAS1基因的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如何优化血液携氧效率,减少高原病的发生。这不仅仅是生物学现象,更是数万年自然选择的直接结果。 2.2 史前文化链条的构建 考古学证据表明,人类迁徙至高原并非一蹴而就。本章梳理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如何逐步向更高海拔地区渗透的证据链。我们讨论了早期狩猎采集者在高原上的食谱变化、工具技术革新(如针对特定野生动物的狩猎策略),以及陶器和早期定居点遗址所揭示的文化交流网络。 2.3 驯化革命:高原农业与畜牧业的起源 高原上的驯化不仅仅是青稞和大麦的种植,更涉及牦牛、藏羊等特有物种的早期驯化过程。本书将考察不同遗址中碳十四测年数据,精确锁定关键驯化事件的时间点,并分析高原独特的生态位如何促使这些作物品种和牲畜品种具备了超强的抗逆性。 第三部分:文明的交汇与多元文化的张力 青藏高原并非一个孤立的生态系统,而是连接南亚、东亚和中亚的文化走廊。第三部分聚焦于历史时期,探讨不同宗教、贸易路线和政治实体如何在高山地带相互作用。 3.1 丝绸之路的“空中走廊” 传统丝绸之路主要集中于低海拔的河西走廊,但本书将重点考察连接印度河流域与中国腹地的“茶马古道”及其前身。我们将分析盐、毛皮、药材等高价值商品的跨山贸易模式,以及沿线形成的独特驿站文化、货币体系和契约精神。 3.2 宗教的渗透与在地化 佛教的传入对高原文明产生了根本性的重塑。本章将追踪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自古印度向北传播的路径,分析其如何吸收和融合了本土的苯教等原始信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哲学体系和寺院经济结构。我们将研究11世纪至15世纪,高原地区在宗教主导下形成的政治联盟与文化辐射力。 3.3 高原上的工程奇迹与水利实践 在缺乏平坦耕地的环境下,高原文明发展出了令人惊叹的工程技术。本章将考察古老的灌溉系统(如梯田的修建、引水渠的开凿),以及古代防御工事(如高山城堡和烽火台)的选址与建造技术,展示人类在极端地形中实现大规模协作的能力。 结语:未来的高原——挑战与展望 最后,本书将视角投向当代。全球气候变化、资源开发压力以及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这片古老的高地。我们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保护生态完整性的同时,实现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这些独特的人类文化遗产能够继续在世界的屋脊上呼吸。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框架,用以理解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高山环境的复杂性、韧性与永恒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国家地理——羌在深谷高山》这个书名,就像一个神秘的邀请函,瞬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每当我看到《中国国家地理》的系列书籍,总能感受到一种专业、严谨而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探索精神。而“羌”这个词,对于我来说,便如同一个被时间尘封的宝藏,隐藏在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深谷高山”的地理背景,更是为这种神秘感增添了浓厚的色彩,我很难想象,在这般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究竟是怎样的生存智慧和文化积淀,才能让一个民族得以世代繁衍,并形成独特的文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这本书,去了解他们是如何适应崎岖的地形,如何与险峻的山川共存,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别具一格。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出那些关于他们信仰、习俗、语言、甚至是他们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生动细节,让我能够感受到那种与世隔绝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独特韵味。

评分

最近,我正在探索一些关于中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书籍,而《中国国家地理——羌在深谷高山》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首先,它来自《中国国家地理》,这个品牌本身就代表着高质量的纪实报道和深入的田野调查,这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客观性有很高的信心。其次,“羌”这个民族,虽然在历史上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的生活习俗、历史渊源、以及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我了解得并不多。而“深谷高山”这几个字,则勾勒出一种独特而艰苦的生存环境,这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挑战性环境中发展出的独特适应性和文化韧性。我很好奇,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羌族人民是如何发展出自己的语言、宗教、建筑、服饰,以及他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自己的文化根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让我能够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感受他们与自然对话的智慧,以及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评分

读到《中国国家地理——羌在深谷高山》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壮丽而又充满挑战的画面。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高耸入云的山峰之间,一定居住着一群与众不同的民族。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艰苦环境下生存并形成独特文化的民族充满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的故事往往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智慧。羌族,这个名字在我的认知中,总是与古老、神秘、坚韧联系在一起。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阻隔,深入到那些常人难以企及的地域,去探寻羌族人民的生活百态,去感受他们与大自然的息息相关,去了解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精神信仰。尤其是我对那些能够适应高海拔、复杂地形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比如他们的建筑是否会依山而建,他们的食物来源是否独特,他们的节日庆典是否与自然节律紧密相连。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具象、更加生动的方式去认识这个民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我早就耳熟能详了,每次在书店里看到它,都会被封面那深邃的画面和充满历史感的标题所吸引。虽然还没有机会深入阅读,但光是想象书中描绘的那些隐匿于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间的民族,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总是对那些在极端地理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文明充满敬畏,而“羌”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想象一下,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他们如何世代繁衍,又如何与自然搏斗,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窥探这些秘密的窗口,让我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他们的坚韧与智慧。我期待它能够用生动的文字、详实的资料,带领我去认识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族,去理解他们与脚下这片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生存的伟大奇迹。

评分

提起《中国国家地理——羌在深谷高山》,我首先想到的是那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我一直对那些藏在地图边缘、鲜为人知的地理区域和民族文化充满了好奇。《中国国家地理》的出品,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一种天然的信任,因为他们总是能够用非常专业和深入的方式去呈现一个地方。而“羌”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古老文明的气息,配合“深谷高山”的地理环境,简直是一场关于历史、地理和人类适应性的完美结合。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关于羌族人民如何在这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生动描述,例如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格如何应对陡峭的山地,他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如何与高海拔气候抗衡,他们的传统服饰又如何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我设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一个民族,更是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塑造的宏大叙事,一种在艰苦条件下绽放出的生命之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