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看镜头 9787121131233 电子工业出版社

宝贝看镜头 9787121131233 电子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晨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儿童摄影
  • 摄影技巧
  • 宝宝
  • 家庭
  • 育儿
  • 生活
  • 摄影入门
  • 儿童成长
  • 纪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31233
商品编码:2988998953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宝贝看镜头

定价:59.00元

作者:朱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121131233

字数:390000

页码:22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配以精彩的宝宝生活图片,并就每张图片的重点给予点评,对如何拍摄类似图片予以实用的指导。在讲解过程中直接指出拍摄的方法和要点,而不是强调专业摄影知识或高档摄影器材。但也同时对一些必须的摄影基础知识以实例运用的方式给予讲解,让父母们在记录的同时也得到摄影水平的提高。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个父母学会善用手中的任何数码影像产品,在家拍摄出影楼风格的照片,记录下宝宝成长的精彩瞬间,留下孩子成长的纪念。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记录童年

记录爱

我们小的时候,相信那时很多家庭的墙上都会有一个相框,里面装着一张张名片大小的黑白照片,这些全家福、单人照等记录着我们的童年。现在这些照片对于我们来说都会是非常珍贵的“财富”之一,坐下来轻抚某张泛黄的照片,也许,当时的记忆就会泉涌出来。我也相信不少朋友会想起因为某张照片因保存不当,破损、丢失而感到无比遗憾。从这一点来说,我是非常羡慕我的孩子们的,在方便的数码时代,他们以后不会有这样的遗憾。我努力把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保留下来。这瞬间也许只有千分之一秒,但我相信这些千分之一秒同样会像那张张黑白小卡片一样。让他们成年后能看到自己完整的童年,让我在满头白发后还能会心一笑。

数码设备的兴起让摄影也不再神秘,人人都有机会随时按下快门。街上也涌现出了更多的摄影工作室,专门的儿童摄影工作室也应运而生,他们拍出的照片会显得很专业,很艺术。但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张张艺术照吗?千篇一律的动作,相同的场景,不菲的价格、流水线样的作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不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照片。因为我不想某天在和孩子一块看照片时只是让他知道了他三岁时是胖是瘦,我也不想只依稀回忆起那天一大早给孩子穿了好看的衣服,在柔光灯下一遍又一遍对他叫着:看这里、看那里、笑一个……

孩子次张嘴吃饭、次放开大人的手蹒跚前行、睡梦中脸上的微笑、看到新玩具时的惊喜……,记录下孩子成长中的瞬间,静下来的时候,看着这些瞬间,再次体会到当时的酸与甜,苦与乐,并将这一切与亲人、朋友们分享,这,才是我想要的。

这一切让我找不到不拍他们的理由,只有拍得更好的动力。


镜头背后的光影世界:儿童摄影与视觉启蒙读本 【书籍信息】 书名: 镜头背后的光影世界:儿童摄影与视觉启蒙读本 ISBN: 978-7-5327-5888-8 (示例,非真实ISBN) 出版社: 华夏视觉艺术出版社 (示例,非电子工业出版社) 开本/定价: 16开 / 88.00元 --- 内容提要 《镜头背后的光影世界:儿童摄影与视觉启蒙读本》是一本专为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对儿童早期视觉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深度指南。本书不侧重于介绍某一本特定的出版物,而是全面、系统地探讨如何通过摄影这一现代媒介,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家庭情感连接。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记录瞬间的技术行为,更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有力工具。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儿童的视觉发展历程,从婴儿期对色彩和形状的基本辨识,到学龄期对空间关系和叙事逻辑的理解。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可操作、可实践的视觉教育方案。 第一部分:儿童的视觉发展与摄影的早期介入 本部分着重于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阶段如何影响他们对图像的接收与处理。 1. 视觉感知的黄金期: 我们探讨了从新生儿到五岁的关键视觉发展里程碑,解释了为什么高对比度的图案对婴幼儿更具吸引力,以及如何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原色来刺激他们的视觉皮层。 2. 摄影作为感知工具: 介绍早期(如三岁前)如何引入“观看”的概念,而非“拍摄”的技术。我们讨论了如何通过放大、特写等方式,帮助幼儿专注于物体的纹理、光影变化,建立初步的细节观察能力。 3. 安全与适龄的器材选择: 提供了对儿童友好的相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选购建议,重点强调操作的简易性、耐用性以及对眼睛无害的屏幕显示技术,避免过早接触复杂专业设备带来的挫败感。 第二部分:引导式摄影:捕捉内在世界的钥匙 本部分侧重于如何将摄影转化为一种富有建设性的亲子互动和探索活动。 1. “我看到了什么”:儿童视角的主体性构建: 强调鼓励孩子自己决定拍摄什么、从哪个角度拍摄。书中提供了大量“提问式引导”的案例,例如:“你觉得这个积木看起来像什么?”“阳光照在水面上是什么颜色的?”引导他们将主观感受转化为画面语言。 2. 光影的初级课程: 即使是简单的家庭环境,也充满了光影变化。我们教授家长如何识别和利用自然光(窗边光、逆光剪影),帮助孩子理解光线如何塑造物体的形态和情绪,这是构建空间感和立体感的基础。 3. 叙事与序列:从点到线的表达: 探讨如何鼓励孩子拍摄一组照片来讲述一个微小的故事,比如“小猫睡觉的三个步骤”或“花朵打开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技术训练,更是逻辑思维和时间概念的培养。书中详细解析了如何组织和呈现这些“照片故事集”。 第三部分:环境创设与摄影实践活动集锦 本部分提供了大量即学即用的、适合家庭环境的操作方案和创意活动。 1. “色彩捕手”游戏: 设计了一系列基于颜色的摄影任务,要求孩子在特定时间内找到并拍摄出特定色系(如“所有红色的东西”或“不同深浅的蓝色”),以此训练他们的色彩辨识度和专注力。 2. 纹理与触觉的视觉转化: 鼓励孩子用镜头去“触摸”世界,拍摄树皮的粗糙、丝绸的光滑、沙子的细腻。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微距或近摄的技巧(即使使用手机),来强调纹理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3. 家庭“微型博物馆”的建立: 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将拍摄的优秀作品打印、装裱,或制作成主题相册,让孩子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自己作品的策展人,增强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第四部分:后期与展示:数字时代的审美教育 在数码时代,学会筛选、整理和展示作品与拍摄同等重要。 1. 图像的筛选哲学: 教授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你喜欢这张照片?”而不是“这张照片拍得好不好?”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学会舍弃冗余信息,聚焦核心表达。 2. 基础的数字编辑启蒙(去技术化): 重点讲解裁剪、旋转等基本操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内容”,而不是为了“过度美化”。介绍如何利用平板电脑上的简单修图应用,引导孩子调整亮度对比,以突出他们希望强调的光影效果。 3. 跨媒介的融合: 如何将孩子的摄影作品与绘画、手工结合,制作成立体卡片、小册子或数字故事板,实现多感官的学习体验。 第五部分:摄影中的安全、伦理与亲子关系重塑 本书最后一部分关注摄影活动带来的社会和情感影响。 1. 隐私与界限的教育: 强调在拍摄他人(特别是其他小朋友或家人)时,必须征得同意。通过实例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形象权和个人空间,建立健康的社交界限感。 2. 情绪的影像记录: 探讨摄影如何成为孩子表达复杂情绪的渠道。当孩子感到愤怒、悲伤或兴奋时,鼓励他们“拍下来”,而不是直接爆发,这有助于家长通过画面理解孩子当下的内心状态。 3. 告别“完美主义陷阱”: 警示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摄影标准强加于孩子。本书倡导“过程重于结果”,鼓励冒险和尝试,因为每一次“失败”的曝光或失焦,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 读者对象 0-10岁儿童的家长: 寻求科学、有趣的方法来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学前教育工作者与早教机构教师: 希望将视觉艺术和摄影引入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对儿童心理与感知发展感兴趣的教育研究者。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授如何拍出“专业大片”,而在于提供一套完整的、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的“视觉思维训练体系”。它将冰冷的设备转化为温暖的教育工具,让镜头成为孩子与世界进行深度对话的桥梁。通过实践本书提供的方法,家长将不再是孩子照片的“导演”,而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最佳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一直想找一本能结合育儿和摄影的书籍,没想到《宝贝看镜头》竟然如此契合我的需求,而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教你如何用技术拍出好看的照片,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如何通过镜头去“看见”你的孩子。作者分享了她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信任和互动的关系,让孩子在镜头前感到放松和自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捕捉孩子内在世界”的探讨,她认为,好的照片不仅仅是捕捉外在的形象,更是捕捉孩子的情感、思想和性格。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启发。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技术,是构图,是光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与被摄者心意相通的沟通。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都非常接地气,让我能够轻松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我的相机,去记录我宝贝那些转瞬即逝的童年瞬间,用镜头,用爱,去留住那些最珍贵的回忆。

评分

这本《宝贝看镜头》简直是个意外的惊喜!刚拿到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已经多如牛毛,很多都大同小异,充斥着理论和说教。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独特的视角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深深吸引了。它没有那些空洞的术语,也没有教你如何“完美”地成为一个父母,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她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捕捉瞬间”的讨论,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讲述了如何通过镜头,不仅仅是相机镜头,更是我们用心灵捕捉的瞬间,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她强调的不是摆拍,而是那些孩子最真实、最自然的表情和动作。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拍得好”,反而忽略了“拍什么”。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看向镜头,让他们放松、快乐地与“镜头”互动的建议,这些技巧非常实用,而且充满了童趣,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相机,也用心,去珍藏我家宝贝的每一个可爱瞬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记录”这件事,它不再是机械的存档,而是一种充满爱意的交流。

评分

《宝贝看镜头》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育儿类书籍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这类书无非是讲些科学喂养、早期教育的道理,或者是一些理论性的育儿指导。但这本书却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智慧的散文集,只不过以“镜头”为线索。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她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极其动人的方式,描绘了她与孩子之间那些难以言喻的羁绊。我尤其欣赏她对待孩子的那种尊重和理解。她不是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孩子。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捕捉孩子眼神的描写,那种纯真、好奇、或者带着一丝小调皮的眼神,通过她的文字,我仿佛都能看到。她建议我们不要强迫孩子“看镜头”,而是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与镜头产生连接。这让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过于急切地想要“得到”什么,而忽略了过程的美好。这本书让我更懂得,育儿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种享受,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妙旅程。

评分

这本书《宝贝看镜头》给我带来的感受,真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它没有那种教条式的育儿理论,也没有复杂难懂的摄影技巧。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和你分享她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并悄悄地告诉你,如何才能真正地“看见”你的孩子。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强调的“非强制性引导”。她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看向镜头,摆出各种姿势,而是通过游戏、互动,以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参与,去表达。这让我意识到,在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反而会阻碍他们自由地展现自我。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捕捉孩子真实情绪的细节描述,那种孩子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快乐、好奇、甚至是一点点的小倔强,都被作者用文字温柔地记录下来。这让我开始思考,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是否也足够耐心去观察和感受我宝贝的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变化。这本书让我对“记录”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用影像去留存,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和心灵的沟通。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宝贝看镜头》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很吸引人,觉得应该会和摄影有关,而且提到了“宝贝”,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给孩子拍照的技巧。拿到手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更像是在讲述一种与孩子建立连接的方式。作者通过镜头这个载体,探讨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艺术。她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而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分享了她如何通过观察、理解和互动,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在镜头前展现最自然的一面。这一点非常打动我。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焦虑,担心孩子有没有好好学习,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听话。而这本书提醒我,有时候,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去捕捉孩子那些细微的情感和表情,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亲子互动。书里有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到“看镜头”这个活动中的小故事,读起来非常有趣,也很有启发性。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拍照,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陪伴孩子的。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与孩子心灵对话的机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