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体育博士文丛:意志品质的质性研究
定价:28.00元
作者:李佑发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64415655
字数:
页码:1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体育博士文丛:意志品质的质性研究》在建构意志品质的结构模型,编制分别适合运动员和普通人群的意志品质测评工具,了解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状况。研究基于文献分析,采用现象学访谈、BEI技术、心理测量学等方法,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对意志品质模型及测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一、建构了意志品质模型。建构的意志品质模型中,共有两级维度,包括4个一级维度和9个二级子维度。4个一级维度是: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和坚韧性。9个二级子维度包含自我实现欲、目标清晰度、自制力、信念确认度、顽强性、智源集中度、决策及时性、倦怠耐久度和困难承受度。其中,自我实现欲、目标清晰度、自制力归属于自觉性;信念确认度、顽强性归属于独立性;智源集中度、决策及时性归属于果断性;倦怠耐久度和困难承受度归属于坚韧性。经验证,模型结构良好,恰当地概括了意志品质。
二、编制了《BTL-L-Y2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和《BTL-L-YZl.0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编制的测验各包括36个条目,9个分量表。量表条目按照难度分为高、中、一般三个等级,并设置了2道测谎题。对量表的测量学属性检验结果表明,《BTL-L-Y22.O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各分量表的平均α系数为0.73,《BTL-L-YZl.0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各分量表的平均α系数为0.74。结构公式模型检验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可以推广应用。量表能够帮助分析评价人们的意志品质。对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实证研究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评价了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意志品质水平及特点。应用《BTL-L-Y2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和《BTL-L-YZl.0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对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运动员意志品质较好,接近该量表评定的五级水平。其中体能组运动员的自觉性要显著优于技能组,而技能组的果断性显著优于体能组。女子运动员的困难承受度要显著优于男子运动员。普通大学生中,理科组的目标清晰度显著优于文科组,而文科组的信念确认度显著优于理科组。女生倦怠耐久度和坚韧性要显著优于男生。在其他维度上未见有显著差异。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意志研究的历史渊源
1.2.1 西方哲学对意志的阐述
1.2.2 中国古代哲学对意志的阐述
1.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志的阐述
1.2.4 心理学史关于意志的沿革
1.3 意志的研究现状
1.3.1 哲学领域意志的研究现状
1.3.2 意志的心理学研究现状
1.3.3 以往研究的局限与思考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思路
1.6.1 意志品质维度模型的构建
1.6.2 运动员和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的编制
1.6.3 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测评
1.7 研究假设
2 意志品质的质性分析与模型建构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和步骤
2.2.1 被试
2.2.2 工具与材料
2.2.3 方法
2.2.4 步骤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编码结果
2.3.2 编码的信度和效度
2.4 意志品质模型体系
2.5 讨论与小结
3 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的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3.1 研究问题与目的
3.2 研究方法与步骤
3.2.1 被试
3.2.2 工具
3.2.3 步骤
3.2.4 资料的统计与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项目分析,改进初测量表
3.3.2 结构公式模型检验,确定量表信度效度
……
4 《BTL -L -Y2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信度效度的再检验
5 运动员意志品质差异分析
6 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的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7 《BTL -L -YZl.0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信度效度的再检验
8 普通大学生意志品质差异分析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作者介绍
李佑发,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师,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标准与工具研发部”副主任。曾任北京市博士后联谊会人才交流部副部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科研部部长等职。2007年6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7月结束研究工作后出站。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监测评价与促进。主持参与国家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课题、国家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二十余项。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近五年来,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监测标准和工具研发、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监测结果反馈等工作,被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纳的政策咨询报告近二十份。论文入选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3届世界运动心理学大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多个学术会议,多次在首都高校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中获奖。
文摘
序言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意志研究的历史渊源
1.2.1 西方哲学对意志的阐述
1.2.2 中国古代哲学对意志的阐述
1.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志的阐述
1.2.4 心理学史关于意志的沿革
1.3 意志的研究现状
1.3.1 哲学领域意志的研究现状
1.3.2 意志的心理学研究现状
1.3.3 以往研究的局限与思考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思路
1.6.1 意志品质维度模型的构建
1.6.2 运动员和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的编制
1.6.3 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测评
1.7 研究假设
2 意志品质的质性分析与模型建构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和步骤
2.2.1 被试
2.2.2 工具与材料
2.2.3 方法
2.2.4 步骤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编码结果
2.3.2 编码的信度和效度
2.4 意志品质模型体系
2.5 讨论与小结
3 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的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3.1 研究问题与目的
3.2 研究方法与步骤
3.2.1 被试
3.2.2 工具
3.2.3 步骤
3.2.4 资料的统计与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项目分析,改进初测量表
3.3.2 结构公式模型检验,确定量表信度效度
……
4 《BTL -L -Y22.0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信度效度的再检验
5 运动员意志品质差异分析
6 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的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7 《BTL -L -YZl.0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信度效度的再检验
8 普通大学生意志品质差异分析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作者在“意志品质”这个主题上进行了“质性研究”。“质性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侧重于研究事物的本质、特性以及个体的主观体验,这与我以往接触的一些体育研究中的量化分析截然不同。我一直觉得,意志品质这种东西,很难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它更多地体现在人的内心深处,体现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挖掘出意志品质的“质”。这本书可能会通过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呈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是如何形成、发展和运用他们的意志品质的。比如,作者是如何界定“意志品质”这个概念的?它是单一的维度,还是包含多个子项?研究对象是哪些运动员?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他们的意志品质表现会有什么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帮助我理解意志品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塑造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态度的。我相信,这本书的质性研究方法,能够为我们带来比冰冷数字更具温度和深度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稳和学术的严谨,深蓝色为主调,辅以烫金的书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我之前对体育领域的研究接触不多,但这本书的标题“意志品质的质性研究”引起了我的强烈好奇。意志品质,这是一个听起来既熟悉又有些抽象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要有毅力”、“坚持不懈”,但要深入探究它的本质,特别是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这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界定意志品质的,它包含哪些核心要素?是通过访谈、观察还是其他质性研究方法来收集数据?研究的对象是哪些人群?是顶尖运动员,还是普通的体育爱好者?研究的结果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意志品质形成、发展和影响的深刻洞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并用生动的案例来支撑这些理论,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意志品质在体育实践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体育运动背后心理机制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术资源。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的体育爱好者,我深切体会到意志品质在运动过程中的关键性。很多时候,比赛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在于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能否顶住压力,坚持到最后。这本书的标题“意志品质的质性研究”立刻吸引了我,因为“质性研究”意味着它将深入探讨意志品质的内在机制和个体体验,这正是传统量化研究难以触及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作者是如何定义和测量意志品质的,是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还是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哪些运动员?是哪个项目的?是国家级的还是业余的?研究结果又会揭示出哪些关于意志品质的独特规律?例如,意志品质的形成是否与家庭教育、成长环境、训练经历有关?它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是否存在差异?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运动员提升意志品质,或者帮助教练员更好地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力?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不仅是理论上的,更是实践上的。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被“质性研究”这四个字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很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是涉及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纯粹的量化研究往往会丢失掉一些微妙但至关重要的信息。质性研究,则能够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去捕捉那些难以用数字衡量的感受、体验和认知。在体育领域,意志品质更是如此。它不像成绩那样有明确的数字,也不像技术动作那样有标准的评判。意志品质更多地体现在运动员在面对困难、挫折、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内在韧性和坚持。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设计研究的,是如何与受访者建立信任,从而挖掘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的?他们用了哪些技巧来确保研究的信效度?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关于运动员如何克服伤病、突破极限、坚持训练的,这些故事不仅能体现意志品质的力量,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同时也能通过具体案例,更深刻地理解意志品质在体育竞技中的核心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理解体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空白。我一直对“意志品质”这个概念充满兴趣,它似乎是许多成功运动员背后隐藏的“超能力”,但却又难以捉摸,无法像体能或技术那样被量化和标准化。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这意味着作者不会止步于数据的罗列,而是会深入到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如何感知、体验和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我非常好奇作者的研究过程:他们是如何选择研究对象的?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顶尖运动员,还是覆盖不同水平、不同项目的群体?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访谈技巧,或者观察方式,来收集到那些深层的信息?我期待书中能呈现出丰富而生动的案例,用真实的叙述来勾勒出意志品质的各个侧面,例如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冷静、在遭遇挫折时的韧性、在长期艰苦训练中的坚持等等。这本书不仅可能为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更能为那些在体育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个体提供精神上的启迪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