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定价:49.00元
作者:廖志军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442596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学生 成人
●了解并掌握一些与口才有关的心理学常识,是提升口才技巧的关键!
●教你时刻表现出较出众的自己
怎样赞美别人而不显阿谀奉承;怎样拒绝别人而不和对方交恶;怎样说好难说的话,应对尴尬场面;
怎样打动别人,让别人按你说的做;怎样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等等
我们要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说话曲直、说话轻重和与人开玩笑的分寸,把握好调解纠纷时和激励他人时的说话分寸,懂得怎样问别人才会说、怎样说别人才会听。
本书还向读者展示了同陌生人、同事、老板、客户、朋友、爱人、孩子、 父母沟通的艺术,在求职面试、求人办事、谈判演讲、尴尬时刻、宴会应酬、探望病人及应酬亲友时的说话艺术等。
内容提要
说话的根本目的在于表达和沟通,懂不懂心理学,表达和沟通的效果将大相径庭。一个会说话的人,遇见陌生人时,知道如何说话能跟对方达成一种“一见如故”的默契;和同事共事时,知道如何说话能得到大家的欢迎;拜访客户时,知道如何说话能赢得客户的心,从而决定购买自己的产品;再如跟恋人或朋友说话时,知道怎样给对方带来乐趣,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而那些不会说话的人,笨嘴拙舌、词不达意,说出很多废话,不能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仅会坐失良机,也很难在事业上有出人头地的发展,若出言不当还会立刻四面楚歌。真所谓“一句话能把人说得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得跳”。
同样是说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前者在谈话时能够运用各种心理技巧,把话说到别人的心窝里,从而成功地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喜爱,而后者却不懂得在谈话中运用心理学,导致说话不得体而失去人心。
目录
上篇 心理效应与口才技巧
◆章 印象效应——5分钟与陌生人成为朋友的心理策略……………… 3
次见面就打开人心扉的开场白………………………………………………… 3
三言两语,给陌生人好的印象……………………………………………… 5
制造“一见如故”的感觉…………………………………………………………… 7
沟通伊始,恰当地称呼他人很重要………………………………………………… 9
找到与对方的共同点,用话题打破交谈的“瓶颈”……………………………… 10
开场白要注重场合…………………………………………………………………… 11
要记住“二次熟人”的名字………………………………………………………… 12
面对不太熟的异性朋友,如何开口是关键………………………………………… 14
与重要人物见面,说话时阵脚不可乱……………………………………………… 15
拜访客户时的开场技巧………………………………………………………… 16
◆第二章 光环效应——运用语言魅力,展示自己的优势…………………… 18
展示自己的优势……………………………………………………………………… 18
让别人折服于你的语言魅力………………………………………………………… 20
巧用妙语,打好圆场………………………………………………………………… 21
说话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22
人际交往之始,如何说能让自己鹤立鸡群………………………………………… 24
初进职场,怎样说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26
学会保持神秘感……………………………………………………………………… 27
不要夸夸其谈………………………………………………………………………… 28
◆第三章 罗森塔尔效应——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赞美与尊重………………… 30
人人都渴望被夸奖…………………………………………………………………… 30
赞美的话要发自内心………………………………………………………………… 33
总能找到赞美的理由………………………………………………………………… 34
夸人要夸到点子上…………………………………………………………………… 36
巧说赞美之词助你成事……………………………………………………………… 37
赞扬是对下属好的奖赏…………………………………………………………… 38
赞美要具体…………………………………………………………………………… 39
赞美要自然…………………………………………………………………………… 40
男人与女人,不同的赞美…………………………………………………………… 41
出其不意的赞美让人喜出望外……………………………………………………… 44
◆第四章 逆反心理——任何强迫感都会伤害人的自尊……………………… 46
示弱的话让你赢得别人的同情……………………………………………………… 46
适当地贬低自己……………………………………………………………………… 48
言语上让人一步,行动上先人一步………………………………………………… 49
当让则让,得势饶人………………………………………………………………… 51
藏锋露拙,“示弱”比“示强”更讨人喜欢……………………………………… 52
用不经意的话暗示别人……………………………………………………………… 53
防止“弦外之音”伤人……………………………………………………………… 54
有时说话要隐晦些…………………………………………………………………… 55
侧击迂回,举重若轻显真功夫……………………………………………………… 56
说得巧,逐客令也能变得美妙动听………………………………………………… 57
委婉表达可以使语意软化…………………………………………………………… 58
用模糊语言进行暗示………………………………………………………………… 59
◆第五章 南风效应——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60
温和的言语让人更舒服……………………………………………………………… 60
善意的交谈让你更容易为人接受…………………………………………………… 63
先为对方着想………………………………………………………………………… 65
说话的魅力在于真诚………………………………………………………………… 66
关怀的理念…………………………………………………………………………… 67
温语相求化冷面……………………………………………………………………… 69
乡音难改,游子情深………………………………………………………………… 70
感激之情要溢于言表………………………………………………………………… 71
以亲和友善的方式软化对方………………………………………………………… 72
◆第六章 好心情原理——说话时机重于说话内容…………………………… 74
会听话,更要会适时说话…………………………………………………………… 74
把握好和领导说话的时机…………………………………………………………… 76
切合时机,说出恰当的话…………………………………………………………… 77
看准领导情绪,把握时机说对话…………………………………………………… 78
抓住闲谈的机会,适时推销自己…………………………………………………… 80
闲聊时提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81
和领导谈正事,趁他情绪好时说…………………………………………………… 83
领导说话时,把握好插话的时机…………………………………………………… 85
领导面前话不投机,赶紧转弯……………………………………………………… 86
◆第七章 缄默效应——学会把话语权交给对方……………………………… 88
把说话的权利留给别人……………………………………………………………… 88
倾听是对别人的好恭维…………………………………………………………… 89
到什么山听什么歌…………………………………………………………………… 91
做个倾听高手………………………………………………………………………… 92
时机未到时就得保持沉默…………………………………………………………… 94
受到攻击时,沉默是好的方法…………………………………………………… 95
别人论己时切莫打断………………………………………………………………… 96
恰当运用沉默的方式………………………………………………………………… 97
适当沉默能获得信赖感……………………………………………………………… 98
◆第八章 笑话公式——幽默能够使语言更具魅力……………………… 100
言语多点幽默,让话语变有趣…………………………………………………… 100
善用调侃,让自己获得好人缘…………………………………………………… 103
将幽默融入到意见中去…………………………………………………………… 104
婉言曲说成幽默…………………………………………………………………… 105
拿自己开玩笑……………………………………………………………………… 107
用幽默巧解纠纷…………………………………………………………………… 108
让幽默为你的友谊添彩…………………………………………………………… 109
巧言妙语能够增添家庭的乐趣…………………………………………………… 110
出其不意,用幽默制胜…………………………………………………………… 111
反常规的类比幽默………………………………………………………………… 112
拒绝伪幽默………………………………………………………………………… 114
中篇 好口才离不开心理学
◆章 妙语寒暄,寻找共鸣沟通
得体的客套礼貌周到……………………………………………………………… 119
没话也要找话说,营造热络的气氛……………………………………………… 121
沟通要有情感共鸣点……………………………………………………………… 123
分清别人说的场面话……………………………………………………………… 124
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交谈方式………………………………………………… 125
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126
初次见面,赞美的话要说得准…………………………………………………… 127
说好皆大欢喜的祝贺话…………………………………………………………… 128
餐桌上会说话,感情上好沟通…………………………………………………… 130
◆第二章 慧语仁心,用沟通消除隔阂
发生冲突时切忌失去理智………………………………………………………… 131
拿不准的问题不要武断…………………………………………………………… 132
调解纠纷的“三宝”……………………………………………………………… 133
打圆场要让双方都满意…………………………………………………………… 134
劝架调解有技巧…………………………………………………………………… 135
维护当事人的自尊心……………………………………………………………… 136
淡化争端,缓和气氛……………………………………………………………… 138
道歉态度要诚恳…………………………………………………………………… 139
将道歉寓于赞美中………………………………………………………………… 140
道歉要别出心裁…………………………………………………………………… 141
◆第三章 摸清心理,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142
看清谈话对象,然后再开口……………………………………………………… 143
与主义者对话………………………………………………………………… 144
与过度老实者交谈………………………………………………………………… 145
跟实用主义者说话………………………………………………………………… 146
认识浪漫主义者…………………………………………………………………… 147
如何打动冷眼旁观者……………………………………………………………… 148
与怀疑论者过招…………………………………………………………………… 149
投其所好应对享乐主义者………………………………………………………… 150
面对型人物,好听他先说………………………………………………… 151
学会跟和事老打交道……………………………………………………………… 152
◆第四章 妙语解围,营造轻松的交往气氛
话不投机时,不想尴尬快转弯…………………………………………………… 153
避难从易,避大取小……………………………………………………………… 154
面对有意刁难,要化被动为主动………………………………………………… 155
用类比法反驳诘难………………………………………………………………… 156
诱导对方说“是”………………………………………………………………… 157
多说两个“对不起”,可化解瞬间爆发的火气………………………………… 159
◆第五章 从“心”说服,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
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 161
以“利”服人……………………………………………………………………… 164
刚柔相济,劝诫更有效…………………………………………………………… 167
将计就计对着说…………………………………………………………………… 169
引用典故可以增加说服的分量…………………………………………………… 171
换个角度说话让他心悦诚服……………………………………………………… 173
一顶高帽子,“犟牛”变“绵羊”……………………………………………… 176
◆第六章 处变不惊,妙语应对他人不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79
以毒攻毒,让对方自食其果……………………………………………………… 181
反驳要抓住对方话语中的破绽…………………………………………………… 183
把握语言反击的有效性…………………………………………………………… 184
以妙语暗示自己的实力,让对方知难而退……………………………………… 184
欲擒故纵,等待佳反击时机…………………………………………………… 185
釜底抽薪,攻其要害……………………………………………………………… 186
巧设“口袋”,请君入瓮………………………………………………………… 188
巧施策略,反驳对方的诡辩……………………………………………………… 189
先发制人,获取辩论中的主动权………………………………………………… 189
理直气壮,有理之人要先以气势取胜…………………………………………… 191
在赞美中带出震慑………………………………………………………………… 192
抓住对方的弱点,攻其不备……………………………………………………… 193
◆第七章 言语暖心,简单话语也能劝慰他人
朋友失意,安慰的话要得体………………………………………………… 194
站在同一起点上,现身说法……………………………………………………… 195
意识唤醒法使其走出悲伤阴影…………………………………………………… 197
用“同病相怜”的经历来缓解对方压力………………………………………… 198
别人郁闷的时候多说理解的话…………………………………………………… 200
探病时要善于安慰病人…………………………………………………………… 200
用暗示性语言让他精神振作……………………………………………………… 203
一反惯例出奇效…………………………………………………………………… 204
“一次只流一粒沙”式的劝告…………………………………………………… 205
与病人谈话的要点………………………………………………………………… 206
◆第八章 委婉说“不”,拒绝也不伤感情
师出有名,给你做的每件事一个说法…………………………………………… 208
知己知彼,托词才更好说………………………………………………………… 209
你的托词不能损害对方的利益…………………………………………………… 209
拒绝要真诚,不能让人感觉你敷衍了事………………………………………… 211
作者介绍
廖志军,高级翻译,撰稿人,出版策划人。翻译出版《国富论》《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成就生活》等二十余本书;撰写出版《重口味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子里》等十余本书,出版策划图书一百余本:如黄金屋系列、家庭书架·升级版等。
文摘
◎要记住“二次熟人”的名字
当你一开口就叫出别人的名字时,便表现出了对他人的尊重,这有利于进一步交流沟通。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关心别人更让人感动的事情了。而关心别人的前提,是先了解别人。这是一种交往的需要,这样做也会发展一种能力。
拿破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能叫出手下军官的名字。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见某个军官时,就叫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与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经常询问士兵的家乡和家庭情况。这让每个军官都对他忠心耿耿。
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在人际交往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一家电器公司的董事长请公司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吃饭,他私下让秘书按座位把每位来宾的名字依次记下。这样董事长在饭桌上与每位老板交谈时都能随口叫出他们的名字,这使得每个人都惊讶不已,生意也顺利地谈成了。
其实,世界上天生就能记住别人的名字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人能做到这一点全靠有意培养。当你养成了这个好习惯时,你便能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很多优势。
名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记住别人的名字,这样很可能会使他觉得自己比较受重视,说不定你还可以从记住一个人的名字这样的小事里把握难得的机遇。
有一所的学校招聘教师,要通过试讲从几名应聘者中选出一名。几名应试者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的铃声响了,一个个试讲者分别微笑着走上讲台。其中,有一个试讲者为了避免满堂灌,他也效仿前面几位试讲者的做法,设计了几次课堂提问,但效果却很一般。下课时,比较自己与前面几名试讲者的效果,他觉得自己会输。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他接到被录用的通知,惊喜之余,他问校长为什么选中了他。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说实话,论那节课的精彩程度,
你还稍逊一筹,不过在课堂提问时,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而其他人叫他们的学号。我们怎么能录用一个不愿意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师呢?”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两个人见面,其中一个人认识另一个人,而对方却早已忘记他姓甚名谁。发生这样的情况,不礼貌倒还在其次,若是赶上紧要场合,说不定会因小失大。
有些人天生记忆力好,看书、阅人均过目不忘,有些人记忆力差一些,但若把这作为不礼貌的理由,也未免有些牵强。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要求被尊重、被承认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真诚愿望。当你使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时,你便能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你所做的也只不过是记住一个人的名字而已。
序言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是一些简单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开场白、如何结尾,或者如何使用一些说服性的词语。然而,它却深入剖析了人类的认知模式和情感反应。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但在实际沟通中,却常常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影响表达效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情感在沟通中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并且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更冷静、更清晰的表达。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自信心的建立”的部分。它没有给出一蹴而就的秘诀,而是强调了通过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来逐步增强自信。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因为它指明了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书中所讲的一些关于“积极自我对话”的方法,并且注意到自己在面对挑战时,心态确实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此外,书中对“如何处理冲突”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再将冲突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将其看作是沟通中的一种常态,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让我不再感到畏惧,而是能够更从容地去面对和化解。
评分《心理学与口才技巧》这本书,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沟通能力的提升之路上给予了指引。我一直认为,口才不仅仅是说话的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而这本书恰恰将心理学与口才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沟通的本质是连接”的观点。它让我不再把沟通仅仅视为信息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与对方建立情感上的连接,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我曾经有过很多次因为过于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结果导致沟通的隔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有效的沟通需要双向的流动,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对方,去回应对方。书中还提到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启示。我之前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要说什么,而忽略了我的身体语言、我的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些无声的语言有时比言语本身更有力量。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和调整自己的肢体语言,并注意到它在沟通中的积极影响。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说话者”转变为一个“沟通者”,让我更懂得如何用心理学的智慧去打磨我的口才,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评分拿到《心理学与口才技巧》这本书,我本来是抱着一种学习如何能更自信、更流畅地表达的期待。我一直觉得,虽然我知识储备不少,但关键时刻总显得有些词不达意,或者容易被别人的话语打断,这让我非常苦恼。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心理学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那些能够洞察人心的学问,而口才技巧则是我急需提升的硬技能。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揭示人际沟通奥秘的钥匙,了解到为什么有的人能轻易抓住听众的耳朵,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在讨论中占据上风。我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关于非语言沟通的知识,比如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如何通过眼神交流来建立连接,以及如何通过语气的抑扬顿挫来传达情感。同时,我也想知道,如何在面对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人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在不紧张、不怯场的情况下,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有效地回应他人的质疑或提问。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提升沟通能力的“内功心法”,让我成为一个更具魅力和影响力的沟通者。
评分翻开《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迷宫。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侃侃而谈、引人入胜的人心生敬佩,总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我尝试过一些市面上关于口才的书籍,但大多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这本书则不同,它不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更是深入到“道”的层面。我被书中关于“如何塑造个人品牌”的观点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外在的形象,更是关于内在的价值观和信念如何通过语言和行为得以展现。这让我开始反思,我希望在他人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我的沟通方式是否与我想要传达的自我形象一致。书中还提到了“故事的力量”,这让我意识到,用生动的故事来传达信息,比枯燥的理论陈述更能打动人心。我开始尝试在我的表达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并且发现听众的反应确实更加积极。此外,书中对于“如何进行有效说服”的论述,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说服。它不再是强硬的推销,而是通过建立信任、理解需求,以及提供解决方案来赢得对方的认同。这让我感到,真正的说服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耐心和智慧的艺术。
评分初读《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我被它所勾勒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沟通哲学深深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一些说辞套路,而是从更深层次挖掘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我一直对“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轻易说服别人,而另一些人却费尽口舌也难以打动”感到好奇。这本书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隐藏在言语背后的心理活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倾听的艺术”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听见声音,更是一种积极的回应,一种理解对方感受的能力。我学到了如何通过一些细微的信号去捕捉对方未曾言明的情绪,如何通过适时地点头、眼神的交流以及简短的肯定来营造一种被理解、被尊重的氛围。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口才不仅仅是会说,更是会“听”。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同理心”的重要性,它教会我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感受对方的情绪,这样才能让我的话语更具穿透力,更能触及对方的内心。我想,这对于我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工作中需要协调各方意见时,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它让我不再局限于“我说什么”,而是更关注“对方听到了什么”以及“对方感受到了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